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各生长阶段的需水特点 玉米灌溉技术与方法

更新时间:2024-01-23 13:31:42作者:未知

玉米各生长阶段的需水特点 玉米灌溉技术与方法

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在玉米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我们介绍一下玉米各生长阶段的需水特点,以及玉米灌溉技术与方法。

一、玉米阶段需水量的特点

玉米阶段需水量的特点

(1)幼苗期(播种至拔节)需水较少。春玉米每亩需水量135毫米;夏玉米播种后出苗快,幼苗期短,每亩需水量为72毫米,占全生育期总量的146%,日需水强度仅36毫米。

(2)孕穗期(拔节至抽雄)需水增多。这一阶段玉米茎叶繁茂生长,雌雄穗开始分化至全部长出,需水量增加。春玉米每亩需水量170毫米,占总需水量30.5%,日需水强度50毫米。夏玉米总需水量140毫米,占总需水量28.5%,日需水强度33毫米。

(3)灌浆期(抽雄至成熟)为一生需水最多阶段。水分供给叶片光合作用和蒸腾消耗,满足籽粒灌浆需要。春玉米每亩需水量253毫米,占总需水量45.3%,日需水强度87毫米;夏玉米每亩需水量280毫米,占总需水量的56.9%,日需水强度7.4毫米。

二、玉米灌溉技术与方法

玉米灌溉技术与方法

1、播种水

高产玉米种子发芽和出苗最适宜的土壤水分,一般在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

北方春玉米区冬前耕翻整地后一般不进行灌溉,春季气候干旱,春玉米播种前进行灌溉,足墒下种。华北区套种玉米在麦收前25-30天结合小麦灌水,为玉米播种造好底墒;或者破埂作畦,单独给套种玉米浇足底墒水。

夏玉米播种时农活紧张,只有在收小麦较早、水源充足的地方灌水和整地,一般在小麦收前7-10天给小麦浇一次麦黄水,不仅促使小麦籽粒灌浆饱满,千粒重增加,而且有利于夏玉米抢时足墒播种。

2、拔节水

玉米拔节期正是旺盛生长、雌穗开始分化的时期。此时气温迅速升高,叶面蒸腾量大,需要供给较多的水分和养分。

春玉米和夏玉米应结合追肥进行拔节期灌溉。麦行套种玉米应结合小麦灌溉浇一次麦黄水,起到明浇小麦暗润玉米的作用,解决小麦和玉米争水的矛盾。

这一时期应使土壤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以上,使玉米形成适宜的绿色叶面积,提高光合生产率,生产和累积更多的干物质。

3、孕穗水

玉米从拔节直至抽雄受精。这一阶段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一般占总需水量的30%-40%,每日平均需水量30-3.5立方米。

各地自然降水量不能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特别是春玉米容易造成卡脖旱,雌雄穗发育不良而造成严重减产。及时灌溉,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70%-90%。

4、灌浆水

玉米雌穗花丝受精后进入籽粒形成和灌浆期,绿色叶片需要大量水分和养分进行光合作用,并把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运输到籽粒中去。

据试验,春玉米这一阶段需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2%左右,一昼夜每亩耗水2-3立方米;夏玉米这一阶段需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0%,一昼夜每亩耗水为2-3立方米。灌浆期缺水,常造成籽粒瘪小,粒重降低。

华北地区农民有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的谚语。发生秋旱,应及时进行灌溉,使土壤保持田间水量75%左右。确保青秆绿叶,活秧成熟,预防早衰,使养分源源不断地运往籽粒。

据试验,在缺水情况下,多灌1次灌浆水玉米增产8.0%,在干旱年份增产更为显著。

为您推荐

玉米各生长阶段的需水特点 玉米灌溉技术与方法

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在玉米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玉米全生育期需水规律来看,幼苗期需水量较少,孕穗期增多,灌浆期最多。春玉米亩产700千克,

2024-01-23 13:31

玉米套种黄瓜,瓜后种大蒜的方法

春玉米行间套种秋黄瓜,玉米采青穗提前上市,玉米秸秆用作黄瓜支架及苗期遮阳,黄瓜收获后种大蒜,该种植模式经济效益较好。 茬口安排春玉米于5月上旬播种,大小行种植,大行

2024-01-23 13:31

推迟玉米收获期 农民需要沉住气

又近一年三秋时。随着玉米进入灌浆期,很多农民开始忙着准备秋收、秋种的工作了。今年河北省准备在中南部粮食主产区推广玉米晚收、小麦晚播技术。然而记者从读者的反馈信息及

2024-01-23 13:31

玉米催芽坐水播种把三关 玉米水培发芽

浸种关玉米在催芽前一定要进行浸种,具体方法是:将开水和凉水各半对好,用小缸、大盆或其他用具盛装对好的水,然后将选好的玉米种子投入水里,水面要超过种子20~25厘米,同时

2024-01-23 13:31

怎样确定玉米的合理种植密度 玉米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多少

玉米的合理种植密度 玉米种植密度的大小是直接影响玉米产量因素之一,实践证明,在一定的范围内玉米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提高,当密度达到一定值后,增加密度反而使产量下降

2024-01-23 10:38

种植青贮玉米如何进行田间管理

在青贮玉米出苗后要及时的查苗,如发现有缺苗的地方则要及时的利用预备苗,或者田间多余的玉米苗进行补苗的工作,保证使青贮玉米在苗期做到“早、齐、壮、全、匀”。

2024-01-23 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