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周星驰的那部封神之作

更新时间:2024-01-06 15:11:19作者:无忧百科

20年前,周星驰的那部封神之作


本文作者是小万家族的@鬼脚七 电影唯一的作用是让生活变得比电影更有趣

新的一年到来,在期待和安利新片的同时,小万今年也继续和大家一起回顾记忆中的经典作品,重温当初观看这些作品时候的熟悉感动。

今天我们要聊到的是一位熟悉的电影人的名作,不知不觉,这部影片也已经上映20年了。

周星驰还能拍出《功夫》一样的电影吗?


《功夫》对于周星驰和周星驰的粉丝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影片于2004年12月23日上映,最终收获票房1.7亿元,成为当年的内地票房冠军。

《功夫》不仅再次印证了周星驰作为演员和导演具有的强大号召力,影片本身也极具“周星驰风格”,并且相比起早期的无厘头喜剧,这部影片在喜剧风格和情感因素之间实现的平衡也让影片成为集大成之作。


但是在当时,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功夫》会是我们看到的最后一部“经典”周星驰电影,在这之后,作为导演,周星驰继续有《长江七号》《西游降魔篇》《美人鱼》和《新喜剧之王》四部导演作品,但是相比起《功夫》,这些作品无论质量还是观众认可度都有所下滑。


而另一方面,作为演员,周星驰也几乎从银幕上消失了,《功夫》成为最后一部我们所熟悉的完整意义上的“周星驰电影”。

影片故事的核心,其实是一个男人的回归“初心”,重新找到人生方向的故事,周星驰自己出演的这个角色曾经是一个善良认真的孩子,在看到有人受欺负的时候仗义执言勇敢出手。


但是也正是这个孩子,逐渐懂得了好人没有好报的现实,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直到多年之后再与曾经那个女孩重逢。

这个主人公的转变故事很大程度上是致敬了卓别林的名作《城市之光》,在这个经典的故事里,流浪汉帮助了眼盲的卖花女,而周星驰将盲女换成哑女,将花换成了彩虹棒棒糖,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故事。


《城市之光》

《功夫》的独特之处正在于将周星驰熟悉的经典港式无厘头喜剧与更具深度和普世价值的情感故事结合起来,其实在创作之初,周星驰毫不掩饰想要制作一部致敬自己偶像李小龙的作品。

但是自认为“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饰演李小龙,周星驰最后还是换了一种方式来拍摄他心目中的功夫片,但是影片中我们还是能看到周星驰留下的小小的“私心”,比如结尾与火云邪神的大战中,从天而降的阿星上身的衣服被烧毁,只留下黑色的练功裤,这个造型直接来自于李小龙在《龙争虎斗》中的角色。



除了李小龙,《功夫》对于传统功夫片的致敬也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元秋、元华两位演员的出演如今已经成为一段佳话,当时已经被很多人遗忘的这两位功夫片演员,也正是因为出演了《功夫》而重新获得了观众和市场的接受。

同样被周星驰再次“发掘”的还有饰演火云邪神的梁小龙。梁小龙在1970年代的香港与李小龙、成龙、狄龙号称“四龙”,后来退隐从商。


据说周星驰最初选用梁小龙来饰演火云邪神的时候,脑中浮现的是他1980年代的《大侠霍元甲》中饰演的陈真的形象。那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俊朗青年,结果等到和梁小龙见了面,才发现他早已经不是想象中的模样。

于是周星驰为了梁小龙修改了剧本里火云邪神的戏份,加入了精神病院等元素,最终也成功打造出一个疯狂病态的绝世高手的经典形象。梁小龙离开银幕十多年,也用完美的演出回报了周星驰的这份良苦用心。


对于熟悉粤语片和功夫片的观众来说,《功夫》不亚于一场功夫电影的“复仇者联盟”。猪笼城寨的三位隐藏高手使用的五郎八卦棍、洪家铁线拳和十二路谭腿都是硬桥硬马的代表功夫,因此中间的一段打戏也格外扎实过瘾。


而包租婆包租公的狮吼功、太极,天残地缺的魔琴,以及最后的蛤蟆功和如来神掌,则带有更多的奇幻色彩和夸张化的改编,虽然风格和前面大为不同,但是在《功夫》里,更像是代表了功夫电影的两种风格。

说到动作戏的差异,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功夫》最初的武术指导是洪金宝,在拍摄了一段时间之后,却因为观念不和而退出了剧组。周星驰不得以找到了袁和平接手,这也导致了影片前后的动作戏风格完全不同。


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正是这样写实派和写意派的合作,让《功夫》中的动作戏意外获得了更兼容并包的特点,也让每一场打斗都成为观众们津津乐道的经典。

说《功夫》是完整意义上的周星驰电影,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志,这是一部深刻根植于香港文化和社会的作品,影片中的大部分戏份都发生在猪笼城寨,这个环境指的正是著名的九龙城寨,而底层贩夫走卒聚集的这个社区,也致敬了港片经典《七十二家房客》中的人物关系。


这种来自草根的底层精神正是周星驰电影中的核心,无论是从武术角度讲的“高手在民间”,还是从情感角度讲的“侠义每从屠狗辈”,都是对于普通人的赞歌。

这种精神在周星驰后来离开香港本土的作品当中已经很难再看到,或许这是在此之后的作品很难再像《功夫》一样打动我们的原因。在拥有了更大的制作规模更好的技术之后,我们想看的,还是周星驰在经典作品里那些看似简单但是真挚的热情。


现如今回顾《功夫》,会看到一种难得的包容性,既有个人的情怀致敬,也有普世的情感表达,既有实打实的写实动作,也有飞天遁地的华丽效果,既有对于老港片的经典复刻,也有《蜘蛛侠》《闪灵》的玩梗彩蛋,既有香港本土的社会土壤,又有冯小刚这样的“京味出演”。


也许《功夫》正是在那个时间点上才能诞生的无法复制的作品,周星驰也在这部作品里展现了他对于香港、对于功夫、对于电影的满腔热情。

而这份热情,我们相信依然没有消失,期待它会在星爷的下一部作品里重新回归。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经典周年往期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