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予以战略重视!最新解读来了

更新时间:2023-08-25 13:54:05作者:无忧百科

应予以战略重视!最新解读来了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近日,中国证监会召开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部分大型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分析当前资本市场形势,就共同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中信建投证券对此表示,“权益投资可带来优秀长期投资回报,各类资管机构应予以战略重视。”政治局会议后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监管层大力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有利于资本市场加速良性互动,并有望推动资本市场长期繁荣。

权益长期收益性与中长期投资天然契合

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资本市场新趋势

中信建投证券表示,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资本市场工作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针对该重要部署,8月18日答记者问中,证监会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从投资端、融资端和交易端多维度专门制定工作方案,确定了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这与未来引导中长期资金更好参与资本市场相互补充。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我国国内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雄厚、发展空间广等优势明显,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而权益投资的长期收益性与中长期投资天然契合,各类资管机构要提高对中长期资金属性和责任的认识,坚持从战略高度看待和重视权益投资,着力提高权益投资规模和比重。

具体来看,随着资管新规打破刚兑,保险资金按照旧有投资模式面临“资产荒”,权益资产吸引力进一步上升。而银行理财资金在全面净值化的背景下,通过权益投资增厚产品收益也将大有可为。

在中信建投证券看来,中长期资金入市加速,有望推动资本市场的新发展趋势:一是中长期资金入市有望推动资本市场长期繁荣,资本市场的活跃离不开投资者的信心和资金面的支持,而以上两者实质上与融资端企业的长期成长性、以及投资端资本市场中的长期资金力量密不可分。

二是指数化投资发展加速,资本市场资金结构优化。目前国内市场化运营养老金及买方投顾转型均处于起步阶段,同时资本市场买方机构力量相对不足下,市场有效性相较海外较弱,主动管理仍能获取相对持续的超额收益,指数化投资尚处发展初期。

根据wind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8月19日,国内被动投资型基金规模占全部基金比为9.52%,其中ETF占比6.65%,近年来国内被动管理基金规模占全部基金比基本均处于10%以下,相较美国截至2022年40%的规模占比差距较大。


三是机构投资者扩容,衍生品对冲工具的风险管理重要性提升。证监会对机构投资者参与衍生品市场交易目的明确以及金融衍生品未来发展定位的展望。

四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投融两端良性循环。

具体来看,上市公司质量提升相关举措主要包括:第一,制定实施资本市场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行动方案。建立完善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绿色通道”。

第二,强化分红导向,推动提升上市公司特别是大市值公司分红的稳定性、持续增长性和可预期性。研究完善系统性长期性分红约束机制。通过引导经营性现金流稳定的上市公司中期分红、加强对低分红公司的信息披露约束等方式,让投资者更早、更多分享上市公司业绩红利。

第三,修订股份回购制度规则,放宽相关回购条件,支持上市公司开展股份回购。

第四,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优化完善“小额快速”审核机制,适当提高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重组的估值包容性,丰富重组支付和融资工具。

第五,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建设。突出扶优限劣,研究对于破发或破净的上市公司和行业,适当限制其融资活动,要求其提出改善市值的方案。

第六,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平衡。合理把握IPO、再融资节奏,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此外,在支持北交所高质量发展、推出企业境外上市“绿灯”案例、进一步推动REITs常态化发行方面也将推出务实举措。

中长期资金占比仍显不足

政策协同继续强化

目前,我国中长期资金在资本市场中的占比仍显不足。根据中信建投证券测算,目前,中长期资金持股占比不足6%,远低于境外成熟市场普遍超过20%的水平,已成为制约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

其中,保险资金的权益投资占比较低主因过去长期以来非标固收资产可在低风险下实现较高收益,权益资产配置性价比相对较低。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未被分类为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其他”项,而这一项目在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的占比很高,甚至在2017-2019年期间占比超过了债券占比。预计这部分资产主要为信托产品等非标固收类资产。非标固收类产品在过去长期以来风险较为可控,并且可享受流动性溢价,收益较为可观。而股票资产则需要面临较大幅度的价格波动,相比之下配置性价比较为有限。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在我国居民财富管理、资产配置和养老投资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权益投资的性价比有望持续提升。

具体来看,第一,随着房地产逐步回归其居住属性,各类金融产品将成为居民财富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持续增加。第二,随着资管新规落地、理财产品打破刚兑,居民需要通过各类资产的分散化配置才能够避免其财富水平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大起大落,实现财富的长期积累,居民的资产配置需求持续增加。第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和居民自主养老投资意识的提升,居民养老投资需求持续提升,我国第三支柱养老金发展空间广阔。

近期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也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资本市场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这在历次政治局会议上均属罕见。8月18日,证监会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答记者问,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营造有利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而且证监会在答记者问中提出的“降低证券交易经手费,同步降低证券公司佣金费率”,也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了利好。

与此同时,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良好市场环境并解决体制机制障碍。在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监管部门一方面着眼于构建可预期、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揽子推进发行、上市、交易、持续监管等基础制度加快完善,接续开展两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大力推进资本市场法治建设,推动市场生态不断优化,为中长期资金入市奠定良好基础。

另一方面,证监会合力推动解决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体制机制障碍,会同相关部门放宽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股票投资比例限制,积极引导各类机构实施长周期考核,强化投资稳定性;为中长期资金入市创造了比较好的市场环境。

事实上,近年来,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坚持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整体保持净流入,在保值增值的同时,实现了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参与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在养老金方面,2018年-2023年一季度期间,含权益类企业年金组合数量累计增长80.2%至4014个,含权益类企业年金组合资产金额累计增长163.5%至2.56万亿元。同期,保险资金方面,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累计增长1.63万亿元。截至2023一季度,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为3.46万亿元。

编辑:小茉

审核:陈思扬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本文标签: 融资  基金  解读  资产配置  债券持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