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深夜发布楼市“新十条”:单套最高补贴10万 买房可全家落户
2024-05-17
更新时间:2024-05-17 15:07:07作者:无忧百科
4月28日,成都住建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第七条提到“全市范围内住房交易不再审核购房资格”,这意味着成都取消了所有限购措施,只要有钱,不论是不是成都人、不管有没有缴纳过社保或个税都能在成都买房,而且不限套数。
取消限购后的成都房地产市场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还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已经发生了两件令人惊讶的奇葩事件。第一件事情直接与取消限购有关。
5月7日,一位网友在问政四川网站向成都市领导建议恢复限购。他的理由是自己为了能在成都买房在2019年将户口迁至成都,为了这事和家里人闹了不少矛盾,为了能够取得购房资格经历了千辛万苦,如今成都取消了限购,那些毫无贡献的外地购房者可以立马买房,对又迁户口、又在成都缴税和社保的人不公平。
第二件事与房产税有关,确切的表述应该是房地产税,只是大部分人容易将这两种税混为一谈,但没有实质影响,大家理解了就可以了。
同样是在问政四川网站上,一位网友给建议成都尽快征收房产税。仅就房产税本身而言没有什么特别,可该建议的征收对象与众不同,居然是要向没有房子的人征收房产税。网友建议持有三套以上住房免征房产税,持有两套住房每年征收0.1%的房产税,持有一套住房征收0.5%的房产税,未在购房的成都常住居民按照成都均价和人均住宅面积总额的1.5%征收房产税。
如果要用网络热词来形容这条建议,我的第一反应是“倒反天罡”。之所以这么建议是因为该网友认为在成都买房耗费了大量资金,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理应享受公共资源带来的便利;没有买房是“免费”享受公共资源,未对城市建设做贡献。
两件怪事、两条“奇葩”建议分别是由不同的利益群体提出的。
我们可以把成都市民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无房者、另一类是有房者,两大类又可以细分为两小类,分别是无房且中短期内没有购房经济实力和无房但准备买房以及只有一套住房和多套住房。
第一条建议的提出者是第一大类里的第二小类,第二条建议则是第二大类里的第二小类。利益诉求不同,提出的建议自然相距甚远。
理性来看这两条建议均不具有实施的可能,至于原因用不着多做分析,相信绝大部分思维正常的人自己就能判断,我想说的是这两件事反映出了国内民众对于楼市的态度并非完全一致,与网上看到的好像所有人或者90%以上的人希望房价不断下跌、出台各类打压楼市政策的情况不同。
中国拥有14.1亿人口,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9.3亿人,有些人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有些人没有,有些人在工作的大城市买了房,有些人在老家县城有房子。更为复杂的是即便没有房子也不意味着你和房地产市场毫无关系,房地产行业涉及上下游十多个行业,包括开发商、建材、家具、家电、装潢设计、金融、钢铁、水泥甚至汽车等都围绕着房地产展开,牵涉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就业与收入。
多样的利益诉求使得房地产哪怕在民生层面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以购房为例。首付80万元、贷款120万元总共花了200万元购买了一套新房,一、两年后房价下降至150万元,有人说这是自找的,只要是买卖就有涨有跌,赚钱的时候不见捐钱,亏钱了叫起了苦。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而且我非常不支持房价跌了就跑到开发商那去闹、要求退钱,缺乏最基本的契约精神。不过,请大家不要忽视两点。
第一,大部分的买房人不是投资客。80万元首付可能是两、三代人的积蓄,120万元则是未来20年的部分收入,买房是因为有居住需求,不是为了靠买卖价差盈利。大家都是普通人,不要将冰冷的商业思维代入生活场景,想想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还能冷静地说上一句“买者自负”吗?
第二,在当地买房确实为城市和公共服务建设出了更多的力。一套房子最值钱的部分是什么?是土地,而土地出让金是交给地方政府的,政府拿着土地款投入到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里去以及教育、医疗、科技、社保、文化等公共领域。从主观上来说买房是为了自己居住得更加舒适但客观上确实支持了地方建设,使地方政府手里有了更多的钱(土地出让金、与房产有关的税收等)发展基建和民生。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例子已能说明房地产问题的复杂性饿了,更不要说全国居民家庭70%以上的财富在房子里,房地产与事关稳定大局的金融系统息息相关了。
理解了“复杂性”和“诉求多样性”后再来看两条“奇葩”建议也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房产的价值实在太过庞大,一个决策可能影响一辈子的财富积累,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讲出违背“民意”的话也就不难理解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