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攻生态,鸿蒙单挑安卓

更新时间:2024-03-06 23:21:25作者:无忧百科

猛攻生态,鸿蒙单挑安卓



文|刘俊宏

编|王一粟

这回轮到鸿蒙禁用安卓了。

1月18日,鸿蒙生态千帆仪式上,华为正式宣布了HarmonyOS NEXT(下简称鸿蒙星河版或纯血鸿蒙)开发者预览已向开发者开放申请,纯血鸿蒙开始走向普及阶段。伴随着不再兼容安卓的纯血鸿蒙铺开,鸿蒙走进了运营属于自己生态的新阶段。

自2019年华为被谷歌禁用GMS至今,华为等待鸿蒙系统的独立和成熟已然过去5年。直到2023年,随着Mate 60的发布,带动华为手机和电脑等终端回暖,甚至将华为汽车拉至逆风翻盘后,鸿蒙系统再次有了大规模普及的底气。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激动地宣布,“2020年我们提出‘没有人能够熄灭满天星光’,鸿蒙生态大势已成。”

对于华为来说,鸿蒙系统承载了实在太多。

从2019年鸿蒙系统诞生,到如今运行在众多全场景设备上。鸿蒙系统成熟的意义,早已超脱了安卓系统“替代品”。在华为突破操作系统内核、AI大模型、AI框架和编译器、编程语言等核心技术后,如今的鸿蒙系统已然超越安卓,成为了更适应全场景智能设备的操作系统。

5年磨一剑,虽然技术和产品俱备,但仍然欠缺一把最重要的“火”——这就是开发者“生态”。

华为自去年9月HarmonyOS NEXT鸿蒙原生应用全面启动,并在秋季发布会一口气发布13款新品,华为硬件终端在鸿蒙系统下实现了全面推进。

面对铺开的华为终端硬件,余承东并不满足地称,“有底座有生态才是真正的操作系统”。单纯的硬件数量并不能决定操作系统的成败,构建开发者活跃、用户可用的应用生态,是纯血鸿蒙决胜的关键。

为了招揽更多开发者加速适配当前超8亿的鸿蒙生态设备,华为先后开展了为开发者提供总计百亿资金的“鸿飞计划”,并组织培训了美团、百度、工商银行、中国电信等60多家企业的200多位技术骨干,使其成为具备独立设计和开发鸿蒙应用能力的开发者。

如今,鸿蒙应用生态建设在合作伙伴和科技大厂们的加入下,支付宝、高德地图、同城旅行、美团、微博、WPS等超200家头部应用进入原生应用开发,基本覆盖用户日常使用的App版图已初具雏形。

而伴随着鸿蒙系统的独立,华为也是时候考虑,鸿蒙系统的商业化前景了。

生态,鸿蒙超越安卓的最大挑战

生态,是华为自纯血鸿蒙在去年高调回归以来,被强调最多的一个词。

今年初,余承东在内部全员信中强调,“2024 年是原生鸿蒙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加快推进各类鸿蒙原生应用的开发,集中打赢技术底座和三方生态两大最艰巨的战斗”。在1月18日的华为“鸿蒙生态千帆启航”发布会中,余承东再次强调称:“有底座、有生态,才是真正的操作系统。”

华为如此重视构筑鸿蒙生态的缘由,是消费电子历史上无数次的案例证明,应用生态可以直接决定一款操作系统的成败。

借鉴iOS生态的发展历程。最初的苹果手机并不支持App,而是只支持类似微信小程序的第三方Web应用。虽然当时不少Web应用体验不逊于iPhone原生应用,也符合了乔布斯构建“人人共创应用”的理念。但Web应用启动不便、没有统一的开发工具、软件权益无法保障、应用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始终让不少开发者望而却步。

2008年,苹果围绕iPhone系统生态连续进行了几次重大更新。在系统架构更新、分发开发工具、建立App Store进行应用审核并销售、成立针对应用和技术开发的风投基金(iFund)后,伴随着爆火的iPhone 4,更名至iOS 4的苹果手机系统开启了苹果的生态时代。

诚然iOS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受智能手机渗透红利的影响。但从苹果运营生态的操作中,不难看出用户数量、稳定的应用开发环境、开发者的支持,是苹果生态的“铁三角”。超强的生态能力,也为苹果带来了软件服务业务单季度营收231亿美元,72.8%毛利率(2024财年一季度)的超高质量收入。

不过对于华为来说,参照iOS的应用生态,或许并不是鸿蒙系统规划的本意。

在一次媒体见面会上,任正非曾解释道,“首先,鸿蒙系统的产生,本身并不是为了手机用,而是为了做物联网来用的。”换句话说,华为在开始做鸿蒙系统时,瞄准的目标并非手机,而是更倾向于泛智能硬件的分布式操作系统。


任正非

2016年,鸿蒙正式在华为内部立项并开始研发。2019年,华为交出了HarmonyOS 1.0的答卷,并率先部署在智慧屏上。这一版本的鸿蒙系统比较封闭,只是大致的系统框架。单论表现,基本跟电视智能机顶盒相当。


图片:鸿蒙1.0智慧屏界面 来源:华为官网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随着2019年谷歌禁用了华为智能硬件的GMS支持,不完整的安卓系统,让华为手机在海外“一夜变砖”。彼时幼小的鸿蒙系统,一下子身披华为全部智能硬件正常运行的重担。

华为完善鸿蒙系统,并开始运营生态,迫在眉睫。

华为开始运营鸿蒙生态的重要标志,是2020年9月的鸿蒙开源和同年HarmonyOS 2.0 Beta版本升级中向开发者分发开发套件。

其中,在HarmonyOS 2.0 Beta版本中,华为对非手机的智能硬件(车机、智慧屏、手表等)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系统管理。主要升级方向是分布式的软总线、分布式的数据管理和安全。12月,华为开始向部分开发者提供用于手机版的测试版,鸿蒙系统开始正式向手机系统进军。

另一边,为了吸引开发者,华为向原子开源基金会提交了鸿蒙源代码、文档和开发环境,成立了OpenHarmony(可理解为对标谷歌AOSP的项目),让更多的开发者可以从代码和项目中了解并参与鸿蒙。随后,华为又陆续向开发者分发用于搭建HarmonyOS的开发板。


图片:华为分发的开发硬件套装 来源:B站@Redknot-乔红

2021年6月,在华为对鸿蒙系统的优化下,HarmonyOS 2.0正式版开始支持华为自家手机产品,并在接下来的3.0版本(更新主要包括arm64平台, 具备GPU硬件渲染引擎,沙箱机制,完善安全补丁等)中继续补齐了更多手机系统的的底层能力。

至此,鸿蒙系统形成了大致以AOSP(支持安卓系统框架)+HMS(对标GMS的华为服务框架)+分布式软总线(多设备通信)+Ability应用开发框架(可理解为应用开发工具包)的系统架构。从功能架构上,鸿蒙系统基本实现了兼容原安卓系统的基础上,以自有技术补足了安卓系统因制裁导致的不完整。从此时开始,鸿蒙具备了一款操作系统的基本能力。

作为佐证,在华为和开发者大量适配的设备驱动下,鸿蒙系统开始能够不局限于华为硬件运行。例如有硬件爱好者将当时的OpenHarmonyOS成功运行在了小米和一加手机上,鸿蒙系统表现出了跨厂商设备的适配能力。这对于开发者来说,意味着鸿蒙系统的开发有望摆脱终端设备差异的影响,应用设计可以更聚焦在功能逻辑上,而“轻设备,重功能”的系统底层开发架构,开始凸显着鸿蒙统一生态、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的优势。


图片:OpenHarmonyOS运行在小米6上 图片:B站@Diemit

接下来,伴随HarmonyOS 4.0(主要添加了AI模块)的更新,鸿蒙独特的设计架构,比之前兼容而支持的安卓展现出了系统级的优势。

App后台占用问题上,在软件厂商变着花样保活后台的策略下,安卓系统(尤其是定制安卓)的架构很难清理这些占用算力的进程,从而导致手机“越用越卡”。而鸿蒙系统的解决方案是根据App任务的重要性分级,如果App任务已经结束但还要“以各种理由”占用资源,鸿蒙系统有能力强行结束该任务。

不仅是在手机上,在智能汽车上,鸿蒙系统的智能化优势也开始凸显。得益于鸿蒙多设备互联和应用多端部署的特性,相比基于安卓打造的车机系统(小鹏Xmart、比亚迪DiLink等),鸿蒙车机的App更容易从手机端迁移,对多设备内容互通的支持性更好。“新鸿蒙座舱像Mate 60 Pro一样流畅”,余承东在问界新M7发布时曾如此介绍。

从兼容安卓,到超越安卓。就像汽车智能的“灵魂”早已不再能被传统汽车所承载一般,随着(智能)软件定义汽车时代,鸿蒙系统势必也要从之前兼容的安卓中“走出”,定义自己的原生生态。

鸿蒙星河版替代原本为兼容安卓而生的鸿蒙系统(主要指HarmonyOS),构建独立生态,实现商业化转向的任务,呼之欲出。

生态运营,如何从大厂游戏到小厂狂欢?

2023年9月25日,华为宣布鸿蒙星河版原生应用全面启动后,面对大量鸿蒙原生App处于开发的状态,余承东颇有自信地称,“鸿蒙生态大势已成”。



不过,从华为展示的首批鸿蒙App看,覆盖了生活、金融、出行、影音、游戏等领域的原生应用虽已有200多个,但仔细观察发现,仍有不少支付、出行、社交、娱乐等领域的大型App缺席。鸿蒙原生应用生态,还未达到“半场开香槟”的时刻。

大厂应用暂时缺席的原因,主要还是鸿蒙星河版与安卓系统的切割。

鸿蒙星河版的最重要变化,是不再使用之前Linux/Unix内核以及AOSP的代码,改为完全采用华为自研的鸿蒙内核,并不再支持此前的安卓App。这也就意味着对应的App几乎要重做一次。

为了加速鸿蒙原生应用落地,华为在除了直接为开发者提供更方便的开发套件(例如可把安卓应用“翻译”到鸿蒙的方舟编译器和让开发者不需要专门硬件的华为云仿真调试环境等)外,还“亲自下场”帮忙做应用。

例如华为与蚂蚁、阿里云、科大讯飞等合作伙伴将第三方SDK(软件开发工具包)鸿蒙化,共同加速应用“搬家”进程。美团在鸿蒙千帆大会上就表示,通过6周的联合设计就完成了鸿蒙原生应用的Beta版,点出了第一份“鸿蒙外卖”。

另一边,华为还通过共享收益,以共建的形式吸引合作伙伴搭建鸿蒙生态。

例如与谷歌几乎“垄断”的GMS不同,华为在包含了应用市场、音视频服务、云服务、支付等多个组件的HMS服务中,采用了与外部企业合作的模式,共享利润。2023年8月,华为又推出“鸿飞计划”在未来三年内面向鸿蒙生态投入百亿元,为开发者及生态伙伴提供技术、现金支持。


图片:华为HMS合作方 来源:东北证券

不过,在华为不停地对原生鸿蒙应用的补贴和帮助下,App应用迁移的成本对开发者来说仍是不小的负担。

一位操作系统领域从业者对光锥智能解读称,“大型App做鸿蒙原生应用迁移,需要的团队规模基本等同于原版的一次大版本更新”。换句话说,App的应用迁移,需要厂商额外付出不亚于之前应用的人力成本。

而额外的开发成本,意味着现阶段原生鸿蒙应用开发,更多还是大厂才玩得起的“游戏”。

从人才汇集的角度来看,鸿蒙原生应用相关人才需求呈现明显“头部效应”。根据智联招聘《2024年春招市场行业周报(第一期)》显示,大厂(人数>1000)发布鸿蒙相关岗位需求占比超过65%。



在小厂这边,不少开发者对光锥智能表示还需要再观望一下。一位腰部App开发团队成员对光锥智能表示,“我们有计划开发鸿蒙应用,具体开始时间还不清楚”。另一边,一位小型App团队的开发者对光锥智能坦言道,“鸿蒙星河版全覆盖华为终端可能还需要1-2年时间,现在是可以做鸿蒙应用,但后期维护比较困难,效果不一定好”。

或许,美团的“6周速度”并不能作为中小开发者加入鸿蒙应用的完全参考。单论应用迁移成本,中小开发者若寻求软通动力、润和软件等鸿蒙生态合作伙伴做迁移适配,根据东北证券对需求空间测算反推,2万元的平均适配成本并不算高。但在软件开发行业,一个需求、UI、开发工具、开发环境都已经明确的应用,应用迁移适配,完成测试验收并不困难。随后的上线和运营维护等应用生命周期开始后环节,才是中小开发者难以应对的持续投入。

对此,华为能做的也只有参与对鸿蒙人才的培养。希望改善人才供需关系,进而降低鸿蒙原生应用的整体投入成本。

当前,华为已经联合包括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在内的23家985高校、46家211高校已经或即将开设鸿蒙相关课程。其中,南京大学开设的《移动互联网软件工程》课程中,将HarmonyOS作为课程核心,替换了原有的安卓开发。


图片:部分高校鸿蒙相关课程 来源:网络

人才的培养总归需要时间的沉淀。“随着鸿蒙生态的发展,我们预计明年鸿蒙相关岗位需求将达到百万”,2023年10月华为开发者联盟运营部部长黄波称。

在人才“各就各位”之前,鸿蒙应用生态确实还需“让子弹再飞一会”。但同时,在各大高校、产业培训、华为激励、政府政策对鸿蒙人才的支持下,纯血鸿蒙生态达到类似iOS、安卓的千万级开发者规模,已经是指日可待。

在已经宣布支持鸿蒙原生应用厂商的呼声中,纯血鸿蒙的生态建设已然成功打好了地基。下一步,华为或许还需要尝试扩展鸿蒙系统更多的可能性。

软件崛起,撑起华为的硬件野心

2019年,华为曾提出了“1+8+N”的全场景终端战略构想。在该构想中,华为希望通过手机作为智能终端的入口,连接平板、PC、汽车等智能硬件,并伴随延展移动办公、出行、运动健康等全场景的延伸业务。



具体场景案例,当时的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战略官邵洋认为,“在出行场景,汽车完全可以代替手机部分功能,当人们进入汽车之后,显示器、音响、GPS都可以交给车机来做,而手机主要负责计算,默默工作”。

时至今日,随着鸿蒙生态走向大成,当初战略构想中位于“绝对中心”的入口(手机),或许要替换成对任意设备原生连接的鸿蒙系统。

作为自主独立操作系统的鸿蒙,正在从底层支撑华为手机、汽车到IoT全生态的梦想。

最先实现连接形态改变的或许是PC。在华为的Mate Book上,能够实现设备内容互传的“超级终端”功能,一直是华为PC的重要卖点。不过,这些互传的功能由于系统不同的局限,应用之间的互联主要还是于手机和电脑系统双平台的应用支持。


图片:华为PC协同互联功能 来源:华为官网

2023年2月,鸿湖万联完成了基于OpenHarmony的PC初步适配。2023年9月,“鸿蒙之父”的王成录博士曾在网友互动中预言道,“鸿蒙PC版将在 2024 年上线”。

鸿蒙PC的上线,意味着PC端也将享受鸿蒙系统的“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的特性,多终端应用运行能保障一致性的同时,再度降低鸿蒙开发者的应用开发成本。

更进一步,除了PC、平板这种复杂智能硬件外,泛IoT设备红利也已经开始释放。例如在智能家居领域,据中国网的报道,奥佳华的按摩椅在接入鸿蒙系统后,无需下载App连接,只需手机触碰感应区即可弹出控制界面。同时,按摩椅还能通过手机记录的运动信息,对用户针对性按摩。

更广泛的连接互通,让鸿蒙系统中的应用相比其他平台,具备了无与伦比的扩展性。应用本身的价值,随着不断扩大的硬件生态或将实现“指数级”的膨胀。在此背景下,华为也将在主导运营并销售的应用生态中,取得可持续且高质量的营收。

以谷歌作为参照物,安卓系统商业模式分为应用商城(GooglePlay)收费、广告收入、GMS收入三部分。其中,商城运营收入主要是用户购买应用、游戏、电影、应用内购买、订阅费用的谷歌抽成。广告收入主要是预安装的GoogleSearch和Chrome浏览器、YouTube等应用为谷歌引流,从而获得广告和订阅收入。GMS收入主要是对硬件制造商搭载GMS的授权费。

鸿蒙这边,大致的收费项目与安卓类似,小部分分成比例和收费门槛有区别。例如在HMS上,华为大部分项目按照使用次数阶梯收费。应用商店中,谷歌抽成为15%或30%(总收入超过100万为30%),华为分应用类型和品牌来定(游戏50%,教育应用20%)。

具体收入,由于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业务分类未对标安卓拆分,但我们可以大致看到与安卓收费模式相当的鸿蒙,所能达到的营收质量和营收上限。


图片: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业务拆分 来源:网络

根据2023谷歌四季报显示,谷歌服务、谷歌云和其他运营部门的收入分别是763.1亿美元、91.9亿美元、6.57亿美元,上述三个部门的净利润为267.3亿美元、8.64亿美元、-8.63亿美元。

诚然,当前鸿蒙系统硬件存量(8亿)远不及安卓(2021年超30亿)。但相信在开发者后续的不断涌入、第三方硬件厂商的加盟下,华为同样能收获如安卓一般带给谷歌的高质量收益。

而这些新生开发者和硬件生态的力量,也将为鸿蒙打造万物互联全场景操作系统源源不断的力量。鸿蒙生态的发展,或许正如余承东在鸿蒙千帆大会上的结语,“星河璀璨,千帆启航”。

本文标签: 华为  ios  安卓系统  鸿蒙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