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太原站wtt常规挑战赛比赛时间是从11月7日开始吗?
2023-10-30
更新时间:2023-08-25 10:02:23作者:无忧百科
房地产行业最近不太平,竟然还发生了一件稀罕事。
SOHO中国发布年度中期业绩公告,宣布集团可能出现交叉违约。整件事说起来也不复杂,就是SOHO中国收到北京税务局的通知,催他们的望京写字楼尽快偿还19.86亿元的税款和滞纳金,但SOHO中国账上只有6个多亿,还不起。除此之外,公司还有另一笔42亿的银行贷款也还不上了。
和很多秘不发丧的房企相比,SOHO中国还算磊落,干脆广而告之。
不装了,我摊牌了。
SOHO中国成了这个鬼样子,大家肯定要找潘石屹夫妇。可惜找不到。
两口子疑似已经出国,在美国买入大量商场、写字楼、豪宅,手握300多亿的美国黄金地段不动产。
国内资金链断就断了吧,反正卖也卖不掉,好在都是投用的高端写字楼,并没留下烂尾楼坑业主,这已算是老牌房企老板最后的慈悲了。
SOHO中国早已转型商业地产,老潘虽然名声显赫,但公司体量其实早已缩水,因此爆的只能算是小雷。
真正的大雷,还要看已经躺平的恒大,以及正在酝酿躺倒的碧桂园。
曾几何时,碧桂园还是“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的“宇宙第一房企”。
只可惜,俱往矣。
时至今日,当你在搜索引擎上敲下碧桂园的名字,第一个跳出来的依然是他们官网上醒目标注的“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然而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如今只能给社会添堵。
在碧桂园的股吧里,不少股民开始相约天台见,因为碧桂园8月10日公布业绩预告坦承巨亏以后,股价就跌穿了1块钱,正式沦为仙股。2018年3月,碧桂园的股价曾冲到15.92港元,市值冲破4000亿。短短5年,股价缩水了16倍。
8月22日碧桂园收盘价0.75元,已经让人不忍直视。更难堪的是,碧桂园后面可能还有若干房企排队而来。
碧桂园暴雷,有人盼着看个大烟花,也有人想着救一救,比如任泽平。
作为昔日恒大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是吃过大亏的,但他耐不住寂寞的性子还是没有变,还在呼吁帮帮碧桂园这样的优质民营房企。他特意强调,这不是因为碧桂园“大而不能倒”,而是为了“守住金融风险底线,守住民生底线”。
任博士洋洋洒洒写了上千字,竟然能做到一点干货都没有,业务水平与当年在恒大拿1500万年薪时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最为明显的是,主旨虽然是呼吁救救碧桂园,但通篇从头到尾都没说谁来帮、怎么帮。
其实,这倒可能也真怪不得任泽平,因为在暴雷房企的世界观里,已经几乎没有方法论存在的可能性了。面对1.43万亿的债务规模,虽然比恒大还少1万亿,但同样是天文数字。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基本无望,这相当于14亿人每人要掏出1025元,显然不现实,真有这个能力的话,还不如先掏1741元救恒大。
显然,碧桂园等的是那只“看得见的手”。
虽然负债高达1.43万亿,但碧桂园的资产规模同样高达1.73万亿,还不至于资不抵债。这一点是恒大远不能比的。
另外,2022年底碧桂园的有息负债是2713亿元,其中短期债务937亿,而他们的非限制现金还有1282亿,足以覆盖短债。
按说碧桂园还没到过不下去日子的程度,但他们为何还是宁愿惹上暴雷传言,也不想支付两笔各5亿美元债的票息。
不可思议是不是?但也并非不可理解。
碧桂园的大盘三四线城市居多,过去的房地产,玩的是高周转高收益,碧桂园可以在大量能级不高的城市低价拿地,然后再通过品牌溢价“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在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也带飞了不少小城市的房价。
如今的楼市风光,连在一二线城市跑马圈地的恒大都倒下了,更何况土储稍逊一筹的碧桂园。
8月10日,碧桂园正式公布上半年净亏损450亿至550亿,而且今年前7个月权益销售额同比下降35%。当老百姓不再买房,碧桂园必然陷入流动性风险。就算还得起8月的票息,但9月开始的偿债高峰,依然是大问题。
索性,那就都不还了吧。
就像越努力越泥足深陷的人可能会突然放弃挣扎一样,碧桂园也摆烂了。不同的是,他们在摆烂之前先最大化地保全了自己。
打响头炮的是碧桂园服务总裁李长江和他的妻子,两人7月19日清仓式减持碧桂园服务322万股股票,套现了2824万。7月30日,碧桂园服务大股东杨惠妍将价值60亿的公司20%股份,捐赠给国强公益基金会(香港)公司,而国强公益基金会的创始人是杨惠妍的妹妹杨子莹。自此,作为碧桂园董事会主席的杨惠妍不再是碧桂园服务的最大股东,而且慈善公益基金不允许被清算。
7月31日,碧桂园发布业绩预告,宣布上半年从同期的净利润19亿元转为净亏损,同时表示“将积极寻求政府及各方监管机构的指导和支持”。
8月7日,碧桂园未能支付两笔美元债的2250万美元利息,首次承认陷入流动性危机。
而这也并不是碧桂园第一次“丢人保己”的自我保全操作,杨氏家族一直精于此道。
从2016年到2019年,碧桂园累计分红派息13次,累计派息630.3亿港元;2020年,碧桂园全年现金分红100.38亿港元;2021年,碧桂园共拿出了70.59亿港元进行分红。
这种近似于疯狂的派系分红,直到2022年才停止,而受益最大的就是在集团占股常年超过40%的杨氏家族。这还不算2022年底杨惠妍出售碧桂园服务7.03%股份所套现的50亿港元。
大厦将倾,他们想的首先是减持套现,再把优质资产捐给自家慈善机构,不顾这些年光分红就几百亿落袋,果断留一个上万亿的天坑找政府“指导和支持”。如果这就是专家口中所谓的优秀房企,那实在令人担心这种“优秀”会传导开去,遍地开花。
人往往落魄了才知道谁对你是真爱。恒大发达后,把总部从广州搬到了深圳,暴雷之后又把总部搬回了广州。碧桂园也一样,他们从去年开始给上面写信求援,结果深圳、惠州等地都没有回音,最终还是起家之地佛山顾念旧情,佛山城投为碧桂园的中债增提供了反担保,顺德区则回购了一批碧桂园的人才公寓。
据悉,佛山成立的专班已经进驻碧桂园,救是可以救,但要杨家先吐出家底。
对碧桂园,不管也确实不行,毕竟他们有3121个在建项目,背后是65万套预售房。放任碧桂园暴雷,就会有65万个家庭面临烂尾楼,他们很多人是用6个钱包凑齐了首付,房子还没到手就要开始还贷,如果项目不能交付,业主们不光得不到房,而且还不能断供,否则征信就要背上污点,甚至房子也会被法拍。
但是如果给碧桂园兜底,也很难。
首先,碧桂园逾万亿的债务规模,谁能兜得住?这还在其次,关键的问题在于,碧桂园的项目绝大部分在三四线城市,甚至号称覆盖了1000个县城,而房地产探底后,下沉市场已经迅速入冬,碧桂园大量的非优质资产谁咽得下去?最后,救了一个碧桂园,后面就会有100个房企排着队躺平等救援,多米诺骨牌倒下去又该怎么办?
碧桂园的问题,其实也是众多房企共同的问题——
恒大,负债规模约2.4万亿,2021年12月全面暴雷;
融创,负债规模约1万亿,2022年3月美元债展期;
绿地控股,负债规模约2500亿,2022年5月美元债违约;
世茂,负债规模约4000亿,2022年3月公告60亿信托展期;
华夏幸福,负债规模约2600亿,2020年12月首次承认52亿债务逾期;
富力,负债规模约3000亿,2021年12月7亿美元债展期;
阳光城,负债规模约3500亿,2021年公司理财未兑付;
正荣,负债规模约2000亿,2022年2月公告美元债违约;
蓝光,负债规模约2000亿,2021年5月中期票据违约,目前逾期未偿还债务已达300亿;
龙光,负债规模约2000亿,2022年3月公告美元债违约;
中梁,负债规模约2000亿,2022年4月公告美元债寻求展期;
佳兆业,负债规模约2300亿,2021年11月3亿理财产品未兑付
而很多还没有暴雷的房企,也只是在勉力支撑。
万达就是其中之一,费尽周折才算最终与万科就合作项目产生的资金纠纷达成了和解。万科申请冻结的万达商管约19.79亿股权即将解冻,这意味着万达高达1287亿元的股权资产终于稳了。7月底,万达在最后一刻按期兑付了一只4亿美元债券,也算平息了各方猜测。
但对王健林来说,想要安枕无忧还差得远,割肉还债几乎是可以预见的。目前,王健林和万达集团持有的万达电影股权仅剩10%左右,控股能力几乎降至冰点。之所以不像其他房企一样摆烂逾期,不光因为老王还算是个体面人,更因为他还忌惮着万达商管的上市大业。
2021年,腾讯、蚂蚁、中信等22家战投以380.7亿从万达手里拿下珠海万达商管21.15%的股权。战投方要求万达商管2023 年底前完成上市,否则就得回购上述战投股份,并且要支付利息。
6月28日,珠海万达商管第4次向港交所提交了IPO申请,年底前能否如期上市,对万达来说至关重要。
如果商管上市失败,不仅意味着万达只能通过债务融资获得额外资金,还意味着380亿的战投回购。到时候就不仅仅是割肉的问题了,掏空家底和暴雷之间,连二选其一的机会都没有。
攥着手雷跳舞
房企日子不好过,无论信奉高周转的恒大、碧桂园,还是本已从地产圈子逃出生天的万达,各有各的难题。
一个房企暴雷,背后就会有一堆供应商倾家荡产,一堆银行出现坏账,一堆业主无房可住却要还贷不停。其中受到伤害最小的就是房企老板和高管,毕竟人家玩的是“利润家族化,成本社会化,风险全民化,慈善全球化”。
前几天碧桂园写了一封致歉信,道歉对象有客户、投资者、合作伙伴以及关心和支持碧桂园的社会各界朋友——竟然没包括那几十万心乱如麻的业主。
他们是被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