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信息被转发多少次构成犯罪?

更新时间:2024-03-27 23:20:32作者:佚名

诽谤信息被转发多少次构成犯罪?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从而为诽谤罪设定了非常严格的量化的入罪标准。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是指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此外,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明确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行为的入罪标准,即“情节严重”的认定问题: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两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以及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此外,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列举的“情节严重”标准,从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的次数,诽谤行为的后果,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等方面加以具体化,在司法实践中可操作性更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网民通过网络检举、揭发他人违法违纪行为的,有关部门应当认真对待,负责地核实,及时公布调查结果,即使检举、揭发的部分内容失实,只要不是故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或者不属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而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就不应以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

行为人如果实施了诽谤行为,但不符合“情节严重”情形,也不能认定为诽谤罪。此外,若行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虚假事实而在信息网络上发布、转发的,即使对被害人的名誉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也不构成诽谤罪。在孙军工看来,这充分体现了在依法、准确打击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犯罪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广大网民的表达权。

按照《刑法》规定,诽谤罪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外,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即自诉案件,被害人如果没有自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不能对实施诽谤的行为人处以刑罚。而“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诽谤案件,应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检察院提起公诉。

当前认定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诽谤等犯罪是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的,公民在网络世界也是被设置了行为底线的。网络谣言止于法治,止于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但也必须看到,刑罚是“最后的手段”,动用刑罚定要慎重。司法机关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枉不纵,不私不盲,以保障公民正当的言论表达。

为您推荐

诽谤信息被转发多少次构成犯罪?

诽谤信息被转发500次以上的构成犯罪。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

2024-03-27 23:20

福建省司法鉴定条例内容是什么?

福建省司法鉴定条例内容是明确了司法鉴定主要指的就是在诉讼活动当中,鉴定人运用相关专门的知识,对专门性问题进行判断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同时也规定了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员实行统一登记制度。

2024-03-27 23:20

法律中规定司法鉴定有效吗?,司法鉴定在法律上是否有效

法律中规定司法鉴定有效,但是前提必须是是属于合法的。一般情况下,双方当事人是人共同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对此进行鉴定的话,对于最终的结果,双方当事人没有异议的情况之下,肯定是有效的。

2024-03-27 23:20

申请人民法院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时间多少可以受理?

人民法院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时间一般是在七个工作日之内确定是否受理;如果是通过信函进行委托鉴定的,一般需要在十个工作日内确定是否受理,对比较复杂的可以与委托人进行协商时间。

2024-03-27 23:19

原告不配合司法鉴定怎么办? 原告不配合司法鉴定怎么办呢

原告不配合司法鉴定可以采取相关的强制性的措施,让对方必须要履行,同时根据我们国家法律,当中明确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所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是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加以证明的。

2024-03-27 23:19

司法鉴定交给当事人吗?(司法鉴定当事人必须到鉴定机构吗)

司法鉴定交给当事人,通常情况之下,司法鉴定意见书应当是保存一式4份的,三份是交给委托人的,还有一份是需要交给司法鉴定机构存档的,当然了,如果是由人民法院委托的话,还需要留有一份交给法院的。

2024-03-27 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