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潮》之星座命盘
2024-03-22
更新时间:2024-03-22 19:00:55作者:无忧百科
备受关注的奈飞版《三体》,终于在昨天下午上线了。
而我们对于这部剧的最大感受,就是,嗯,如标题所说。
虽然才三月,但是很明显,这就是那种一定会出现在年度盘点里的大剧了。
毕竟,奈飞还是花了大价钱的。该剧的每集平均预算达2000万美元,全剧8集总计约1.6亿美元,是奈飞有史以来单集投资最昂贵的剧集。
同样,抛开种种争议不谈,你也可以感受到奈飞对于《三体》的重视。
从制作、班底(《权力的游戏》创作团队打造,再加上原作者刘慈欣和英文翻译者刘宇昆作为顾问“坐镇”),包括此前的宣发造势、外网的诸多报道、和动辄播放量数千万的预告片……
可能,这些都让我们对于奈飞版《三体》有了更多的、比较审慎的好奇。
怎么改?有没有魔改?改得好不好?尊重原著了吗?
这些问题在昨天下午得到了解答,当然,可能也没有完全解答, 所以才想和大家一起来聊一下。
一口气追完八集,最直观的感受是,哎?其实还不错,比我们想得好。
尤其中间有几集,看到名场面的时候,就,还是挺燃的。
但,也必须承认,这确实,不太会是你我想象中的那个《三体》。
首先你还是要做好一个心理预期,改编的幅度真的很大。
哪怕像我们看之前已经自认为做好了充分的预期,实际在看的时候,也还是有被惊讶到……嗯,好像比想象中更大一些。
尤其是在看前两集的时候,最直观的感觉就是,节奏真快啊!
差不多也是从第三集往后,我们才开始习惯了这个叙事节奏。
其实说白了,也就是纯美剧式的节奏,快,紧凑,信息量大。
而我们知道在原著里,尤其是第一本前半段,比较多铺垫的、解释性的内容,都被大刀阔斧地拿掉了。
当然,在此基础上,其实也保证了剧集本身的可看性,每一集都会出现比较激烈的矛盾冲突或者名场面。
像是第一集就倒计时、第二集宇宙就为你闪烁、第三集三体游戏就通关了……
好吧,就,习惯就好。
可能更有争议的,还是对于人物的改编。
我们都知道奈飞版《三体》将现代背景搬到了英国伦敦,主角团则变成了“牛津五杰”。
最开始故事的视角是跟随着艾莎·冈萨雷斯所饰的Auggie,她是纳米技术的开拓者,她“看到”了倒计时。
但后来主要负责三体游戏这条线的,则变成了另一名年轻的女科学家程瑾。
可能看前几集还会猜,咦,谁是汪淼呢?
后来发现,这里有一点“汪淼”,那里也有一点“汪淼”……
简单来说就是,汪淼的属性和功能,被分配给了好几个角色一同来承担。
但同时,牛津五杰又不止是汪淼,你还会在他们身上,发现一些别的人物的影子,甚至看到后面会恍然大悟,一些原著第二部、第三部才出场的重要人物,也被拎到了这里。
这个肯定是有争议的,但你也必须承认,这是一种很聪明、或者说,很有效的改编方式。
在故事的最开始,把“汪淼”的角色拆分成多人,就可以用多线叙事的形式、扩大信息量,很强有力地推进剧情进展。
这样也让故事变得更紧凑、更好懂了。
原著的时间线横跨几个世纪,一些主要人物之间也没有任何联系,是完全孤立的。
这对于一部分老外来说,还是有些抽象的。
那么,奈飞的做法就是,把它变得更具体一点。将这些重要角色的性格、行为和叙事功能简化成一群亲密的朋友,也在他们之间铺一点感情线,这样至少观众的视角也有了焦点。
也可以想象,剧集上映之后应该会有人说,嗯,怎么把谁谁谁变成这样的?谁谁谁怎么做了这种事!怎么还跟那个谁谁谁有感情线了!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想,虽然他们的确承担了原著角色的功能、做了那些事、推动了剧情的前进,但是他们的性格、属性,做这件事的动机,可能都不太一样了。
所以,个人的建议是,不用太纠结谁百分之百是谁,也不是一定去跟原著做一个一一对应的比较。
不然,受伤的还是你自己……
那看到这里,我们对于奈飞的改编思路,也差不多清楚了。
其实也很简单,奈飞面向2.6亿全球市场,肯定也希望这部作品能够吸引更大受众。
所以它做的,就是“普适化”改编。
去降低它的观看门槛,让原著很多抽象的硬科幻落地、变得更具体,让更多人看到,也让更多人看懂。
而这里的“人”,指的是全世界的观众,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审美习惯,甚至是对《三体》原著一无所知的观众……
考虑到这一点,加上原著的复杂性和流媒体的叙事需求,或许可以这样说,改编是必然的,争议也是不可避免的。
如何在不拘泥于原著的情况下,融入和继承《三体》原著的精神,并且让更多人看懂《三体》、更了解中国文化,才是真正的难点所在。
而我个人觉得,这其实也是奈飞版《三体》做得还比较好的地方,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完之后认为,还是可以鼓励,也应该鼓励。
在此基础上,包括一些之前粉丝们津津乐道的亮点,这一版也在用更新的、更易全球接受的方式去展现。
比如说叶文洁这个角色,毫无疑问,在任何一个版本里,她都是第一部的灵魂人物,奈飞版里也是如此。
而奈飞做得很有趣的一点是,以叶文洁为轴心,去做了很多人物、情节上的对比。
比如在前两集里,将现在的“宇宙闪烁”与过去的“红岸往事”做一个双线并行的叙事。
剧集最开始,对于“科学家之死”,有一个非常直观的、视觉层面上的呈现,比较暴力、也很有冲击性。
包括借由Auggie眼中的倒计时,营造出的,是一种疯狂、混乱、毛骨悚然的感觉,整个现代科学界的震撼和恐慌。
这与叶文洁的红岸往事平行推进,让你看到了在另一个年代,另一个年轻的女科学家在经历着什么,又是什么推动着她,最后决定毁灭自己的文明。
这就让观众很直观地读懂了叶文洁,也读懂了她按下那个按钮的重量。
而到了故事后期,你能感觉到,主要人物程瑾、Auggie和叶文洁之间,同样也有着一些很清晰的对照。
这让人物的联结更紧密,也依然凸显出了“叶文洁”的重要性,她是开始、也是结束。她影响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
在这样多重人物的对照里,你会看到,形形色色的科学家们,面临着不同时代、自身文明的难题,也作出了不同的选择。有人选择前行,有人选择放弃,有人则选择了毁灭。
她们都是在一个宏大的宇宙里,交相辉映的女性命运。她们各自寄托着责任感、虚无和希望,不仅是人物,也变成了一种存在主义的隐喻,在文本层面超越了剧情本身。
普适性改编的另一个思路,是让剧情变得更聚焦、也更当代。
在探讨叶文洁这个角色的时候,主创就数次用到了奥本海默的隐喻,来表达对于科技的毁灭性的隐忧。
而像原著中,第一部的大高潮古筝行动,在奈飞版里,也有着不太一样的呈现。
可能之前我们对于这段情节的印象,是很燃、很震撼、很大场面。但是你发现在奈飞版里,这场戏也被拍得很微观、很惊悚。
船上的人在尖叫、在逃命,但他们无处可逃,也不知道是什么杀死了自己。这是从微观层面上,表达了“人类就是虫子”。
虫子被看不见的宿命所屠宰、四分五裂,好像神在向他们伸出镰刀。但其实所谓的、不可理解的神,只是另一种高科技而已。这很冷酷,这就是一种“三体”式的冷酷。
当然,这场戏后面,古筝行动的执行者之一Auggie,确实对这个行动有一些反思。
估计很多人看到这里也会吐槽,但你必须承认,这确实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甚至目前国际上的一些比较主流的观点。
所以,其实奈飞版也是提供了另一个当代视角,来思考这个行动、去探讨它的成就和两面性。这也是一种全球普适性。
包括到后面,主角人物之一,癌症晚期的科学家Will Downing决定加入阶梯计划。
于是,在奈飞版里,他们花了一整集来讨论,一个人为什么会愿意献出自己的大脑、他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他以后到底算是死了还是活着……
这是我觉得很“有趣”的一个改编。“有趣”的意思是,无论对错,至少它说明了一些东西。
奈飞觉得这个情节很重要,而他们也很好奇,这个选择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所以,才会更多地去着墨、去扩写。
《三体》的原著太宏伟了,信息量也太庞大了。就像一个巨大的沙滩,虽然捡起来一粒沙子,都能窥探出另一个宇宙。
面对着巨物般的《三体》,不同的创作者,是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和反馈的。他们觉得什么很重要、什么值得扩写、什么是符合当代性的表达,就会改编出怎样的《三体》。
理解他们为什么做出取舍,相比较于批判这种取舍本身,可能是更有意义的。
而这也是看完奈飞版《三体》之后,我们最大的感受。
我们无意去探讨哪一个版本更好、更有价值、或者“更对”。甚至可以这样说,每一个版本都指向了更多的可能性。
毕竟,也不要忘了,《三体》原著的格局本来就很高。它没有拘泥于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它讲述的是全人类的故事,也俯瞰着人类共同体的命运。所以,它天然地适合这种多样的、多文化维度的改编。它也有足够的空间,去走向更大的舞台。
而奈飞的改编版,其实就是更具象的“全世界一起面对三体问题”。虽然并不完美,但它至少代表了一种尝试。
作为全球知名的流媒体平台,至少在客观层面上,它会将《三体》推向更广泛的国际观众群体。可想而知,会有更多的人,在看完《三体》剧集之后,对原著产生好奇,对中国科幻、中国文化也有更多的兴趣。随之而来,引出更广义的探讨、解读和改编。
而世界上每一部经典都是如此,在不断的改编和革新之中,更加证明自身的普适性和不可替代性。
今天,中国IP在走向世界,变成国际化头部剧集。
《三体》出海很重要,每一个《三体》的出海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