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点绛唇原文介绍

更新时间:2024-05-09 18:24:40作者:未知

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点绛唇原文介绍

1、【原文】:

点绛唇

汪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景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如酒。

2、【注释】

点绛唇:杨慎《词品》:“《点绛唇》取梁江淹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以为名。”

汪藻(1079-1154):宋饶州德兴人,字彦章。徽宗崇宁年间进士,累官著作佐郎、翰林、知州等,后被贬职。著有《浮溪集》等。写此词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

3、【翻译】

一轮圆月明媚新秀,秋夜寒、江流静、远山衔着北斗。夜不成寐起来徘徊搔首。窗间横斜着梅花疏影,那么清瘦。好一个凉秋月夜的霜天!却无心饮酒,闲置了传杯把盏手。君知否?听到归巢的乌鸦纷乱的啼叫后,使我归家意兴浓郁似酒。

4、【赏析】

《点绛唇·新月娟娟》是北宋著名词人汪藻一首词。这是一首吟咏归隐的词。上阕写冬末初春景:寒江夜月,梅横影瘦。心境的落寞与凄清在这些景物描写中得到表现。下阕前两句写霜寒无酒可饮,处境十分困窘,听到乱鸦聒噪,更增退隐之思。“归兴浓于酒”,形象具体表现有力。

这首词写词人夜不能寐、心生退隐之思。词人用含蓄的笔调描绘景物,委婉地抒发了郁积在自己胸中的愁闷。

词的上半部分写景,寓情于景。开篇两句描绘出一幅寒冬夜景:月光如水,大江寂静,远山苍茫,正衔住北斗。“寒”、“静”是此景的特点。“衔”字,以拟人手法写山,赋山以灵性,生动形象。随后两句从外到内,“搔首”一词用得极为精当,词人通过这么一个非常平常的动作,把自己内心的不平静表现了出来,形象而传神。“梅影横窗瘦”,动静结合,梅影横窗,当映以西斜之月方能见到。“瘦”字写梅花的姿态,暗寓词人的情思。这一片写夜寒、江静、人愁、梅瘦,意境萧疏,清丽中带着几分凄凉。

词的下半部分言情。“好个霜天”二句,巧妙过渡,直抒对霜天月夜的赞美之情。面对此等清幽、宁谧之景,当对酒高歌,可为什么毫无酒兴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一个疑问。此外,“传杯”二字说明是在众人宴饮的场合,大家谈笑风生,推杯问盏,以助酒兴,可词人此时却“闲却传杯手”,不免让人感到奇怪。随后词人又添一问,句意跌宕,闪展腾挪。“乱鸦啼后”两句,点明主旨,也是对上述疑问的回答,原来是因为“归兴浓于酒”,所以才饮兴索然啊!词人在“鸦”之前冠以“乱”字,极言鸦之多,聒噪之甚。由此联系到词人的遭际,当时他被迫外调,羁宦他乡,所以,“乱鸦”也可以看做是词人对政坛小人的隐喻,说明他早已非常厌倦这种宦海生涯了。

这首词上片描绘了寒夜月下,面对苍茫的远山,词人搔首怅望的情景;下片则通过写不愿与众饮酒来表现其愁情。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别有一番韵味。

为您推荐

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点绛唇原文介绍

1、【原文】:点绛唇汪藻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景横窗瘦。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如酒。2、【注释】点绛唇:杨慎《词品》:“《点绛唇》取梁江淹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以为名。”汪藻

2024-05-09 18:24

登记状态存续是什么意思 登记状态存续指的是什么

1、存续是指:企业依法存在并继续正常运营。也被称作开业、正常、登记。2、经营状态存续是指:企业依法存在并继续正常运营。也被称作开业、正常、登记。3、经营状态在业是指:企业正常开工生产,新建企业包括部分投产或试营业。4、因

2024-05-09 18:24

不露声色什么意思 不露声色意思简单介绍

1、不露声色,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lù shēng sè,意思是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2、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好以甘言啗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2024-05-09 18:24

牛郎织女比喻什么 牛郎织女故事简介

1、牛郎织女比喻什么 :牛郎织女多用来比喻两地分居工作的夫妻,每一年只有短短的探亲假,才能得以夫妻团圆。而今这种现象更加普遍,为了生活各自忙碌着,聚少离多,久而久之夫妻之间的关系很容易产生隔阂,也是导致夫妻关系破灭的诱因

2024-05-09 18:24

描写冬天景色的优美句子 有关冬天的优美句子

雪中的景色壮丽无比,天地之间浑然一色,只能看见一片银色,好象整个世界都是用银子来装饰而成的。 松树苍翠地站在白皑皑的雪地里,随着凛冽的西北风,摇晃着身子,发出尖厉刺耳的呼啸,像是有意在蔑视冬天。 太阳刚刚升上山头,被

2024-05-09 18:24

不敏感是什么意思 不敏感的含义

1、不敏感的意思是对某事某人不感冒!2、敏感: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皮肤或神经上比较敏感的部分。反应很快速,对一件事或某种东西非常敏锐,察觉快速,可很快判断或反应过来。3、鲁迅《书信集·致徐懋庸》:“文学与社会之

2024-05-09 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