首场市级课程整体育人研讨会在育新学校房山分校举办

更新时间:2024-01-10 12:30:49作者:无忧百科

首场市级课程整体育人研讨会在育新学校房山分校举办

1月9日,2024年北京市中小学课程整体育人研讨会在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房山分校金宁校区举行。

此次研讨会以“文化涵养生命,课程成就学校”为主题,由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北京市教育学会课程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房山区教委、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协办,首师大附属育新教育集团、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房山分校承办,旨在贯彻落实新课标和2024年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年”的精神主旨,深入研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区域实践,大力探索“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培养路径,全面挖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建设经验,总结集团化办学的课程整体育人模式。

会上,北京市教育学会相关领导、知名专家学者、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各区县教育同仁齐聚一堂,深入探讨以“文化、生命、课程”为主旨的课程育人新理念,为全面落实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助力蓄能,共同见证课程整体育人项目的实施成果。

“课程整体育人”从理论研究转向学校实践

北京市中小学课程整体育人项目,是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的八大项目之一。该项目成果创新性地提炼出了具有首都特色的三级课程梯度建设理论框架,制定出多层共存,交织复杂,理念迥异,路径多元的的办学格局。

为了将学校三级课程梯度建设理论实践落地,2018 年3月,覆盖全市16个区60余所学校的课程整体育人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课程整体育人”从理论研究转向了学校实践。经过三年实践探索,发现适应课程供给侧改革需要并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课程整体育人理念,更符合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正式提出了基于学生本位的“三全”育人课程理念,即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课程整体育人理念。如今,课程整体育人已经成为推进学校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新动能,成为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的新引擎,成为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新趋势。



教育部 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程育人价值”,北京市的“课程整体育人”理念和实践,为国家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基础教育的生命线,要加快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课程改革年旨在全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引领育人方式变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市级教学成果展示环节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小学校长白雪洁在会上展示了该校近年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所取得的教学成果。

由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课程与教科研室主任魏淑珍主持,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常鑫、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宋福燕、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房山小学书记、校长白晓芳、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房山分校大宁校区主管副校长胡泳澜、房山区骨干教师课程中心主任助理冯泽凯共同参与的以“文化-生命-课程”为主题的沙龙讨论会。各领导分别分享了关于课程育人的实践经验及心得感受,为此次的课程整体育人研讨会增添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将学校打造成为一所充满生命气息的乐园

此次会议上,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房山分校卓有成效的课程建设,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

育新学校房山分校成立于 2021年6月,是为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在房山区政府、区教委、首师大、首师大附属育新教育集团的共同支持下创办的一所六年制公立学校。自建校以来,育新学校房山分校始终坚持“育德、致美、启智、日新”的核心价值观,明确“行于礼、善于思、格于物、达于美”的育人 目标,秉承育新教育集团发展素质教育、从优质走向卓越的办学愿景。

作为“课程整体育人项目”的成员校,育新学校房山分校基于基于育新教育集团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源”文化课程目标确定为培养“尚礼、知行、善思、格物、达美”的育新学子。实践中,房山分校遵循基础性与整合性、选择性与层次性、综合性与实践性的原则,构建学校课程体系。

“源”文化课程体系以基础类、拓展类、研究类三个层次的课程为主体,以“德之源、智之源、体之源、美之源、劳之源”五个领域的课程为基本框架,科学构建跨学科综合化课程,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及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育新学校房山分校以区域特色文化为统领,梳理“源”文化的教育内涵,提出具有鲜明特色的生命教育理念,认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和为了人的生命的实践活动。学校基于生命教育理念,构建“立体、多元、整合”的“源”文化课程体系,使教育回归育人本质,拓宽学生生命的“长宽高”,让每一个生命都成为最好的自己。在房山区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引领下,房山分校充分发挥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课程整体育人”成效初显。



“文化是学校办学的灵魂,文化对于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当中体现,因此我们的课程建设,首先要找到学校文化的立足点。”会上,房山分校执行校长何娜作源文化课程建设研究报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学校对“源文化”课程建设的探讨。她表示,房山分校在“源文化”的实践中注重家校社协同育人,力求将学校打造成为一所充满生命气息的乐园。

房山区教委副主任于海侠认为,本次研讨会是学校对于课改大会精神的一个回应,也是房山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着力推进区域和学校实践的一种表达。房山分校尽管建校时间不长,但是却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这得益于育新教育集团的深厚积淀和强大的支撑,得益于育新学校房山分校立志打造“房山的首都名校”的办学定位。房山很独特,是首都历史文化的富矿,同时也是首都西南的生态屏障。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房山区的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育新学校房山分校成功的办学实践,在房山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以“课程育人项目”推动国家教育蓝图转化为教学施工图

“没有文化就没有灵魂,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完成。没有课程,学校就没有办学特色。优质学校的发展,必须要有自身特色的课程建设。”首师大附属育新教育集团总校长陈国荣表示,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将促进课程整体育人项目深入发展,期待各成员校进一步优化课程育人,共同向未来。

北师大教育学部教授杨明全对此次研讨会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无课程不教育,在首都教育这块高地上,我们要以新的眼光去看待课程建设,共同推进课程教育的百花齐放。要致力于将课程力量组织起来,真正去深入课堂,深入学校,研究课程主题,做到有所突破、有所进展、有所成效。

会议最后,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主任王凯作总结发言。他强调了此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指出“课程”将要发展为教育行业的“行规”,且应占据未来教育谋篇布局里的主体地位。他表示,一所学校如果没有文化就没有“根”,学校在课程育人实践过程中要注重转化能力,将国家教育蓝图转化为教学施工图,有效地开展学科育人联动,发挥跨学科引领示范作用。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全市中小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借鉴。与会者们一致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改革。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的中小学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字|刘磊 周静

编辑|周静

校对|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