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生猪产业 备战生猪期货

更新时间:2023-04-15 12:12:28作者:未知

解析生猪产业 备战生猪期货

  近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大商所开展生猪期货交易。这士蹿货市场落实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增添有效金融服务供赠的新举措,也是资本市场发挥中枢作用,更加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体现。生猪是我国价值最大的农副产品,为让各方充沛知道生猪产业基本情况,即日起,本报将推出“解析生猪产业 备战生猪期货”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我国生猪种类繁多,养殖周期、疫苗等多重因素在影响生猪价格波动方面起追柿关重要的作用。

  据记者知道,我国养猪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猪种资源众多,养猪经验丰富,是最早将野猪驯养为家猪的国家之一。近代,我国从西方引进先进养猪技术,利用国外的优良猪种改良本地猪。如从20世纪初开始,引进巴克夏、波中等优良猪种,与我国北方猪种杂交而育成的新金猪、定县猪,具有肉质好、产量高的特点。改革开放后,我国生猪养殖量不断增添,到2004年,我国生猪存栏4.8亿头,出栏6.18亿头,猪肉总产4701.6亿吨,均居世界首位,成为养猪首席大国。

  “但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和行业发展,生猪价格呈现一定的周期性波动。”市场人士表示,行业内以“猪周期”来反映我国生猪价格的大幅波动,其中母猪繁殖、仔猪繁殖和疫苗三大要素对生猪价格影响硕大。

  据介绍,全球生猪养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用于养殖的生猪品种几经迭代,已经形成了以长白猪为主,其他商品猪种为辅的格局。巴克夏猪、约克夏猪、格洛斯特花猪、杜洛克猪和长白猪成为全球主要的养殖品种。

  现阶段,我国规模养殖场的生猪以外三元为主,即杜洛克、长白猪、大约克夏猪三元杂交而成的商品猪。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以“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为主的引进品种占出栏总数的70%以上,是我国猪肉生产的主力。

  “整个生产流程中,扩繁的两个阶段各需要经过14个月,商品猪阶段,母猪妊娠至分娩需3—4个月,仔猪成长为商品猪出栏需6个月左右,共计约10个月。”上述市场人士说,在此过程中,生猪供赠需求的变幻即约摸对生猪价格构成重要影响。

  母猪养殖阶段,不同时期的饲料成分是影响养殖效率的主要因素。母猪饲料大致可分为怀孕期、泌乳期及后备母猪饲料,三个时期的饲料主要区辞在于饲料成分及能量。母猪作为成年阶段的生猪,自身具备成熟的免疫系统,在疫病防治方面与商品猪育肥阶段大体相同。

  仔猪养殖阶段,仔猪的成活率、出栏率等将直接影响养殖场的盈利水平。仔猪阶段使用的饲料为前端料,具体分为教槽料和乳猪料。前端料在饲料中科技含量最高,是保证仔猪健康成长的关键。影响仔猪成活率和出栏率的疫病主要有仔猪腹泻、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经典猪蓝耳病)、猪囊虫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布鲁氏菌病等,其中仔猪腹泻对成活率的影响最大,普通冬季疫情严重,造成仔猪成活率较低,因此仔猪阶段的疫病防治十分关键,仔猪养殖区域的卫生消毒和物理隔离是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疫苗方面,疫病防控是生猪养殖的关键,根据母猪及商品猪生长特点,科学合理地调度免疫接种准备和疫苗种类十分重要。以母猪阶段为例,细小病毒疫苗为阶段性疫苗,普通用于后备母猪及母猪生产后10天左右;乙脑疫苗为季节性疫苗,用于蚊虫多发季节,一年注射两次,分辞在3月底及7月底。

  全球猪肉市场供应“周期性”显然

  “全球猪肉供应和消费较为均衡,作为生猪主要生产地区的中国、欧盟和美国,同时也是猪肉的主要消费国。长期以来,全球猪肉市场供应呈现显然的周期性变幻。”有市场人士告诉期货日报记者。

  相关数据显示,2005—2018年,全球生猪年存栏量变幻显然,但集体保持在7.5亿头以上。2007年,全球生猪存乐仫到8.26亿头的区间峰值,随后下降至8亿头以下,并陷入振荡阶段。2012年,全球生猪存栏归升至8亿头,而后逐年下降,于2016年达到7.71亿头的区间低值,并陷入徐徐增长阶段。2018年,全球生猪存栏量7.73亿头,较2007年峰值下降6.41%。

  “中国是生猪养殖大国,2018年生猪存栏量为4.28亿头,约占全球生猪存栏总量的55.38%,排在首席位。”上述人士介绍,其次是欧盟27国,占比约为19.43%;再次是美国、巴西、俄罗斯等国,占比分辞为9.46%、5.02%、2.97%。

  据介绍,在全球生猪出栏及分布方面,2005—2018年,全球生猪年出栏量呈周期性波动趋势。2018年全球生猪出栏量为12.98亿头,环比上升2.49%,较2005年增添7.28%。中国是全球生猪出栏量最大的国家,约占全球生猪出栏总量的54.56%,继而是欧盟27国,占比为20.96%,之后为美国、巴西、俄罗斯等国,占比分辞为10.33%、3.16%、3.49%。

  全球生猪消费方面,2005—2018年,全球猪肉消费呈振荡上升态势,2013年之后年增速变缓,2018年消费量达到最高,为1.12亿吨,环比上涨1.78%,较2005年增长20.68%,年均增长约138万吨。全球猪肉主要消费地区按年消费量排名依次为中国、欧盟27国、美国、俄罗斯、巴西、日本、越南、墨西哥、菲律宾、加拿大。其中,2018年中国消费量占比在49.26%,远超排在第二位欧盟27国的19.01%,士翠猪肉消费量的2.59倍。

  “生猪进口对我国生猪供赠影响显然。”上述市场人士说,在猪肉出口方面,2018年,欧盟猪肉出口量居首席位,占领世界猪肉出口总量的34.74%,美国紧随其后,所占份额略低于欧盟,美国、欧盟的出口量之和占领了世界出口总量的66.27%,其他国家猪肉出口总量共计占比在33%左右。在去产能及生猪行情高位运行背景下,2016年中国成为世界首席大猪肉进口国。世界主要养猪国看好中国市场,其低养殖成本优势突显,价格低廉的猪肉产品大量出口至中国。

  显然,作为全球首席大猪肉进口国,欧盟、美国、巴西等地区生猪生产和出口情况对于我国生猪价格影响显然。

  据介绍,欧盟27国是全球第二大生猪生产区,2018年生猪出栏量在2.72亿头,环比增长1.49%;猪肉产量2430万吨,环比增长4.25%。欧盟的养猪模式为规模化饲养和散户饲养并存。

  美国是世界第三大生猪生产地区和消费地区,2018年生猪出栏量约1.34亿头,环比增长3.54%,占全球生猪出栏总量的10.33%。美国生猪养殖以家庭农场为主,饲养规模普通较大,市场上96.6%的猪肉供赠是由规模养殖户提供,年产5000头以上的大规模养殖企业提供了全国猪肉总供赠的60%以上。

  2004年至今,巴西生猪出栏量集体呈增长之势,2018年出栏量为4095万头,环比增长1.79%。随着生猪产能和猪肉产量的增长,巴西成为世界第四大猪肉生产国及出口国。在巴西养猪业中,一体化生产模式约占70%,其余30%生猪是由孤立的养猪场生产的。巴西生猪传统主产区位于南部各州,以中型和大型养猪场为主,母猪数量在50—5000头之间。

  而我国是全球首席大生猪生产国及猪肉消费国,生猪出栏量及猪肉消费量占全球比重均在50%以上,但我国并非养猪强国,在种猪育种技术和行业集体规模化水平方面与美国、欧盟等养猪发达国家及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2018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占全球生猪出栏总量的54.56%,猪肉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的49.26%,远超排在全球第二位的欧盟27国。

  2005—2014年,我国生猪出栏集体呈增长趋势,2014年达历史高值的7.35亿头,而后归落并趋于稳定。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18年我国生猪出栏量为6.94亿头,环比增长0.76%,年末生猪存栏量为4.33亿头,环比减少0.41%。从市场实际情况来看,影响生猪出栏量变幻的因素主要有养殖规模化程度、疫病、行情及政策等。2019年国内非洲猪瘟疫情蔓延,生猪出栏量降至5.44亿头,环比大幅度下滑21.61%。目前国内生猪产能处于徐徐增长态势,但由于产能恢重周期较长,2020年年底或仍难恢重至原有水平。

本文标签: 生猪产业  生猪期货  市场分析  

为您推荐

解析生猪产业 备战生猪期货

市场分析:据记者了解,我国养猪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猪种资源众多,养猪经验丰富,是最早将野猪驯养为家猪的国家之一。

2023-04-15 12:12

【解析生猪产业 备战生猪期货】系列报道之二:全球猪肉市场供应

市场分析:“全球猪肉供应和消费较为均衡,作为生猪主要生产地区的中国、欧盟和美国,同时也是猪肉的主要消费国。长期以来,全球猪肉市场供应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2023-04-15 12:12

17家机构预测:猪周期向下 4月份CPI涨幅均值为3.9%

市场分析:据记者整理,机构预测4月份CPI同比增长最小值为3.3%,最大值为4.7%,预测增幅均值为3.9%;而PPI同比增长最小值为-2.8%,最大值为0.3%,预测均值为同比增长-2.24%。

2023-04-15 12:12

业内人士:短期猪价延续回落 但9月或再起高峰

市场分析:4月份的最后一周,国内生猪价格跌去了约10%,价格延续回落趋势,但整体维持高位。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全国生猪和猪肉价格不断下跌主要缘于猪产业疫情防控逐步成熟,供应增加,

2023-04-15 12:12

2020年4月份猪肉价格走势分析:肉价将波动下行、高位下降

市场分析:2020年4月份,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继续在高位进行调整,月内几次小幅波动,价格在波动中缓慢下行(见《4月份白条猪批发平均价走势图》)。

2023-04-15 12:12

北方猪价跌幅明显 辽宁、黑龙江跌至28元区域

市场分析:今日猪价持续全面走跌,跌势继续加大,北方地区跌幅明显。目前全国已经有7省猪价跌至30元/公斤以下,其中辽宁、黑龙江跌破29元/公斤。

2023-04-15 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