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同情的名言警句(关于同情的名言警句摘抄大全)
2024-02-25
更新时间:2024-02-25 01:59:49作者:佚名
描写“琵琶”声音的句子有: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1. 出处: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2. 赏析:本诗的诗眼(主旨)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3. 创作背景:《琵琶行》(pí pa xíng)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pén pǔ)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4. 鉴赏:作为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5. 作者身份背景: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view_21750.aspx
2. 琵琶行 从侧面描写琵琶声感染力的句子其实说实话,“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这句算不上。
你可换位思考,水上琵琶本来就很有意境,不用他弹得高超,也一样吸引人。再者,这句更表现出的是主客依依难舍,唯恐离别之意境。
反倒是后面的一些句子才较有说服力,因为那是在弹奏之后描写读者来侧面表现了琵琶者弹奏之美妙。比如“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的前半句,还有最后几句“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些都说明了琵琶者的弹奏可以引起了读者的共鸣,要知道,成曲容易,而出神入化很难。
可以琵琶引起共鸣,让读者“叹息”,“掩泣”才是侧面表现了弹奏者的技艺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