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停牌!西证国际证券面临退市风险,西南证券出海“触礁”

更新时间:2024-03-21 15:40:49作者:无忧百科

继续停牌!西证国际证券面临退市风险,西南证券出海“触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港股上市公司西证国际证券(0812.HK)公告表示,将继续暂停买卖。这意味着西证国际证券两度复核申请均以失败告终,继续停牌,或有退市风险。截至3月1日收盘,西证国际证券股价为0.030港元/股。

值得注意的是,西证国际证券已经连续五年亏损,业绩堪忧。然而,在被西南证券(600369.SH)"收编"之前,西证国际证券的前身敦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敦沛金融")营收相对稳定,并未长期连续亏损。这一变化不禁让人思考,中资券商在港发展的红利是否已经消失殆尽?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分化现象,在中资券商的香港市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大型券商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丰富的业务资源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不断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而中小型券商则由于资金、业务等多方面的限制,难以在竞争中立足,甚至面临生存危机。

若未来西证国际证券退市,西南证券将失去一家重要子公司以及业务板块,以及香港联交所这个重要资本市场的交易与运作平台,对其整体业务布局和未来发展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或因业绩下滑、股价持续走低,西南证券也有心转让西证国际证券股权,只待买家。

两度复核失败,或有退市风险

3月19日,西证国际证券公告称,公司收到港交所上市复核委员会决定,认为西证国际证券未能维持港交所证券上市规则第13.24条所规定的足够营运及资产水平,以保证其股份继续上市,决定维持上市委员会关于暂停其股份买卖的决定。

蓝鲸财经记者关注到,西证国际证券已于3月4日已经暂停买卖。截至3月1日,西证国际证券报收0.030港元/股。

事实上,2023年9月联交所就曾以同样理由暂停其股票买卖,当月,西证国际证券提出复核申请,两个月后联交所维持决定不变,12月提出二次复核,至今仍未能扭转局面。

对于维持西证国际证券暂停买卖的决定,港交所上市复核委员会给出多条理由。首先,过去几年内,西证国际证券业务一直下滑并亏损。主要业务收入持续下降,亦产生亏损。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西证国际证券持续亏损。

此外,其经纪业务及孖展融资业务自截至2018年末录得分部亏损,并已停止营业,而西证国际证券确认其近期并无计划恢复该业务。

其次,企业融资业务一直主要专注于首次公开发售保荐人服务,但由于香港证监会牌照限制,该业务已终止营业,而西证国际证券近期并无计划重新开展该业务。

虽然西证国际证券预测截至2023年及2024年收入可观,但计划并不具体,且未获短期往绩记录及2023财年上半年业绩支撑。企业融资业务也包括融资顾问业务,但与债券资本市场业务类似,于上市复核委员会聆讯时,公司未能证明于2023财年该业务已取得发展,且收入微乎其微。

上市复核委员会认为,截至聆讯时,西证国际证券未能证明其过往主要专注的业务(尤其是企业融资业务)已遵照上市规则相关规定来营运,原因为该等业务的营运规模极小,而其扩展计划属初步阶段,尚未令收入及溢利增加。根据西证国际证券的负债净额状况,公司未能证明已保留足够资产,以支持其经营稳健及可持续的业务。

两度复核申请均以失败告终,也意味着将西证国际证券将继续停牌,或将面临退市。

收购后业绩"变脸",西证国际证券连续五年亏损

西南证券交出的"出海"答卷,并不好看。

西证国际证券为西南证券海外展业平台的在港上市主体。对于西证国际证券的停牌危机,西南证券表示,西证国际证券经营规模较小,占公司整体比重较小,停牌事宜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

虽然西南证券表现"淡定",但在券商同质化、马太效应加剧的背景下,国际化业务的布局无疑是券商业务规划的重要落子。若西证国际证券退市,西南证券将失去一家重要子公司和业务板块,以及香港联交所这个重要资本市场的交易与运作平台,或使得其再融资和资产运作难度增大。

回顾来看,在券商出海浪潮之下,2013年11月,西南证券在香港设立全资子公司西证国际投资,正式开启海外业务新征程,"招兵买马"通过收购一家香港本土券商的方式打入香港市场。

彼时已在联交所上市的中型券商敦沛金融进入西南证券视野,其在大中华及东南亚地区多个据点建立了业务网络,具备优势。2015年1月,西南证券子公司西证国际投资成功收购敦沛金融;同年4月,敦沛金融更名为西证国际证券;此后,西证国际投资继续增持,将持股比例由73.79%提升至74.22%。

收购之初,情况看似一片大好,西证国际证券的前身敦沛金融业务网络构建成熟,业绩相对稳定,营业收入时增时减,但鲜有亏损。

然而,在变身西证国际证券后,业绩也随之变脸,亏损不断。2015年至今,西证国际证券只有两个年度盈利,其余年份悉数亏损,自2018年以来,净利润依次为-2.02亿港元、-3.45亿港元、-1.38亿港元、-0.64亿港元、-2.41亿港元。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海外平台对西南证券业绩没有贡献,反倒是"拖后腿"。

中资在港券商竞争激烈,西南证券计划转手海外平台

原本业绩稳定平稳发展的香港本土券商,为何在被收购后就亏损不断?

从彼时的竞争环境来看,香港内资券商与国际大行仍存在一定差距,竞争力有限。外资券商在结构性产品、经纪业务等多种业务上占据主导;投行业务方面,面临国际大投行的竞争;零售业务上,又面临本土券商的竞争压力。

从在港发展的中资券商内部来看,亦是马太效益强烈,分化明显。华泰国际、中金国际、中信证券国际、国泰君安国际(01788.HK)为头部阵营,在多项业务领域与中小券商拉开差距,表现分化,中部券商颓势明显,尾部券商在夹缝中生存。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在港中资券商已经红利不再,随着美联储快速加息,中资券商海外资金利率低的融资优势不再;跨境证券账户监管趋严,中资券商内地客户资源优势也已不再。

今年1月,一度被视为中资券商赴港发展"领头羊"和"港股IPO之王"的海通国际从港交所退市。从收购本土券商、追赶浪潮发展香港业务布局全球化、外部环境巨变、重仓地产美元债导致巨额亏损,海通国际的境遇被视为中资券商在香港发展20年大潮中的缩影。

为此,西南证券也曾计划将海外平台转手出让。2022年年底,西证国际投资与潜在买方订立谅解备忘录,潜在买方拟购买其持有的西证国际证券全部股权,以及西证国际证券于2019年10月向西证国际投资发行的本金总额5.8亿港元的永续债券。目前,尚未就该潜在交易达成正式协议,存在不确定性。

对于谁会接手西证国际证券,市场普遍认为来自香港本地的概率更大。目前内资券商在港收入、股价普遍双双滑坡,反而是香港本土券商持续盈利且股价整体稳步提升。在当前大环境下,内地机构"接盘"的概率不高,香港本地财团为了快速获得券商牌照而收购的可能性相对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