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楼市:环比降幅总体继续收窄、同比继续下降
2024-03-15
更新时间:2024-03-15 19:30:03作者:无忧百科
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厦门3月15日电 (余乃鎏、张萌)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名单。其中,厦门市洋唐居住区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简称洋唐居住区)上榜“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榜单,成为此次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保障性住房项目。
据悉,素有“厦门最美保障房小区”之誉的洋唐居住区,位于该市翔安区南部核心区,2010年12月开始规划建设,占地面积约48.7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37.8万平方米,提供住房约1.34万套,可保障人数约3万人,是福建省建成投用的最大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此前曾获“鲁班奖”等多个重要奖项。
洋唐居住区实景。陈立新摄
“实至名归。”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以下简称厦门市住建局)工作人员介绍,中国人居环境奖是全国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项,洋唐居住区获此奖项,源于项目以高品质建设创造高品质生活。
据介绍,洋唐居住区建筑密度小于30%、绿化率高于33%,“楼栋间距大、绿化多”,项目按照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建筑大量采用光伏、光导等节能环保技术,在节能降耗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运营管理成本和居民生活成本。
洋唐居住区配建有公园。陈立新摄
同时,项目按“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小区”进行建设,除小区绿地普遍建设海绵设施外,洋唐居住区及周边区域也采用了海绵城市设计——城市的雨水通过透水路面被城市园林植被和土壤吸收、涵蓄,多余的水经暗渠收集排放,一部分引流到旱溪和水系公园;生活污水处理后的部分尾水,回用于旱溪生态补水;溪边及水中的挺水植物、藻类则可进一步净化水质。
不仅如此,根据住户实际需求,洋唐居住区还不断优化建设,如建设了25个电动自行车充电停车棚,解决了业主、居民电动自行车停放难、充电难等烦心事;建设17个密闭式处理的智能垃圾屋,形成全市保障房小区智能垃圾屋建设统一标准,助力垃圾分类标准化、减量化、资源化管理。
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环保节能的和谐人居。陈立新摄
值得一提的是,洋唐居住区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提供全方位配套,打造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包括高标准配建了4所幼儿园、2所小学、1所中学和2个社区服务中心,临近集超市、餐饮、购物、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周边有15条公交线路,地铁3号线鼓锣站就在家门口;社区还配有2个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影院、医院、公园等。
此外,洋唐居住区还涵盖了多种房源类型,包括保障性租赁房、保障性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人才住房等,入住人群类型多元化。而作为福建省保障性住房“和谐人居”首个设计试点项目,厦门市住建局多措并举,实现全覆盖保障及服务多元化群体。
洋唐居住区按“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小区”进行建设。陈立新摄
如,倾心打造“住房直通车”近邻党建品牌,有效打通党群关系、邻里关系“最后一米”,社区治理实现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积极倡导发动小区内医生、警察、法官、律师、教师等专业人才组建起6支志愿服务队伍,实现社区内互需互助、爱心互帮、自治管理;聚焦保障房业主特性,建立“重大变故必访、生病必访、重大节日必访”三必访机制,将小区居民按照老、特、贫、一般居民等四种类型设立红、橙、黄、蓝“四色信息卡”,加强重点对象关怀帮扶;依托人脸识别智慧安防系统,实现保障房小区监管治理精细化、智慧化,营造出安全、和谐的人居环境……
业主、居民其乐融融。陈立新摄
“洋唐居住区是高质量落实跨岛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展现了建设和谐宜居保障房社区的‘厦门实践’。”厦门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该市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多层次保障”,高品质推动住房保障工作,持续做优民生工程,推动多元群体和谐融合、共享发展,实现让更多老百姓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更好地感受厦门的人文关怀、城市温度。
数据显示,2006年至今,厦门市累计分配、供应各类保障性住房约15.8万套(间),保障人数近30万人。今后,厦门市住建部门将紧盯“发展”和“民生”两大主题,以“努力让百姓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持续聚力打造安居住房、品质住房、安全住房、法治住房、智慧住房、网格住房,不断推动“住有所居、住有安居、住有宜居”,助力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