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生三次考研死磕清北,2次进复试0次拟录取,太扎心了

更新时间:2024-03-30 20:20:49作者:无忧百科

一考生三次考研死磕清北,2次进复试0次拟录取,太扎心了

如果说高考是一个人命运的转折点,研究生考试就称得上是人生的第二个“分水岭”,尽管是不同阶段的考试,但对于考生而言,不只是提升学历的途径,也是一次让自己重新蜕变的过程。

为了考研上岸,有的人考了两三次,有时只差一两分进复试,有时复试被刷,眼看距离上岸只差临门一脚,命运却总爱开玩笑,让人感慨万千。

在社交媒体上,一位考生让大家以后叫他清北落榜生的帖子,或许就说出了无数考研学生的心声,也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共鸣。



根据这位考生自己的说法,他已经参加了三次考研,一千两百多个日夜,最终的结果是2次进复试,0次拟录取。

他的考研经历是这样的,2022年第一次考研,报考清华大学,专业是中国史基础,考了433分,进了面试但没通过。



第二次考研,报考北京大学,只考了354分,连参加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第三次考研,这位考生再次报考北京大学,专业是历史学基础(中国史),,总成绩为370分,专业排名为第8,进了复试,可能是复试发挥不算好,再次败北。

纵观这位考生的三次考研,总成绩依次是433分、354分、370分,专业成绩分别为281分、2226分、223分,第一次考研的成绩最好,也最有希望上岸,但没有把握住机会,有点可惜,或许,考研不仅需要努力和付出,也需要一点点运气。



坦率地说,这位考生考研,三次都报考清华北,死磕两所名校,但最终的结果是两次进面试零次拟录取,背后原因非常现实。

在帖子中,这位考生交代了,他是双非、跨考、二三战,几乎叠齐了所有的debuff,一起捋一捋。

1,他的本科学校不是很好,是一所双非院校,一般情况下,211、985高校都更加青睐同层次或本校的学生,清华、北大同样如此,这位考生的本科学校普通,在复试中没有什么优势。

2,他是跨考的学生,中国史基础应该不是他原本的专业,高校的导师招研究生,在同等的情况下,在跨专业的同学和本专业的同学之间会优先考虑后者,打更高的分。

你可以认为这不公平,但导师这样选择有自己的考虑,跨考的学生,尽管考研成绩很好,但基础不牢固,而本专业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和内容都学过了,有底子。说白了,研究生不是单纯看考试,还需要一定的功底和学术能力,导师喜欢能够快速跟上节奏的学生。



3,清华北大,是无数考生的追求和梦想,这位考生勇气可嘉,但作为双非高校的学生,还跨专业报考,在激烈的角逐中落败,并不让人意外。不能说他不优秀,但在一堆高个子中,导师有更好的选择。

4,就成绩来说,这位考生比很多人都考得更好,如果他不死磕清华北大,第一次考研,就可以去一些不错的高校读研究生,愿意接受调剂,也不至于二战和三战。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考生不愿意委屈自己去其他高校,或许是太执拗。



其实,这位考生很优秀,他本科期间写出了一篇自认为过得去的论文,雅思成绩也不赖,同时,还拥有很高的目标和追求,或许,这也是他考研敢于死磕清华北大的底气。

只是,努力了一千两百个日夜,无数次幻想过上岸的场景,终究却是一场空。三年来,有过拼搏、努力,也有过无助和羡慕等情绪……这是我最后一次考研,也不会再考虑调剂……

隔着屏幕,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位考生回顾自己的考研经历时,觉得特别惨,内心也不甘心,情绪波动也大,欲哭无泪的心情几乎跃然于纸上,实在是太扎心了。

但不管多么难过,多么不甘心,当初选择了考清华北大,又不接受调剂,或许就已经为结局埋下了伏笔。拥有梦想是好事,有些梦想,不是努力了就一定可以达到,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比自己优秀的人大有人在。

好在这位考生也意识到了,一个人总是会不完美,不圆满,虽然拟录取名单让自己猝不及防,但还是坦然接受,并选择为自己三年的考研生涯画上句号。



看到这位考生的经历,应该有很多人破防了,谁不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有好的结果,但付出努力不一定有回报,失败了,就要学会坦然接受。

其经历也提醒我们,考研这件事上,有必要对于自己的实力也做一个评估,不是说不能跨学校、跨专业考研,但如果没有绝对的实力,最好优先考虑本校或同层次的学校,专业选择也要慎重,如果学校对专业有限制或要求,那就别盲目报考,尽量选择本专业。

另外,也要明确一点考研目的,是为了增加名校光环?还是为了提升学历、学术或科研能力?如果是为了前者,死磕名校可以理解,如果是为了后面的这些能力,那就不必盲目追求学校,也可以考虑调剂,没必要太执拗。

本文标签: 考研  复试  考试  跨考  清北  太扎心  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