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力全开,这部近期最佳越来越有趣了
2024-03-11
更新时间:2024-03-11 19:00:49作者:无忧百科
让羊看看,有多少姐妹投入短剧的怀抱了?
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春节档除了影院爆火以外,春节档短剧的总市场份额也有了惊人的八个亿…
也许和电影院动辄十几亿的票房比起来,八个亿并不算多…那么羊给大家来点更有体感的数据——
八亿元不仅是今年春节总票房的10%,还比四部撤档的电影总票房高了一倍
其中《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上线当天就收获了2000w的充值量,和之前的爆款短剧《黑莲花》成绩相当。
虽然经历了22年的“下架风波”,但短剧行业的态势并没有走低,反而以更猛的姿态袭来。
平心而论,短剧文化真有那么香吗?
短剧已经风靡全球了?
是的,你没有看错,短剧文化现在已经席卷全球了。
国内不用说,经常冲浪的朋友们应该已经熟悉套路了——
通常就是视频网站先免费让你看几集,等你看得正嗨正上头呢,它又通知你付费才能解锁之后的剧情。
最关键的是收费价格还不低哈:一般来说一集收费1-10元+不止,一集长度通常在1-5分钟。
也就是说一部总长度100分钟左右的短剧,收费可以达到上百元不止,而一部IMAX的电影也就差不多这个价格了(有的更便宜)。
但是别忘了,和电影比起来,短剧的制作成本明显要低很多,能上百万的投资已经算是大制作了。
这个投资回报比是不是超值?
而且你别看这玩意贵,但付费用户是真不少。
拿快手短剧为例,22年有100部+的作品播放过亿,日活用户也超过两亿。
在这庞大的基数支撑下,付费用户也一定不会少。
国外也是如此。
你以为霸总、复仇、情场纠葛等爽剧只有国内才火?
这套文化漂洋过海传到国外后,老外们也吃这套
国外有个网站叫ReelShort,下载量一度超过了爆火的TikTok,而这个app就是传说中专门播放短剧的网站
咱也别觉得国外短剧和国内有啥不同,就光从名字来看:命中注定的阿尔法、致命的诱惑、我富翁丈夫的双面人生…
从名字就能看出来吧?
这和咱们国内的霸总土味短剧没什么差别。
剧情呢也是类似的狗血,咱拿ReelShort最出名的《我的富翁丈夫的双面人生》来说哈。
这部剧其实就是女主找亲爹借钱来给亲妈治病,结果被恶毒的继母和继姐嘲讽挖苦——
并且要求女主替继姐和一个刚从监狱里出来的人结婚,才答应借给她钱。
女主为了妈妈只好妥协,没想到嫁的人是一个妥妥的高富帅,高富帅最后真的爱上了女主,继姐则后悔得咬牙切齿。
嗯,很眼熟,十几二十年前的网文就是这么写的。
而国外吸引人的手段也差不多,他们会现在油管上免费播20集,然后吸引你下载ReelShort,付费收看后看的29集。
在ReelShort上,不同的剧价格不同,但跟国内差不多的是,看完一部剧基本要花费200元左右。
但这么贵也架不住有人看。
拿2023年7月ReelShort和网飞的收入比较,可以看出短剧的市场之大
网飞一集多长时间?短剧一集才几分钟?而且短剧的制作成本相比起长剧要低很多!
一句话总结:短剧真的杀疯了
我们为啥对短剧上头?
当然,咱不排除有高质量短剧哈!但短剧市场里的大部分作品确实都一言难尽。
既然短剧又土又low,为什么我们却那么容易上头?
首先,短剧以“爽”为核心,以“短”为卖点,先免费几集,通过情节上的悬念在关键节点上设置收费弹窗。
这个策略其实很巧妙。
俄国心理学家宰因曾经提出一个效应:人们对于未完成的或者被中断的任务比已完成的任务记得更清楚。
也就是说,人会对未完成的任务产生一种内在的不适,这种不适会推动人去完成它,所以短剧一旦开始便很难停。
此外,短剧爽点密集,真的不能怪大家上头。
弗洛伊德分析过,人们会通过游戏等娱乐活动来弥补现实世界的不足,实现愿望,缓解创伤。
现实压力越大,人们越容易逃避。
短剧里的人物动辄一夜暴富、翻身逆袭,或是拥有某种超能力,很容易让观众产生代入感。
短剧里持续且密集的爽点刺激,会自动激发人对于现实生活的逃避机制。
每个人都有惰性,不仅是生理惰性,还有思想惰性。
即使是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有较深思考能力的人,他们也无法做到时刻紧绷,在闲暇时间同样会屈服于惰性去观看所谓的土味短剧。
短视频早已成为了现代人的放松方式,短剧只是一种新的手段。
大部分人的生活其实很单调,所以相比起接收复杂的信息,“图一乐”的吸引力更大。
网红“giao哥”
何况,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已经让我们的社会进入到了碎片化信息时代。
清华大学教授汪民安就提出过一个“微时代”的概念:随身携带的手机成为人的新器官,“微”成了生活的关键词,微信、微博、微短剧都是例子。
这个时代以手机为载体,使信息以更碎片、更快餐、更平面,同时又更多元开放的方式呈现出来。
人们随时随地都能浏览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在无限的信息流里,人们很容易被这种信息碎片绑架。
何况短剧的形式多元,题材丰富,还能用AI等手段叠加一些有趣的剧情,很适合作为电子榨菜。
但,最后导致的结果大概率就是:人们沉浸在这种碎片化的快感之中,很难时刻保持理性思考。
我们该以何种方式看待短剧?
其实短剧文化的口碑很极端,有人对它全是批评,有人则认为快乐就好。
短剧文化其实和羊以前写过的土味文化差不多,他们都是把人从现实生活中切割出来,让大家暂时遗忘真实世界里的压力。
它们是人们情绪宣泄的窗口,让人们在真实世界之外,又给自己制造了一个可以“狂欢”的世界。
土味短剧甚至比单纯的土味视频更让人上头,因为它不仅有很低的信息接收门槛儿,还有密集且持续的爽点。
平心而论,这种嗨爽剧确实有很适合不带下班放学后看,它比正常的电视剧更简单粗暴,不用带脑非常下饭。
还有一点是,现如今的长剧市场也蛮糟糕的,短剧的爆火其实也指明了长剧里有很多不必要的剧情。
大部分短剧确实没营养,可现在的长剧市场又有多少是真正的佳作?
分流很正常,因为这样才能让媒介凸显自身价值。
举个例子:之前郝蕾还感谢过直播带货的出现,因为这分流走了一批只想出镜赚钱的明星。
短剧文化的兴起是基于大众心理的必然现象,其中也有客观环境的影响。
但话说回来,这种简单粗暴的快乐真的应该放任吗?
不,我们应该警惕。
海外霸总短剧火了之后,汪海林曾说,中国文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奇怪的姿势传播到了世界。
扎心却又极其精准。
短剧或许让演员变成了一种工作,而不是梦想家特权。
但短剧的质量却让羊觉得,短剧对长剧市场的分流,某种意义上像是“垃圾放错地方的可再生资源”。
用词或许有点夸张了,可事实就是如此。
当我们在吐槽长剧里各种奇葩剧情和流量明星时,短剧也像奶头乐一样在侵袭我们的业余生活。
就像羊在上文说的,每个人都有思想惰性,爽一阵子没关系,但时间久了很可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人性的本质就是喜欢最大众化最简单化的东西,有求所以有供。
指望短剧市场质量蹿升很难,我们唯有自守。
大道理谁都懂,但沉迷却很容易。
大家可以适当地吸取快乐放空大脑,可也要时刻保持警惕。
因为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它对你来说到底是一种消遣手段,还是电子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