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太原站wtt常规挑战赛比赛时间是从11月7日开始吗?
2023-10-30
更新时间:2023-09-04 22:42:43作者:无忧百科
政策底、经济底基本确立,我们需要耐心等待基本面落地。
自7月24日高层定调“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一系列重磅举措相继落地。8月18日,证监会发布答记者问,明确一揽子政策措施的方向。
8月27日晚间,财政部、证监会发布政策“组合拳”,A股迎来多重利好。8月28日开盘,上证指数涨幅一度超过4%,超过3200点。此后,A股持续回暖。
展望后市,一系列活跃资本市场相关举措将带来哪些影响?还有哪些政策值得期待?A股是否真正走出底部?未来有哪些投资机会?
8月30日,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官陈果做客《财经》杂志与《财经》读数联合呈现的《首席连线》节目,畅谈A股投资策略和后市机会。
以下为本期《首席连线》精彩内容:
政策底、经济底基本确立
《财经》读数:7月24日政治局会议定调“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之后,一系列政策举措出台,包括印花税减半、规范减持等“组合拳”。如何看待近期一系列资本市场相关举措带来的影响?
陈果:首先,资本市场的走势是很多因素导致的,包括大家对盈利的预期、流动性的环境、市场的情绪以及风险偏好等,所以短期可能没办法看出政策的效果。
其次,从现在各方面因素来看,市场基本面本身在不断变化,政策主要是影响估值,影响股票的供给和需求、流动性,以及提振市场情绪。我们需要等待基本面的落地,基本面预期强化也需要耐心。
具体到政策,短期市场表现还是不错的。虽然第一天(8月28日)我认为市场高开过头了,但上涨这个结果本身就说明市场认为这些政策是有正面意义的,提振了市场信心。
就印花税减半而言,在证券交易印花税下调之前,市场实际上是比较悲观的,想要大幅改变大家对市场的看法,我认为难度是比较大的。虽然边际成本确实略微下降了,并且能让大家感受到政策层面稳定市场的信号,但是单就印花税而言,市场预期要合理,不能把这个政策的效果过于放大。
另一个比较重要的举措是规范减持,我认为规范减持非常重要。只不过这些动作市场不一定能马上消化,还需要通过中长期具体地评估上市公司业绩情况。所以规范减持带来的影响,不要看当天的市场表现,而是需要拉长时间来看,要放到未来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看。
我们经常讲,如果股票的短期需求没有增减,但短期供给减少,其实是有利于股票价格上涨的。所以从股票的价格来说,至少从供求关系来说,能够带来短期的改善。
拉长时间来看,至少有一部分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现在确实被约束了。这个约束也会产生一些连锁效应,例如他如果评估自己离达到减持这个要求比较近,跳一跳还能够得上,那么可能就会触发他的一些行为,包括提升业绩、解决破发破净问题、推动分红等。
另外,规范减持对一级市场的定价也会有影响。破发会导致减持难度上升,因此发行价就很重要,肯定不能定得太高。这对二级市场是有利的,因为二级市场投资者比较怕整个企业盈利空间被发行价给吃掉。
《财经》读数:您认为现在A股已经算是见底了吗?您对未来行情有什么样的展望?
陈果:我倾向于现在市场是见底的。当然,底部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只是对比我们主要指数的一些位置,我认为比当前位置更低的难度是很大的,需要非常强的超预期的利空。
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政策底是非常明确的。政策在这个位置上发出希望提振投资者情绪的信号已经非常强烈了,所以我认为市场的风险偏好,或者说投资者情绪最低点已经过去了。
第二,经济底或者盈利底也很明确。就房地产而言,7月的销售数据是低预期的,但到8月就已经开始出现一些边际改善,同时房地产相关政策也在持续落地中,9月、10月房地产的销量还会进一步改善。就消费而言,最近两个月,居民消费倾向也在上升,尤其是出行,重点城市的旅游人数、酒店价格、高铁人流量等恢复得都不错。经济恢复是一个过程,疫情疤痕效应影响最大的就是出行链,人流恢复了,消费也会随之恢复。就价格指标而言,对于大家担心的通缩问题,我们在持续宽松、降息,PPI(生产价格指数)、CPI(消费价格指数)环比也都已经企稳,只是恢复需要一个过程,但趋势是往改善的方向走。
综上,总的来说,市场现在就是一个底部,政策底、经济底基本上都确立。
《财经》读数:今年是债券大牛市,权益或偏股型基金大多表现不佳,展望未来,投资者在应该偏向于股票还是债券?
陈果:就未来半年的时间来看,股票和债券都有机会,债券盈利的确定性更大,股票盈利的弹性更大。债券方面,未来利率还有下行空间,美联储加息完成之后,我们可能还会进一步释放降息空间。股票方向,除了利率下行有利于估值提升,政策利好也能够提升股市风险偏好。
赛道会分化,聚焦在赢家上
《财经》读数:股市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家对经济的预期,悲观情绪很大一部分来自房地产市场。近期地产支持政策不断出台,如果未来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买房子,一个是买房地产的股票,您觉得哪个更值得买?
陈果:总的来说,如果要自住就买房,如果是投资就买房地产股票。
就投资而言,房住不炒,房地产股票的机会更多。 举个例子,很多地产股的价格,可能是按照目前的房价或者净资产价格打了7折甚至是5折。如果你觉得房价是平稳的甚至还有上升空间,那么相较买房,股票能提供的预期收益空间会更大。反之,如果你认为房价会下跌,地产股肯定也涨不了,买房子至少还能自住。我个人认为,未来房价总体保持平稳的,但有一些结构性分化,核心区域目前依然有需求,房价还有上涨空间,房地产股票同理。
《财经》读数:今年上半年表现抢眼的AI概念股近期持续回落,此前机构抱团的新能源等赛道股也持续调整,热门板块调整到位了吗?
陈果:赛道投资比较适合产业发展初期,相对来说行业格局还不是很清晰,行业发展空间比较大。
就AI赛道而言,如果你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很看好AI的发展,去布局AI是没问题的,此时你是相对领先市场的。但等到整个市场都已经认知到了,AI板块也已经出现明显上涨,这个时候你要么等一等估值消化,要么明确其中有公司未来大概率会是赢家,才能最后获得收益。
赛道投资需要评估供求关系和行业格局。首先,不是投单个公司,而是一个赛道,行业格局不清晰,刚开始没有谁有把握挑中的就是赛道中最牛的公司,所以需要针对赛道做布局。其次,你需要接受赛道投资有时候回撤幅度会非常大,但回撤幅度大不代表赛道终结,后面可能会走向分化。
简单地说某个赛道已经过时了,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任何行业的渗透率到了30%之后就没有投资价值了”这个说法也是错误的。互联网行业的渗透率早就超过30%了,但互联网企业的股票还在创新高。新能源等各个领域都是如此,哪怕渗透到了100%都还是有投资价值的,因为里面的龙头企业依然还有盈利增长空间,只是需要评估哪些是龙头,哪些是追随者和可能被淘汰者,这时候更应该聚焦到赢家上。
外资并没有高人一等
《财经》读数:北向资金持续流出近期备受关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信心,有知名投资人更是戏称其为“搅屎棍”,您怎么看?
陈果:国内有些资金过去确实特别重视外资的流入流出,但实际上外资的量并不大。A股一天的交易量很多时候都在万亿元级别甚至更高,外资多的时候也就一百来亿元。所以理论上来讲,我们应该有十足自信,定价权肯定掌握在内资手中,外资影响力没有那么大。
那外资为什么对大家的情绪影响这么大?因为过去大家的印象就是,外资更价值投资更理性,甚至他们可能判断得更准确。实际上,过去几年A股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一直在壮大,个人投资者也变得越来越理性,而外资的判断相比也并没有更准确。例如去年市场有一个大底部,但那个时候外资就是流出的。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外资又开始明显流入,对中国经济判断过于乐观,预期设定得很不合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外资并没有“高人一等”。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外资,既不能说外资全部都是对的,也不要矮化,外资就只是代表一部分资金、一部分观点。 我反倒是认同“A股市场是外资的客场”这个观点,外资对中国了解的立体性、全面性、前瞻性和敏感性可能还不如内资。
《财经》读数: 今年A股和海外市场的表现对比明显,美联储加息一直牵动着市场,但美股科技股一路上涨,国内的QDII基金也受到投资者追捧。对于海外市场,未来需要关注哪些风险和机会?
陈果:一个人的快乐和痛苦很多时候都是基于比较,所以我们做投资要尽量减少情绪对我们的影响,假设今年美股是一个显著的熊市,A股投资者的情绪可能就不会那么差。
从长期全球资产配置的角度而言,关注美股是没问题的。但在现在这个时点,从交易性或者战术角度来讲,我建议不要轻易去追美股相关的资产。
实际上A股和美股的周期是不同的,不能因为现在QDII基金收益领先A股基金,后面就盲目去追,这种投资方式很容易被两边打脸。现在美债利率处于历史高位,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有滞后性,虽然美国经济目前看上去还比较舒服,但往后看三个月,各项数据就会有所体现了。
我反倒更倾向于去关注A股的基金,因为现在是低位。或者关注与A股市场高度相关的港股市场,因为接下来如果美债利率往下走,美元走弱,资金会流入港股市场。另外,港股现在也在酝酿改善流动性、提升估值的相关政策,对港股也是一个利好。
价值投资不符合A股实际情况
《财经》读数:今天(8月30日)正好是股神巴菲特的生日,您怎么解读巴菲特今年大手笔买入日本股票的动作?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是否适用于A股?
陈果:巴菲特并不只是今年才大手笔买入日本股票,之前就有持仓,过去几年一直在增持。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日本股市一大特点是,日本本国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非常低,这导致日本股市整体估值比较低;第二,日本资本市场整个行业格局相对比较清晰,基本都是几大财团占据,所以整体份额非常稳定,能够提供相对比较确定或者偏高的股息。
对比日本股市,我认为A股的成长性和投资机会更多。短期来说,大家对中国经济基本面预期比较悲观,日本则相对平稳;但从长期而言,日本的约束和挑战都比较大。每个经济体都有自身的优势和问题,中国有日本不具备的优点,比如人口、创新动力、市场内部的腾挪性等。
价值投资比较适用于资金来源长期稳定的投资者。拉长时间看投资标的能够看得更清楚,投资者可以通过偏定量的方式去估算价值,在低点买入,不惧波动。
价值投资不能简单机械地放到A股市场,不能直接套用美国模式或者日本模式,A股的投资一定要是动态思维,太静态了不适合A股实际情况。
首先,不是所有人都是巴菲特,没有足够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就算是公募基金或者保险,它们的钱也来自于基民等个人,钱的波动性也很大。第二,中国经济总体还在发展变化中,中国社会和日本社会也不一样,中国的企业家、消费者甚至整个社会生态都在变化中,很难清楚地预测某个行业或者某个公司未来30年的发展,更不用说去进行估值测算。
文|张生婷
编辑 | 郭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