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太原站wtt常规挑战赛比赛时间是从11月7日开始吗?
2023-10-30
更新时间:2023-09-25 12:34:14作者:无忧百科
同样是开启一个新阶段,新初一和新一年级的孩子们兴奋的心情大抵相似,但是家长们的心情却是截然不同的。
孩子们毕竟天真活泼,新鲜刺激是最主要的,甚至刚上初中时会更开心,因为生活里会出现“社团”之类的新鲜玩意儿。
但是家长们就完全不同了,激动兴奋之余,大抵还有紧张和担心,因为知道新阶段的开启,新鲜中伴随着很多风险。
一般来说,新初一家长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学习和生活两方面的适应性,具体包括:
分班考能否考进好班型或者好的层,如果进了好班或者好层,还要考虑是全力拼中考,还是也要尝试一下竞赛项目,等等;
而生活方面则都是一些杂事,诸如通勤是否顺畅、食堂好不好、要不要竞选班干部、有没有感兴趣的社团项目、有没有快速找到一起玩的小伙伴等等。
今天的主题是学习,主要谈谈新初一家长们在孩子学习方面的各种疑惑。
如果说新一年级的孩子们还算是白纸一张,家长们可以期待无限可能,那么新初一的孩子们这种无限可能的空间就要缩小很多。
基本上,小学时候的学习状态会一直延续下去,注意,我说的是状态,不是成绩。为什么要说状态?
因为影响初中学习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孩子的学习状态,包括学习专注力、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等。
么小升初的时候有些学校“偏爱”市三好,就是因为总体而言,虽然三好无法检测孩子的智商水平是否头部,但是却可以判定这些孩子们在学习状态方面极大可能优于其他孩子。
当然,实际上观察周围孩子也可以发现,“三好”娃们一般来说确实在学习习惯方面更好一些。这也是因为小学时候评三好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听话”。
其实就是这些孩子更愿意去遵循学校和父母的一些要求,更能接受各种规范对自己的束缚,所以更适合如今过程不容有失的学校学习生活。
小升初暑假,让家长们牵动心弦的第一项就是分班/分层考。去年这个事情还遮遮掩掩,今年就几乎是半公开,不藏着掖着了。
实话说,这个考试没办法临时抱佛脚,即便抱了也作用不大,基本上反映的是小学阶段孩子们超前学的情况。
话说,能考进最好的班或层的孩子都是有点功夫在身上的。
要么是提前挖掘了超强的学习能力学习不费力,要么是提前学完了初中数理化甚至学到了高中课程。所以自家孩子什么情况,家长心里都很清楚,当下才知道着急肯定来不及了。
但也不是说,就一定要超前学的才能成绩好,现实中号称从不学课外的孩子也有很多“飞升”的,但是你不要直接去对比“飞升”的结果,以为人家飞升你也一定能飞升。
能够“飞升”的基础是这些孩子小学阶段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你看着他们好像没有奥数牛逼奖项或者英语FCE,那只是人家没考而已。
所谓的没学只是没有进入到机构评价体系中,不代表能力没有提升不够。
要知道,有很多家庭不需要借助机构来帮助孩子学习,自家祖辈父辈都有能人,不仅能够教授孩子知识,更能培养孩子的各项素养,而后者是机构无法做到的。
而且家里自己培养的好处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没有机构培养的着急忙慌、跟头把式,孩子更从容,到了初中优势可能就会一下爆发出来。
当然,总体而言,不管是外部助推还是家里培养,都得孩子是“那块料”,就是继承了一身适合学习的基因。
以上是关于分班考,如果分班分层考前你才开始焦虑,那已经略逊一筹了,正常应该是“不管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
再说路线选择的问题。
公立体系中有两条路线,一个是竞赛/强基路线,还有一个就是直接中高考路线。
虽然都考进了好班型或者好层里面,但是孩子和孩子的潜力还是有很大不同,有的孩子还是学有余力,可以拼一拼竞赛课程,而有的孩子就不能了。
很多家长一开始还要纠结一下是否让孩子试一下竞赛。
实话说,如果你在进入初中之前没有把初中数学和物理学明白,竞赛基本就属于痴心妄想,即便孩子智商很高学习能力比较强,但是没有提前学打基础就去跟竞赛课程,即便能跟上,那也会出现其他科目会被拖垮的状况。
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要不要去拼竞赛课程,我会委婉地说,通过了学校的选拔可以去尝试。毕竟初一成绩不是关键,可以广泛试探孩子的边界。
但是,选上只是第一步,能跟多久是个问题,要多给孩子打预防针,被刷下来也不要太在意,真适合竞赛路线的孩子百里挑一。
但是参与这种选拔和学习依然很有意义。你会看到,能够被选去学习竞赛课程且能跟住一段时间的孩子,确实在数理思维方面更灵敏一些,而且这种学习很锻炼孩子的学习效率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随着小四门成绩不计入中考这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未来中考数理难度估计会加大,这对有能力学习竞赛课程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利好,至少压轴题会比别的孩子能够多得几分。
最后再说一下初一的考试。
新初一家长们恐怕最揪心的就是孩子们大考小考不断的状态,尤其是那些甚至就连晨测都要公布成绩的学校。
从小学几乎不考试突然过渡到初中天天考试,孩子要想毫无障碍地适应,怎么办呢?
肯定是在课外机构或者家里专门培养和训练了做题能力,否则挑战还是非常大的。
但是做为去年很紧张的家长,今年最想告诉新初一家长的就是,初一不要太在意成绩。
有一种说法是,初一阶段孩子成绩的层次水平基本上就是他中考的层次水平。我个人觉得这个判定对一部分孩子有效。
能够逃脱这个判定的孩子是那些能够通过初一分析和解决学习中潜在的各种深层次问题的孩子。
初二14岁前后是一个危险的年龄段,在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崛起,不再完全听从老师和家长的安排。
如果他们很好地探索了内在自我,突破成长局限,变成一个对自我要求比较高的孩子,在激烈的内在斗争中生长出了内驱力,那么这个孩子就是可以突破初一的状态往上走的。
相反则可能下行,甚至有的孩子会一蹶不振,厌倦学习。
所以,对家长们来说,初一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死死盯着成绩,今天晨测得了个满分欣喜若狂,明天周测不该错的题目扣了3分就要心情沮丧,马上给孩子加量练习。
这都是非常浅表的层面。有一句话说的挺好的,中考之前所有考试都是训练,当然也可以用到高考上,前提是孩子能考上高中。
应该说,在所有学校的不管是直升体系还是考试体系中,初一成绩的参考值都是最小的,家长大可不必对成绩本身太过关注。
但是要对成绩背后体现的东西多关注,比如虽然成绩很高,但是成绩的构成是怎样的?是主科成绩占优还是小四门来凑的?(不是说小四门不用好好学,这是另一个问题,是说从中考角度看,孩子的潜力应该怎样挖掘)
科目里面丢分的是基础部分还是附加题目?丢分的原因是知识点遗漏还是习惯不好?等等。
家长如果想要介入,更重要的不是关注具体的学习,而是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并引导解决,给出可选择的解决方案。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新初一家长特别关心的问题,初中要不要报班?
几乎每个来问这个问题的家长都是这种特别粗犷的提问,没法回答。因为要不要报班取决于孩子自己本身的情况和家庭整体情况,是一个需要很多很多前提条件才能说清的问题。
但是,可以给到各位家长一个通用的建议,那就是千万不要觉得给孩子报了课外班就万事大吉。
初中和小学不一样,时间非常紧张,只有那些真的能够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问题或者多学一些且能学透的课外班才值得你投入宝贵的时间精力,所以务必慎重选择。
如果孩子确实学有余力,但又没有特别契合的课外班做补充,那不如让孩子自己定期做考试真题来得有用,这还能锻炼孩子的自学能力呢。
自学能力非常非常重要,到了高中简直就是学习能力的试金石。
如今开学已经快一个月,很多学校都已经结束了第一次月考,我看到有家长因为成绩不理想在“哀嚎”。
10月底就要期中考试了,希望孩子们都能尽快适应初中的节奏,家长们也都能尽快调整自己的状态,助力孩子更好地适应。
以上。祝大家周一上班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