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季将会非常难熬
2023-10-30
更新时间:2023-10-19 21:08:52作者:无忧百科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骨质疏松症是一个老年群体专属的疾病,但现实中上,骨质疏松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妊娠及哺乳期骨质疏松症,虽然罕见,但在产妇群体中也可能出现。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外科副主任丁悦教授表示,孕产妇在怀孕后期或产后18个月内,突然出现腰背部疼痛,就要敲响妊娠及哺乳期骨质疏松症的警钟,通过相关专业诊断来及时干预。
骨质疏松症竟会“盯上”年轻宝妈!
年仅29岁的黎女士(化名),在生下女儿不到一个月就遇到怪事。某天,她手提重物时,突然感到腰背部有针刺样的剧痛,腰酸软无力,躺下休息也不能缓解疼痛,甚至连坐下都不得不用双手支撑,日常生活起居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经检查发现,年纪轻轻的她发生了“胸腰椎多发压缩性骨折”,而且椎骨密度检查Z值仅为-5.3(正常成年人不低于-2.0),说明她有严重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不是老人才会有的病吗?我这么年轻怎么就骨质疏松了呢?”黎女士当时十分困惑,辗转几家医院,黎女士也没得到明确的诊断,腰痛症状一直反反复复。最终,黎女士找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外科副主任丁悦教授。经仔细地问诊和检查之后,诊断黎女士患有一种罕见的骨质疏松症——妊娠及哺乳期骨质疏松症(简称PLO)。
PLO——妇女骨健康被忽略的“杀手”
PLO特指发生于妊娠及哺乳期的一种罕见的骨质疏松症,好发于29-34岁的年轻“宝妈”,尤其好发于妊娠晚期和哺乳的早期,最常见的症状是腰背疼痛。尽管PLO发病率很低,一百万人中仅有4-8人发病,但是丝毫不掩它“骨头杀手”的本性。PLO患者有骨密度低、骨折多的特点,而且骨折多是脊柱骨折,可能会造成慢性疼痛和不可逆转的脊柱损伤,严重影响育龄妇女的生活质量。
丁悦教授介绍说:“在妊娠和哺乳期,孕产妇体内矿物质的代谢会发生很大改变。” 胎儿及婴幼儿的骨骼发育需要从母体脐带和母乳吸取大量的钙、磷等必需元素成分,因此孕产妇对钙的需求远高于非孕期,骨头会被“吸收”与“溶解”,从而释放出钙离子以满足生理需求,若孕产妇此时得不到及时、足量的钙剂补充,则会出现骨密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发生脆性骨折。
骨质疏松的常见危险因素也会促进PLO的发生,如:营养不足(钙、维生素D摄入不足等)、某些疾病(狼疮、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症、炎症性肠病、慢性肾病等)、部分药物的使用(肝素、糖皮质激素、抗惊厥药、质子泵抑制剂等)、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
“在怀孕后期或产后18个月内,如果突然出现腰背部疼痛,就要敲响PLO的警钟。”丁悦教授提醒道。
多管齐下、精准治疗——打好PLO防治持久战!
防治PLO,要从营养、药物等多方面入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1、想要预防PLO,补充钙和维生素D是基础。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妊娠中晚期及哺乳期妇女每天摄入奶类(包括奶制品)300-500g,同时要保证充足的鱼禽肉蛋类食品的摄入(妊娠中期150-200g/天,妊娠晚期及哺乳期175-225g/天),并建议经常户外运动。如果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既往脆性骨折史的妇女,可考虑避免母乳喂养以减少骨量丢失,可能有助于降低PLO的风险。
2、对于PLO患者,钙摄入量必须在1000-1500 mg/天。一般来说,维生素D主要可以通过晒太阳获得。但是,如果新发骨折的PLO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低于30ng/mL,则应立即补充维生素D,每天至少1000到2000UI,以迅速达到预期目标。
3、对于发生骨折的患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卧床休息、佩戴支具、止痛等对症保守处理,必要时考虑手术治疗。待骨折愈合后,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负重和体力活动,以保持骨骼和肌肉质量以及活动能力。黎女士当时选择卧床休息、佩戴支具等保守治疗,腰背疼痛的症状逐渐缓解。
4、药物治疗方面,双磷酸类、地诺单抗、特立帕肽、罗莫单抗治疗PLO可能有一定作用。黎女士在接受钙剂、维生素D基础治疗上,使用唑来膦酸进行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后,其腰背疼痛明显缓解,腰椎骨密度Z值逐步从-5.3上升到-2.8,再也没有出现新发骨折,恢复了正常生活。
5、同时,定期复查也很重要。PLO患者骨密度低,治疗过程是一场“持久战”,遵医嘱规律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黎女士经过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骨密度虽有大幅提高,但仍低于正常范围,比健康人更容易发生骨折,因此还需要继续进行治疗,预防骨折。
“总之,骨质疏松症不是老年人专属的疾病,妊娠及哺乳期骨质疏松症虽然发病率较低,但更容易发生多处脆性骨折,尤其是脊柱骨折,严重影响孕产妇的生活质量。需要坚持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补充钙剂、维生素D是防治该病的基础,并使用药物治疗,如双磷酸盐类药物。”
对于发生骨折的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此外,需提高医护人员及大众对于该疾病的认识、引起社会对于妇女妊娠及哺乳期“骨健康”的重视,使每个年轻妈妈远离骨质疏松症。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林泽锋 刘文琴 黄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