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过现实的句子说说心情,现实伤感说说心情短语
2024-03-18
更新时间:2024-03-18 05:59:56作者:未知
仰望,晴空万里;远视,京杭大运河如飘飘荡荡的碧玉带,机动船牵引着成串的木船在破浪航行。北望,大运河从天边白云深处排空而来;南望,大运河滚滚滔滔向无边的绿色田野奔腾而去。
大运河清波荡漾,这许多船儿是南去杭州,还是北去扬州?遥想1000多年前,当隋炀帝开发这条南北大运河的时候,龙船凤舟倒映流水,何等绚丽、何等豪华!历史的长河有如大运河,光阴消逝,时间推移,现在在大运河两岸,连一棵隋柳也没有了。到了今天 ,在两岸的大堤上,只有新植的杨柳在迎着春风吐翠,显示着中华民族进入了新兴时期。
大运河贯穿南北。它南越长江,流经江苏、浙江;北越黄河,流经鲁冀,烟波浩渺几千里。这是与横贯东西的万里长城并称于世的伟大奇迹。万里长城和大运河,同是中国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2. 描写运河的句子(一)
大运河款款走来,
没有黄河汹涌的波涛,
没有长江奔腾的激流。
有的只是它特有的清新与秀丽,
它宛如一条玉带蜿蜒于华夏大地,
它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勾勒出尘封的历史画卷。
大运河装满王者的雄心、
成就了他们的霸业;
大运河也流淌着庶民的心酸,
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
大运河就是一部史书,
书写了中华民族的不灭情思,
历史就这样在书中凸显出来:
历史的骨骼、历史的脉络、
历史的兴衰沉浮都清晰的,
流露在它的字里行间。
3. 美丽的大运河作文我的故乡在杭州,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京杭大运河从我家门口流过,我每天上学,妈妈载着我,沿着河提的小路骑车半小时,就到了学校。放学时,同样是妈妈载着我,从河边走过。
大运河是每天都伴着我前行的好朋友!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长,最古老的人工运河呢!它开凿于春秋吴国,隋炀帝时代又做了大规模矿建,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来了,全长约1794公里,是不是很伟大呢?春天,大运河的小草长出了小芽儿,花儿们也开始争奇斗艳,柳树也抽出新的枝芽,微风吹过,大运河的水面掀起了一阵阵涟漪,我走在河边,闻着花的清香,感受着春的清香。夏天,漫步在大运河边,春天刚长出小芽儿的小草已经挺拔着身姿,像是一排排军人;小花儿们千姿百态,有的卧着,有的低垂着脸,柳树枝随风飘荡,像是在为自己梳理长发。
因为炎热,大运河上散发着一阵阵雾气。秋天来临了,河边的小草变得半绿半黄,到深秋时已经变得枯黄,很多花都凋谢了,只有不知名的小花还在秋风中摆动,柳树显得懒洋洋,不再生机勃勃,平静的大运河犹如一面庞大的银镜。
到了冬天,小草们被积雪盖住了身子,好像在睡觉一样,花儿们也躲到雪底下,在春天来到前把自己梳好呢!柳树收回了枝叶,只剩下了棕色的树干,大运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我真想下去滑冰啊!这就是我故乡的大运河。我爱京杭大运河,我的故乡。
4. 描写古运河的句子,1小时之内行走在古运河的历史文化长廊里 --------------------------------------------------------------------------------2006年05月19日 15:00:43 杭州网 林重,廊桥亭榭,这里可看到古樟、“白鹿”、无疆石、砖雕壁和高大的康熙驻跸浮雕碑,还可看到王羲之、米芾、徐渭等书法大家撰写的楹联和诗文。
漫步水清树绿、如诗如画的园中,让人神游八极,思接千载,感受到浓浓的人文历史。 上篇: 串起文化碎片 不搞人造“古董” 如果说绍兴是一本漂浮在水上的古书,那么这水色浸染的浓重之笔便是默默无语地流淌了1700多年的浙东古运河。
浙东古运河是南北大运河南端,由晋会稽内史贺循主持兴修,为先秦时期中国3条古运河之一。清康熙、乾隆二帝驾越祭禹曾驻跸于此,这里传说有“历一千岁始化而苍,又五百年乃更为白”的白鹿…… 宋元明时,古运河“舟行如梭,不舍昼夜”,沟通南北,架起了浙东各城的水上生命线,成为南北大运河南端的重要一环。
一时间,商船穿梭,墨客如鲫。历史上,蔡邕、阮籍、康熙、乾隆、孙中山等著名人物与此河颇有渊源,流传着无数佳话。
沿河有柯亭、古纤道、太平桥、钟山寺、迎恩门等名胜古迹,更有浓浓的酒乡、桥乡、鱼米之乡的风情。 随着岁月流逝,浙东古运河污泥渐淤、行洪不畅、河道砌坎破损、沿岸建筑零乱,沿河文化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古运河是古越文化精华所在,为使其重现历史光彩,绍兴市对其进行大规模的综合治理,让原汁原味的沿河风物传递历史文化信息,用古题材、古文化、古构件、古工艺做好古字文章,古为今用。 “凡石露风则旧,搜土则新”,老石材记载了风月沧桑之变迁,也印记了人文与乡土,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修运河离不开石材,为使修复后的运河有古意,工匠们奔走于千村万落,搜寻散落于民间的老条石、老石板、老石雕或残缺不全的石制品。几经努力,共收集了2万余米老条石、2万多平方米老石板,及一批被拆除散落的古石亭、古牌坊、古桥、古文化遗存石构件。
修复河堤所用的石材,85%用的是老条石、老石板,还移建和组建了20多座古桥。 夕阳西下,绚丽的晚霞映照在古运河边,记者行走于此,在芳草绿树间见到艺术陈设的古华表、古石池、古石基座、古水利构件以及石门框、石花窗、各种型制的石狮等,其中不乏珍贵之物。
有处陈列,中有石井圈,旁有一对狻猊,据说为稀世珍品。这是宋时法云寺原物,为陆游高祖陆轸所创,史载其曾汲井中之水辟谷炼丹。
陆游时有往返诗作,陈列处的一堵照壁上,有陆轸7岁诗作和陆游诗作《法云寺》。陆游诗云:“不到法云寺,秋高初一来,厨供菰白美,池蘸水红开。
桥畔逢游衲,云边数过桅。同游恨归早,珍重约寻梅。”
缓缓移步,依次见到“汉唐越中水利遗迹,亦为越人治水之千年物证”的玉山斗门石闸槽;建于明末清初的绍兴地区现存规模最大、年代最久的墓道牌坊;明清风格的台门及石构件精品;明嘉靖绍兴知府、三江闸缔造者汤绍恩手书的“南渡世家”门匾;极为罕见的清代直立式单体贞节石牌,清代的石制通济桥亭,旧时的石池、石臼、石元宝、系船石座及各类祠堂石碑…… 古运河边所展示的大多是古建筑的一小部分,甚至仅仅是一个构件,如一块桥石、一块碑石之类,但这些文化碎片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形成强大的历史文化信息流。记者被这信息流挟裹着,仿佛进入历史隧道,发思古之幽情,想千年之古事,情难自禁,一唱三叹。
据了解,绍兴为原汁原味展示古运河历史文化,在施工中也坚持采用传统工艺。运河园4.5公里的石河堤,1.5万平方米石塘路及纤道、避塘、河埠等全部用传统工艺砌筑,忠实地再现了历史上“白玉长堤路”的古朴、亲水、自然和谐的风貌。
古运河边布置的树木,也不求洋化和现代,而是依据谢灵运、白居易、陆游、王阳明等历代文人墨客对绍兴传统树种的描述,选种传统乌桕、苦楝、桂、柳、桃、松、竹、梅、紫藤等树木为主,使整条风景线旧风拂面,古意盈盈。 下篇: 叙写运河史诗 展示水乡风情 运河园是浙东古运河再现历史文化的精华部分。
该园与其称园不如说是文化长廊,因为其全长达4.5公里,从绍兴市郊直至绍兴县界,处在浙东古运河的主干河道。其核心有六大景区:运河纪事、沿河风情、古桥遗存、浪桨风帆、唐诗之路、缘木古渡。
各个景区就像一幅幅铺在河网地带的巨大画卷,立体再现了运河的水文化、名人文化和地域风情。景点设在运河沿岸树绿水清的自然环境中,风格简洁流畅,形成“水天一色”、“物我融合”的境界和超越时空的美感。
从运河园主入口入园,“运河纪事”就以厚重古朴的雕塑和石刻图文牌,开始了运河史诗般的吟唱,浓缩了运河悠悠千载的历史文化和沿河风情。精美的图文叙述了运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性,演绎了“蔡邕椽笛”、“阮氏沽酒”、“鉴真东渡”、乾隆游越”等名人故事及运河与诗赋创作的种种渊源。
高4米余的浙东古运河“开河始祖”贺循塑像,一手执书卷,一手拿草帽,立于面积达3500平方米的“庆池”石船船头。他目光如炬、衣着简朴,显示出这位治水功臣和“当世儒宗”的气质风范和坚忍不拔的治水决心。
“沿河风物”集聚了水乡风物。
5. 赞美运河的诗句有哪些1.《堤上偶成》 清·乾隆 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九里岗临御黄坝,曾无长策只心惊。 2.《汴河怀古》 皮日休 其一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3.《汴水》 胡曾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
5.《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6.《 赞大运河 》 卢顺贞 天地悠悠,运河泱泱。雪浪千里,云樯八方。
浩荡无匹,奔流最长。北起京津,南抵苏杭。
淮安居中,称都封王。运河河床,富矿矿床。
历史老人,见证沧桑。筚路蓝缕,开挖土方。
黄金水道,财富康庄。漕运有功,青史流芳。
运河两岸,富饶粮仓。四时流碧,五谷飘香。
; 文化长廊,宝琛蕴藏。精神不老,堪称乳娘。
“天下至美”,枚乘褒扬。正宗烹艺,淮扬菜乡。
选料严格,制作精良。火工独到,炖焖擅长。
清淡可口,色香俱强。物华天宝,大放金光。
6. 赞美运河的诗词有关京杭大运河的诗句
1.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给功不较多。
2.汴水(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
3.李利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4.七绝大运河(作者:冰雪红豆)
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
寄语飞南归北雁,大河头尾是家川。
秋水缠绵,牵动河畔漫步的游子,拾得小诗。
5.红楼诗词: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6.《堤上偶成》 ——清·乾隆
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九里岗临御黄坝,曾无长策只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