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百科 石斑鱼百科全书
2024-02-03
更新时间:2024-02-03 02:15:22作者:未知
蜂属膜翅目、蜜蜂科。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螯针。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目录1.食性食物
2.形态特征
3.分类进化
4.养殖技术
花蜜被蜜蜂吸进蜜囊的同时即混入了上颚腺的分泌物——转化酶,蔗糖的转化就从此开始,经反复酿制蜜汁并不停的扇风来蒸发水份,加速转化和浓缩直至蜂蜜完全成熟为止。根据种类的不同,工蜂的数量一般在12只到50000多只的范围内,它们收集花蜜和花粉,如果是蜜蜂,还会将花蜜和花粉传送到特定的地方,这要通过跳特殊而严格的舞蹈而获得。他们的职责包括酿蜜,做蜡状蜂房的巢室,这些都是为食物存储和幼虫居住,还有照顾蜜蜂和蜂王,守护蜂巢。蜜蜂是一个多年生群体,将会不断地有新蜂王被抚养起来,老蜂王然后和一群工蜂离开蜂房到别的地方重建一个家。
蜜蜂完全以花为生,包括花粉及花蜜,有时酿造储存成蜂蜜。毫无疑问的是,蜜蜂在采花粉时亦同时对它授粉,当蜜蜂在花间采花粉时,会掉落一些花粉到花上。这些掉落的花粉关系重大,因它常造成植物的异花传粉。蜜蜂身为传粉者的实际价值比其制造蜂蜜和蜂蜡的价值更大。
蜜蜂是一种会飞行的群居昆虫,属膜翅目、蜜蜂科。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腰部较胸部、腹部纤细;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螯针。蜜蜂是完全变态 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它们被称为资源昆虫。
从春季到秋末,在植物开花季节,蜜蜂天天忙碌不息。冬季是蜜蜂唯一的短暂休闲时期。但是,寒冷的天气、蜂巢内的低温,对蜜蜂是不利的,因为蜜蜂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着周围环境的温度改变。智慧不凡的小蜜蜂想出了特殊的办法抵御严寒。当巢内温度低到13℃时,它们在蜂巢内互相靠拢,结成球形团在一起,温度越低结团越紧,使蜂团的表面积缩小,密度增加,防止降温过多。据测量,在最冷的时候,蜂球内温度仍可维持在24℃左右。同时,它们还用多吃蜂蜜和加强运动来产生热量,以提高蜂巢内的温度。天气寒冷时,蜂球外表温度比球心低,此时在蜂球表面的蜜蜂向球心钻,而球心的蜂则向外转移,它们就这样互相照顾,不断地反复交换位置,渡过寒冬。在越冬结球期间它们是怎样去取食存放在蜂房中的蜜糖的呢?聪明的小蜜蜂自有妙法。它们不需解散球体,各自爬出取食,而是通过互相传递的办法得到食料。这样可保持球体内的温度不变或少变,以利于安全越冬。养蜂者用人为办法生产蜂王浆,实际上就是用人工制做一些王台,放入蜂箱内,供蜂王产卵,待小幼虫孵出,工蜂们用蜂王浆饲喂时,养蜂人即将蜂王浆取出,这技术其实是骗术,可见就连聪明的小蜜蜂也有受骗的时候。
蜜蜂的飞翔时速为20-40千米,高度1千米以内,有效活动范围在离巢2.5千米以内。所有的蜜蜂都以花粉和花蜜为食,采集花蜜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蜜蜂采访1100-1446朵花才能获得1蜜囊花蜜,在流蜜期间1只蜜蜂平均日采集10次,每次载蜜量平均为其体重的一半,一生只能为人类提供0.6克蜂蜜。蜜蜂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变化过程。一般雄性出现比雌性早,寿命短,不承担筑巢、贮存蜂粮和抚育后代的任务。雌蜂营巢、采集花粉和花蜜,并贮存于巢室内,寿命比雄性长。
在蜜蜂的社会生活中,工蜂担负着筑巢、采粉、酿蜜、育儿的繁重任务。大批工蜂出巢采蜜前先派出侦察蜂去寻找蜜源。侦察蜂找到距蜂箱100米以内的蜜源时,即回巢报信,除留有追踪信息外,还在蜂巢上交替性地向左或向右转着小圆圈,以圆舞的方式爬行。当食物在10~100m时,多数品种的蜜蜂,工蜂跳的圆舞逐渐地变为镰刀舞或称为新月舞。镰刀舞是圆舞向摆尾舞的过渡形式。如果蜜源在距蜂箱百米以外,侦察蜂便改变舞姿,呈∞字,所以也叫8字舞或摆尾舞。如果将全部爬行路线相连,直线爬行的时间越长,表示距离蜜源越远。直线爬行持续1秒钟,表示距离蜜源约500米;持续2秒,则约1000米。侦察蜂在做这种表演时,周围的工蜂会伸出头上的触角争先与舞蹈者的身体碰撞,这也许是从它那里了解信息吧。侦察蜂跳的摆尾舞,不但可以表示距离蜜源的远近,也起着指定方向的作用。蜜源的方向是靠跳摆尾舞时的中轴线在蜂巢中形成的角度来表示的。如遇阴雨天,利用舞蹈定位的方法就有点失灵。人们也许要问,工蜂在黑洞洞的蜂箱里表演的各种舞蹈动作,其他同伙是怎样领会到的呢?原来它们是利用头上颤抖的触角抚摸工蜂身体时,使舞蹈语言转换成接触语言而获得信息的。这种传递方法,有时也会失灵。为此它们还要发出不同频率的嗡嗡声,用来补充舞蹈语言的不足和加强语气的表达能力。
蜜蜂发声是胸腔中的中胸纵长肌和中胸垂直肌及其附着在中胸背板、中胸腹板、第二悬骨共同剧速振动产生的,蜜蜂发声是它们共同振动的结果,蜜蜂没有专门的发声器官.
蜜蜂的主要天敌是胡蜂。所有的蜜蜂都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在消化道中花蜜可以被转化成蜂蜜。所有的雌蜂都有一种刺。蜜蜂和大蜂(一种体积较大的、较圆的蜂,身子是黑色的)都是昆虫,但是这种种类的蜂大多数都是单独居住,有一些蜂住在别的蜜蜂的蜂窝里,并且从别的蜂那里获得食物。蜜蜂这个典型的群体有一个能产卵的蜂王,性别上未发展进化的雌蜂(工蜂);还有许多能生育的雄蜂。
根据化石资料,蜜蜂在第三纪晚始新世地层中已大量发现。它的出现与白垩纪晚期显花植物的繁盛密切相关。
在分类上,蜜蜂总科与泥蜂总科接近,其祖先可能起源于泥蜂总科的一支。但因食性不同,形态特征也趋向分化。蜜蜂的进化特点是:嚼吸式口器,采粉器官形成,体毛分枝;成、幼期均吃花蜜和花粉;群体和社会性生活方式出现;多态型和总科内寄生性的出现等。
在昆虫纲中,蜜蜂属于高级进化的类群。社会性生活方式的出现,语言信息的传递,通过舞蹈动作辨认蜂巢的方法,以及巢的不同结构等。
症状
患蛹病的蜂群封盖子脾颜色变暗,封盖下陷,部分封盖被工蜂咬开,露出死蛹。死蛹体色由白色逐渐变成灰白、浅褐、深褐、暗褐色。死蛹无臭味,挑取无丝状物,易被工蜂清理。 死蛹多呈干枯状,有的呈湿润状。感病幼虫干燥、萎缩、光泽感差,养蜂者称之为干蛆。 部分死虫为浅黄色,患病群巢门外可见到各色死蛹。部分幼蜂发育不良,体质衰弱,有的无翅,有的只有1对翅或3支翅,无生产力,常飞出巢后就不能返巢而死于蜂巢附近。患病群蜂王腹部膨大、翅外张,容易死亡。
蛹病防治
蜜蜂蛹病是一种病毒病,它的发生与蜂种、环境条件、饲养管理等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和防治实践证明,必须进行综合防治。
选育抗病蜂种,由于蜂场采取近亲育种的方式育王,使蜂种退化,蜂群抗病能力降低,这是蜜蜂蛹病广泛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长远和大范围来看,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引进良种,进行远缘杂交,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另一方面,要进行抗病育种,国内外已有选育抗病品种的先例。这是一项长远而经济的防治蜜蜂蛹病的方法。
抗病育种可从生产、科研两方面着手。生产上,可以有目的地从患病蜂场中选择不发病或发病较轻的蜂群,培育蜂王和种用雄蜂。但要注意,一定要杀灭患病群雄蜂,保证蜂王与种用雄蜂交配。
在科研上,可利用杂交选育、突变育种等方法,选育抗病品种。蜂场在引种时,必须对蜂王隔离观察一段时间,确认无病后方能用来育王。注意卫生条件蜜蜂蛹病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故为蜂群创造良好的卫生条件可预防或减轻发病。
在春秋季,要选择背风、向阳、干燥、清洁、蜜粉源丰富的场地。不应将蜂群放在阴暗、潮湿、温度起伏比较大的场地及污浊的地方。蜂箱、蜂具、巢脾要妥善保管,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并定期消毒。对患病群进行蜂箱、巢脾消毒时,可用福尔马林、蜜蜂消毒灵等。
加强饲养管理用优良抗病蜂王换掉病群蜂王,这是防治蜜蜂死蛹病的重要环节;饲养强群,紧框缩脾,保持蜂多于脾,注意蜂群内子脾不要太多,以保证幼虫能得到足够的饲喂和孵育;加强保温措施,防止巢内温度上下起伏;保证蜂群内有足够的优质蜜粉饲料。
慎用药物防治生产实践证明,下面几种药物(配方)对防治蜜蜂死蛹病有较好效果。黄柏lO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大黄10克,海南金不换10克,雪胆10克,党参5克,桂圆5克,五加皮5克,麦芽15克,红参2克。每副加水1—1.5千克,先烧开后再用文火熬半小时,滤去药渣,取药液按1:1比例加入白糖或按1:2的比例加入蜂蜜配成糖浆,每晚喂1次。每付药喂30群蜂,连喂3次为1个疗程,隔3天再喂1个疗程。也可在傍晚进行喷喂,次数与前面相同。
对未发病的蜂群,可用此药预防。病毒灵3片,维生素c。片,磺胺类1克,柠檬酸5毫升。将药研磨成粉后加入l千克1:l的糖浆中搅拌均匀,饲喂或喷喂蜂群。饲喂每群每次0.2~0.3千克(每群蜂10框蜂计),喷喂至蜂体有一层薄雾为止。也可加人花粉中喂给蜜蜂,连喂7次为1个疗程,隔3天再喂1个疗程,连喂3个疗程。蛹康宁中草药颗粒剂。将药颗粒每袋先加入少许化匀,再加入0.25~0.50千克1:1的糖浆中搅拌均匀,饲喂或喷喂蜂群。每群每次0.2—0.25千克,喷喂至蜂体有一层雾状为止。2~3天1次,4—5次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