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多和话少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

更新时间:2024-05-19 04:22:15作者:无忧百科

话多和话少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


常带孩子去小区广场玩耍,四岁的儿子总会吸引很多眼球。

小小个头的他,清晰地吐字,较强的逻辑,和我沟通时能说会道的样子,每次都会惹来很多家长的注目。

夸赞儿子语言能力强的同时,他们也会抱怨自家孩子话少的问题。

我的孩子三岁了,就只能说几句常见的口头语。 不管我在家怎么边哄边逼迫,孩子就是金口难开,再多说一句都不愿意。 孩子说话就像挤牙膏,太痛苦了。

类似这样的抱怨总能听到,孩子话少似乎成了许多父母心中无法拔除的一根刺,让他们无法释怀。

可看着一旁叽叽喳喳的儿子,一说话就根本停不下来的趋势,我也不禁感叹:

原来不管孩子话多还是话少,家长都会苦恼。


知乎上,有一位网友说,自己每天都觉得快崩溃了。

原因就是孩子废话太多,鸡毛蒜皮的事,稀奇古怪的事,看到什么都要问都要说。

“妈妈,为什么男生不能留长发啊?”

“妈妈 ,为什么冬天不能吃冰激凌啊?”

各种各样的问题像夏天的狂风骤雨一样,搅得人无法安宁。


如果不能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答案,他便会一直问。

对于每天既要工作,又要做家务,还要回来带孩子的她而言,真是无时无刻不想让孩子闭嘴。

心烦意乱时,听到儿子的问题,她总是会一声呵斥:

“闭嘴,少说点话!”

在她的呵斥声中,儿子的问题确实越来越少,她也变得轻松多了。

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曾在她的书中写道,口头表达能力是心智发展程度的表现。

爱提问表明孩子能够理解事物的核心,如果长久得不到期待的回应,他们对于未知领域探索的欲望会大受打击。

孩子不仅会越发沉默,甚至会变得不爱思考,性格也会更加消极。

小区里的王姐一直是大家羡慕的对象,原因无他,就在于她教育出了两个优秀的子女。

可王姐的两个孩子,从小却是混世小魔王,跟谁说话都不害羞,还能用问题把大人问倒。

大人们看了都觉得孩子不乖,对王姐摆摆头说,你这两个孩子太难管了。

但王姐并没有嫌弃孩子话多,相反,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回复孩子的每一个问题。

两个孩子不仅更会表达自己,同时也觉得被父母重视了,逐渐变得更懂事了。


伊罗丝曾说:

如果有人问我,教育孩子需要哪一种资格,我会说那需要异乎寻常的耐心和适量的爱心。

面对孩子话多,作为父母,切不能粗暴地打断和阻止。

相反,我们更应该尊重孩子的天赋,找到适合的方法加以引导,让孩子尽情地表达和展示自我。


每位妈妈都有很多次崩溃的时候,有时候,那些崩溃不是来源于孩子的大喊大叫,而是源于孩子们的沉默。

你对他好,他像看不见一样。 他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也从来不告诉你。 你去骂他,打他,他也不反抗。

面对话少的孩子,妈妈们更加无奈和苦恼。

亮亮就是这样的一个话少的孩子。

亮亮快三岁时,除了会说一些简单的字词,其他话都不怎么爱说。

看到别的小朋友能说会道,亮亮妈妈一天比一天着急。

回忆孩子语言发展的几个关键期,亮亮妈妈也都按书里的方法照做了,但无奈,亮亮就是不爱说话。

这事也成了亮亮妈妈最大的心结。

后来,亮亮妈妈直接将孩子带去了医院,在医生的一番检查后,并未发现大碍。

医生说,不用太焦虑,可以在家再观察观察。


一直到亮亮上学后,老师评价,虽然亮亮话语少,但上课专注,勤奋踏实。

无论是学习、还是体能及人际交往能力都很棒,表现甚至优于班里绝大多数同学。

此后,亮亮妈妈的心结才算逐渐解开。

父母对于孩子话少,有种天然的担心,因为语言能力确实代表了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

但孩子的智力发展却不完全取决于语言能力。

殊不知,每个孩子都截然不同。

有些孩子不愿意多说,更愿意多看多学多做,并在一次次的体验中找到存在的价值和快乐。

有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他们安静的性格由此慢慢养成,他们接纳并欣赏自己的性格。

虽然这些孩子话语少,但他们一样能在自己的世界里闪闪发光。


心理学者李雪在亲子关系书籍《当我遇见一个人》中写道:

“孩子是另外一个独立的生命,和父母想象的不一样才是常态,如若相同,纯属巧合。”

尊重并接纳孩子的本性,并相信生命本有的智慧和力量,孩子才能在自由且有爱的土壤里,成长为他自己。

而有些孩子如果本身活泼外向,却突然变得话少,家长们应该多重视。

网上有个真实新闻。

老张夫妇十分烦恼,因为儿子从小能言善辩,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一年多都不怎么说话。

夫妇俩非常着急,去咨询心理医生。

经过医生的引导,他们才发现原来一年多以前,因为误会孩子偷了自己的钱,当众狠狠责骂了孩子一番,还用手打了孩子。

后来,老张在自己口袋里找到了丢失的钱,也没给孩子道歉。


从被父母训斥以后,孩子便开始保持沉默。

经过心理医生的分析,老张夫妇悔不当初。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父母,也难免出错。

但只要我们好好地爱孩子、尊重孩子,去真正地了解孩子,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

给予孩子正确的启发和引导,孩子一定会在未来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他们的外貌、性格、喜好都是不同的,更不用说有的孩子喜欢说话,有的孩子不爱说话。

话多的孩子以后更愿意表现自己,话少的孩子更容易专心做事。

这两者并没有好坏之分。

但是我们也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提升孩子的幸福力。


如何让话多的孩子适时地表达,不妨试试从下面三件事开始。

第一,教会孩子不要打断别人

孩子年龄小,爱表达,对谈话内容感兴趣,便会不由自主地打断他人的谈话。

这时,作为父母,切忌去指责或者批评孩子,我们应该明确告诉孩子:

你是一个喜欢思考的孩子,你可以表达你自己,但是不能打断别人。

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倘若自己说话被别人打断,是否也会非常的恼怒。

在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看到类似的行为,我们还可以问下孩子,刚才那个打断别人说话的行为对不对?

作为父母,我们也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生活中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第二,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当孩子喜欢在公众场合或者老师上课时大声说话,这时,就必须要给孩子树立规则。

在纠正他们行为的同时,也应该告诉他们如何做:

如果你有想说的话,可以在离开公众场合或者下课时再说。

然后用奖励的方式来让孩子习惯这种规则。

还可以给孩子创造实战练习的机会,练习得越多,孩子学到的就越多。

慢慢地,这种规则便会成为习惯。


第三,给予孩子更多关爱

孩子有时喜欢频繁地问父母问题,不过是为了寻求父母的关注。

我们可以在下班后或者周末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外出游玩、做游戏、聊天。

关注孩子的感受,让他们知道我们是爱他们的,给足他们满满的安全感。

当然,孩子阶段性的坏习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也会自然地消失。

作为父母,我们要做到有耐心,并且给予孩子完全的信心,陪他一起完成成长过程中的打怪升级。

那如何让话少的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呢,也不妨试试从下面三件事开始。

第一,真正“听见”孩子

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虽然对象是孩子,我们也应该保持尊重的态度。

认真专注地倾听孩子的诉求,不打断、不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越界,真正地理解孩子的需求。

如此,孩子才会更愿意开口和父母沟通,更愿意表达自己。


第二,和孩子一起阅读

阅读可以帮助孩子积累丰富的词汇量,而词汇量越丰富的小朋友,表达就会越清晰、越精准,从而也更愿意表达。

而这种正向的反馈会更好地激励孩子,鼓励孩子。

同样,阅读的故事中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语境,同样也能教会孩子在生活中更流畅地表达。

第三,创良好的语言环境

如果家长在平常的生活中,给孩子能营造一个较好的语言环境。

多和孩子聊天、多鼓励孩子提问、在家里常播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音乐、动画和故事。

引发孩子提问、思考,并用生动的语言和孩子一起解答。

那么,孩子自然就更愿意表达自己。


前段时间,中国最红的网红校长——

王树国退休一事被无数人刷屏,能被大家熟知并喜爱,离不开他较强的演讲能力。

能拥有如此好的口才,是多数人的梦想。

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成为演说家。

因为有人天生性格内向,有人则更喜宁静。

然而,并非话少的人就不能活成梦想中的样子,只要我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勤于耕植,定会有所建树。

作为父母,我们也不用因为孩子话多或话少而过于焦虑。

不管孩子话多还是话少,只要真正走近孩子,了解孩子,适时地加以引导。

话多和话少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理想生活,在自己的人生里闪耀发光。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曹植《洛神赋》

作者 | 一澜,永远给自己一个梦想,即使它很远。

主播 | 赏新晴,视频号:赏新晴读书,公众号:听晴声(ID:sxqreading)。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标签: 父母  话少  话多  亲子关系  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