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痒痒!开学季“一号”皮肤病迎小高峰,孩子家长都崩溃了……

更新时间:2023-09-15 06:08:15作者:无忧百科

痒痒痒!开学季“一号”皮肤病迎小高峰,孩子家长都崩溃了……

来源丨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创作品

作者/季媛媛‍‍‍‍‍‍‍‍‍‍‍

编辑/徐 旭

图 片/图虫


金秋9月开学季,学生们踏上人生新征程,但对于患有皮肤病特别是特应性皮炎的孩子们来说,开学季带给他们的更多是忐忑不安与焦虑。特应性皮炎是一种由2型炎症反应引起的系统性免疫性疾病,具有慢性、复发性、炎症性三大特点,反复发作的剧烈瘙痒和皮疹是这类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它被称为皮肤科的“一号疾病”。

今年9月14日是第六个“世界特应性皮炎日”。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多数患者由婴儿湿疹反复发作迁延而成,婴幼儿、儿童是特应性皮炎发病的重点人群,85%-90%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发病年龄小于5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开学季特应性皮炎高发。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王榴慧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9月开学季来临,皮肤科门诊中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就诊量明显增多。这是由于9月起气温逐渐下降且干燥,患儿皮肤湿度降低,加之开学期间孩子们可能因学习压力影响情绪,校舍环境变化不适应,常常使得疾病控制不佳,严重的患儿仿佛陷入了瘙痒-搔抓-皮损-又痛又痒的循环,让整个家庭都痛苦不堪。

“一方面, 9月1日以后天气变冷,皮肤湿度降低,水分丢失比较严重,气候变化对孩子特应性皮炎带来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开学季容易给孩子造成精神紧张,而特应性皮炎与情绪、精神有关,这也使得该疾病不断攀升;此外,孩子之间相互感染,比如感冒、细菌、病毒互相的传染也会诱发特应性皮炎。”王榴慧指出,特应性皮炎是由多种原因造成,从生理、心理、情绪等多方面都会影响患儿发病。由此需要加强对该疾病的关注。

对于患有特应性皮炎的孩子们而言,频繁的瘙痒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生长发育,暴露在外的皮损容易让他们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并因此而抵触社交。此外,由于特应性皮炎具有复发性的特点,如果缺乏规范诊治知识或存在治疗误区,容易出现疾病控制不佳的情况,影响孩子们的未来发展。也是在特应性皮炎高发的当下,如何实现疾病规范化诊治已经成为关键。


2型炎症来袭

“父母跟孩子一起整宿整宿的抓挠”,“吃不好也睡不好”,“情绪不稳定、比较脆弱,一言不合就发生争执”,“因暴露在外的皮疹怕被同学取笑,不敢参加日常活动”,“影响家庭和谐、父母面对孩子总是要小心翼翼”,“得了以后反复发作、轻重交替”……这些是患有特应性皮炎孩子和家长的真实经历。

为何特应性皮炎会如此之痒?从临床研究来看,这大多与炎症有关。2型炎症是特应性皮炎的核心发病机制,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过程中,两种细胞因子起到了关键作用——白介素4(IL-4)及白介素13(IL-13)。王榴慧介绍,IL-4和IL-13的过度表达会刺激炎症介质释放并诱发炎症反应,会激活感觉神经元,刺激痒觉神经通路,引起皮肤瘙痒及全身炎症反应,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于是,越痒越挠,越挠越痒,当皮肤屏障功能被一次次抓痒,一点点破坏,细菌、真菌感染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王榴慧进一步指出,特应性皮炎病理机制与遗传免疫相关,首先该疾病患者有遗传体质,父母双方如果都是有特应性体质的,在孩子的发病率是非常高。如果父母双方只有一方有过敏性的特质,孩子的发病率50%,如果父母双方都有过敏的症状,患儿发病率则大于75%。在特应性皮炎发病率中,小于1岁的孩子一般都是满月以后就开始发病,甚至于是月子里就开始有皮疹出现。

“特应性皮炎在1岁以内的发病率是30.48%,1-7岁是12.94%,这是我们做了12个城市、13000多个孩子流调得出的结论,这一数据与发达国家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发病率差不多。”王榴慧说。


根据上述流调数据显示,85%-90%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发病年龄小于5岁。近10余年来,作为皮肤疾病领域的“一号疾病”特应性皮炎患病率不断上升,1-7岁年龄段儿童特应性皮炎患病率为12.94%,1岁以下婴儿患病率高达30.48%。另外,2022年《青少年皮肤健康状况调研》数据显示,过半青少年曾饱受皮肤相关疾病困扰,近6成的患者还因瘙痒而无法入睡,对学习生活、身心发育以及健康成长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所幸特应性皮炎可以通过长期规范治疗得到缓解和控制,使得患者回归正常生活。但“不严重、不紧急、不致命”,往往会成为很多特应性皮炎孩子或家庭忽视和延误治疗的借口。然而,瘙痒的问题并不会因为漠视而逐渐消失,儿童时留下的病灶也不会因为长大而自愈。

王榴慧提示,特应性皮炎通常是“皮肤 - 消化道 - 呼吸道”过敏进程的首发疾病,如果早期没有及时治疗特应性皮炎、控制过敏进展,患者未来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2型炎症相关疾病风险更高,中重度的特应性皮炎孩子更容易“一病”变“多病”。

“过敏进程的第一步是特应性皮炎,在宝宝还没有发过敏性鼻炎之前其实已经有皮肤的症状出来了,所以我们治疗的时候会按照孩子的疾病程度来分级诊疗。”王榴慧说,及早开启规范治疗,不仅能够缓解瘙痒症状,帮助患儿重获优质睡眠、健康成长,还能够降低患者未来共病发生率,提升患者及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


实现规范诊治

受益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特应性皮炎已不再像过去那样,让临床医生们束手无策了。随着对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应性皮炎领域取得了不少突破性进展,创新药物的陆续问世更是改写了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格局。而目前,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往往期待长期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

谈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时,王榴慧介绍道,传统疗法一般是外用糖皮质激素,通过缓解局部皮肤炎症,或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以短期内起到缓解瘙痒的作用。多种新治疗方式如靶向生物制剂等的临床应用是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治疗的革命性进展,从机制上来讲,生物制剂是对因治疗,可以精准靶向2型炎症反应中关键致病因子IL-4和IL-13的信号传导,从根源抑制炎症反应。同时,它不会抑制患儿生长发育,帮助其在生命早期获得茁壮成长的机会和实现长期诊疗目标。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在特应性皮炎这一疾病负担日益沉重的背景下,对于该疾病治疗也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如此也带动了特应性皮炎疾病治疗的创新发展。目前,包括赛诺菲、辉瑞、艾伯维等在内的跨国药企均在布局这一市场。而市场上的创新药物也主要包括靶向生物制剂和免疫抑制剂。

在靶向生物制剂方面,据Frost & Sullivan预测,随着适应症的不断扩展及IL-4Rα靶向药物渗透率增加,预计到2030年,IL-4Rα的全球市场可达287亿美元。至于免疫抑制剂,有临床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免疫抑制剂最主要的优势在于起效比较快,但是它最大的问题也是它的安全性问题。相对来说,对于肝肾功能、骨髓、血象等影响比较显著,一旦使用了免疫抑制剂,还需要非常密切地监测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

另外,对于一些特别顽固的严重的特应性皮炎,也可以考虑短期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但在临床当中基本上不会采用这样的方式,这也是由于频繁使用激素会导致生长发育的异常。

对于患有特应性皮炎的孩子而言,除了治疗方案的选择,还需要加强诊断。对此,王榴慧分享了一个简短且通俗易懂的特应性皮炎控制工具(Atopic Dermatitis Control Tool,ADCT),简称ADCT量表。只需要六个问题就可以让患者自己判断病情和变化过程,帮助长期管理疾病。

“将六道题的得分相加,获得ADCT总分。如果总分≥7分,或者总分对比上一次的分数增加了≥5分,说明病情控制不佳,需要专业医生的帮助。在就诊时提供ADCT评估记录,也可以让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王榴慧说。


ADCT量表 受访者供图

特应性皮炎是无法根除的疾病。除了通过ADCT量表管理疾病,患者还需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长期规范管理,尽可能避免未来共病的发生。

王榴慧建议,控制特应性皮炎的进展和发作,患者日常生活中可以尝试通过食物过敏原检测,或回避加激发试验来判断自己是否存在食物过敏的情况,再针对性地回避,还要把握“洗不能过度、润不能不足”,“环境越简单越好”等原则做好平时的皮肤健康管理。此外,保持心理健康,注重自我放松,减轻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也有助于特应性皮炎患者进一步管理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