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宋卓武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耍帅吗?
2024-05-12
更新时间:2024-05-12 15:08:00作者:无忧百科
在大结局之前,关雪开车带着宋卓武上演了末路狂飙的剧情。
此时的哈尔滨,夜幕之下、大雨滂沱。在关雪仓皇出逃的同时,宋卓文迎面而来,驾车逼停了关雪。
仿佛在冥冥之中,宋卓文与关雪之间总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缠。在倾盆的大雨中,两人再次狭路相逢,宋卓文对关雪还是不抛弃、不放弃。他决定做最后的努力,试图说服关雪调转船头、弃暗投明。
对于关雪,宋卓文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执念。他清楚关雪的过往,熟知关雪的出身,但是他始终不愿意看着关雪执迷不悟、越错越远。
无论是出于私人情感,还是统战需要,宋卓文一直都希望能够策反关雪,力争将她从敌人变成同志。因此,在刚刚潜入特务科之时,宋卓文就曾和老钱说过策反关雪的想法。
只是,当时的日本人,困兽犹斗;当时的关科长,心存幻想。因此,老钱及时叫停了宋卓文这危险的想法。毕竟,谍战是在刀尖上行走,任何一丝的纰漏,都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当历史的车轮驶入1945年,所有的一切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当初的关雪,身居要职、高高在上;如今的关雪,穷途末路、四面楚歌。所以,宋卓文又冒出了劝降的想法。
当时的宋卓文,说了这样一番话:
“潘越为什么投靠国民党,你心里明白;你现在是个什么处境,你自己心里也清楚。别一条道走到黑了,放下你那遗老遗少那套吧。将功补过,把死罪减成活罪吧。”
宋卓文是个优秀的特工,他深谙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策略;对于关雪这样的敌人,从心理上瓦解防线,才是不二之选的最优解。
就像关雪自己说的那样,“皇帝也废了,东北也没了”。哈尔滨和中国,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宋卓文此时再度劝降,成功的可能性必然翻倍。他先是举出了潘越的例子,顺势就将话题过渡到了关雪的身上。宋卓文劝关雪放下屠刀、回头是岸。然而,关雪却一口回绝了他的提议。
对于宋卓文的提议,关雪是这样说的,“你的意思是,就像我现在放了你们俩,我也只是挨一颗枪子。我还是得受活罪。”
关雪在意的,始终都是无罪和有罪;至于死罪和活罪,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区别。所以,当宋卓文痛诉她当年杀害老弱妇孺、残害进步人士的故事后,关雪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结局。
她谢绝了宋卓文的美意,斩钉截铁地说,“现在说什么也没用了。大伙一块儿完蛋吧。”
冥顽不灵的关雪最终被收监,在新中国成立后住进了抚顺的战犯管理所。
五年之后,当宋卓文带着锅包肉看望关雪时,两人之间免不了又有一番唇枪舌战。当时的关雪,说过这样一段话:
“人啊,还是不能跟命争,输了死了就什么都不是了。旧的世界也好,新的世界也罢,赢了才有资格谈理想。活着的人才能讲信念。你要是死在我的手里,你的理想信念就是一阵风、一盘沙。留下来的只是我的理想、我的信念。但你赢了,你活着,所以你才有资格谈理想,有资格讲信念。我输了,我没有。”
一直到入狱之后,关雪还是顽固不化。她出身于前朝的贵族,所以封建腐朽的文化才会刻在她的骨髓里、溶在她的血液中。
就像我们看到的关雪那样,在一笑一颦、举手投足之间,她满满是旧式贵族的优雅,但是骨子里的特权思想、等级制度等封建残余随处可见。
印刷抗日报刊的青年,街头叫卖报纸的孩子,所有的人民群众,都是她的敌人。
道不同,不相为谋。
人啊,还是不能跟命争——在这场对话的最后,关雪还固执地认为,自己和伪满洲国的失败,不过是天意如此、成王败寇。她所谓的理想与信念,注定要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关雪从来没有装睡,她只是在时代洪流中冬眠。
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不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而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
关雪是一个笃信英雄史观的人,所以,她永远也不会相信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还是老钱看得通透,“在她看来,她的世界被毁灭了,是她一切苦难的源头。”
一阵风,一盘沙——关雪的理想与信念,不过是一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