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一宗宅地约11亿元底价成交
2024-05-25
更新时间:2024-05-25 02:42:59作者:无忧百科
“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亚当·斯密在《国富论》这句名言,在对个体利己本性阐释的基础上,一度被引申为对商业主体逐利的有力批判,而在数字时代,批判的矛头又被直指向各个互联网平台。
而这样的名言,总是会被遗忘 “后半句”——“但人类追求私利的行为,客观上却可以促成他人利益的顺利实现,进而增近公共利益”。亚当·斯密真正想阐述的,或许是围绕公共利益如何实现的经济思考。
经济理论伴随着复杂的商业社会在不断进步,关于利益、公私与个体(无论自然人还是商业组织)之间关系的辩论,始终还是无法跳脱这一藩篱。而被讨论的对象,离不开电商平台。近乎与国内市场同步崛起的中国电商,无论是千禧年前后的草莽争雄,还是移动互联时代的多元并放,舞台上不缺灯光,也不缺主角。
5月22日晚,拼多多美股盘前涨幅扩大至7%,报155美元/股,总市值达2150亿美元。
当日晚间,拼多多发布了第一季度财报,营收868.1亿元,市场预估768.6亿元,同比增131%;调整后净利润306.0亿元,市场预估155.3亿元,同比增202%。财报还显示,第一季度拼多多研发费用29亿元,同比增长16%。
生于竞争、长于竞争的拼多多,总是如此出人意料。无数人拿着放大镜审视它的模式、逻辑与价值,并得出自洽的答案。而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首席执行官陈磊在一季报发布后电话会议上,发出了内部的声音:公司会持续专注长期价值创造,以及企业内生价值的增长。
而回顾拼多多飞速狂奔的9年,就更能理解2018年拼多多上市前的那封致股东信中所作出的预言:“拼多多将是个勇于投资未来,立足长远的公司。它有时可能看起来激进,有时显得过于保守,但它其实都是因循一个简单的一贯逻辑,那就是专注于这个机构的内在价值 。”
6年之后,“内生价值”的再度出现,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把解读拼多多的钥匙。
一、本分:“若在不安中醒来”
拼多多的价值观中,一个核心关键词就是“本分”。基于本分,拼多多将自身生存的基础定义在“为用户创造价值”——这样的说法在其各类公开发声中屡见不鲜。甚至于,在最初的那份致股东信中有过这样一个期许:“我希望我们的团队若在不安中醒来,永远不会是因为股价的波动,而只会是因为对消费者真实需求变化的不了解,以及消费者对我们的不满意乃至抛弃。”
从电商企业的角度来说,拼多多的确恪守住了“本分”:唯一的赛道只有电商,无论直播、短视频抑或其他,都只是平台助力电商经营的工具。新开辟的业务如多多买菜、多多跨境战绩十分耀眼,底色却依旧是电商领域的延展。
而在用户价值方面,拼多多从起家的拼单模式,再到行业内首创“百亿补贴”玩法,以及陆续被其他电商平台跟进的“仅退款”服务等等,不同时间端交付的不同用户体验,其本质是对于用户需求的定向满足。
拆解其演进过程,无非从平台维度实现“实惠”与“服务”的价值内生。实惠,是实实在在的优价好物,唤起了当下如火如荼的价格普惠化;服务,是用户的消费体验,是人与平台之间的信任。
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里,拼多多依旧朝着这两点发力。一方面是让实惠更“多”。比如今年初的年货节,除了传统的借助百亿补贴、万人团与多人团等等常规活动外,拼多多还投入超30亿元的站内资源和红包优惠持续让利。而很有意思的点在于,拼多多成了许多商家新品的首发阵地,如伊利的龙年限定产品,配合营销活动销量一度突破百万,成为用户新消费场景的选择。
另一方面,是让服务更“好”。以物流配送为例,新疆等所谓偏远地区不包邮一直是部分用户网上购物的痛点所在。不是不能解决,而是成本无法覆盖,物流需要更高的触达成本,尤其是末端配送网点和用户之间的最终匹配时长,往往以天计算。
拼多多的方式,是在新疆实现了快递包裹免费送货进村,将末端网店与用户举例缩短到2公里内,有效让签收时效被压缩到24小时内。现实情况是,今年以来,新疆区域内超过一半的村域都能够体验到“包邮到家”的便捷服务。与之对应的,自然是拼多多在这些地区订单量的快速增长。
而多实惠与好服务,也可能叠加。在全国促消费将“以旧换新”作为重要抓手的背景下,拼多多携手三方服务平台,围绕常见的手机、数码、家电等类目为用户提供“以旧换新”服务,且换新对象支持百亿补贴热门商品。
如此看来,拼多多似乎一直在干苦差事,尤其是一些并不会带来短期利润的“笨办法”。这不符合商业个体自我增值的本能。但如果调转角度,就不难理解拼多多的追求,是更长期的价值。
这更符合拼多多一贯以来的价值追求。回首看去,6年前,拼多多上市前后面临的市场环境,是需要满足更多数人的消费需要,诸如拼单、百亿补贴的本质就是以惠利的方式,激发消费需求,从而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而一路走来,在存量时代的当下,拼多多认识到了用户需求的变化。在消费需求的满足之外,存量时代下的用户们,开始为用户提供更有“消费者尊严”的商品供给与服务。
多实惠、好服务,为用户创造的价值,就是平台内生的价值。在更长的时间周期再看,此前放弃的短期利益,反而成为其更快速生长的助力。
二、身份:公众机构、电商平台与商业社区
拼多多的定位始终是电商。而电商作为商业形态,核心在于是社会消费的撮合与履约。这让作为载体的电商平台,天然具备很强的社会性。
走向公众,也是每一个平台之所以称之为平台的前提与必然。而有意思的点在于,拼多多更愿意将自己定义为一个独立的公众机构,一个“为最广大用户创造价值而存活”,且“具备独特社会价值”的公众机构。
除了消费需求方面的匹配,拼多多为自己厘定的社会价值中,农业是无法绕过的一块基本盘。就其平台战略性动作来看,在百亿补贴之后,拼多多的第二个百亿项目是“百亿农研”,旨在助力农业发展,这也占据了拼多多相当部分的研发费用。
整体来说,拼多多的科技创新方向,是通过技术创新打磨供应链能力,推动供应链降本增效。而这种研发拼多多还在持续投入。前面已经提到过,2024年第一季度拼多多研发费用29亿元,同比增长16%。而此前其已经连续两年研发投入超过100亿。
从商业角度看,农产品整体线上化渗透率并不高,其痛点就在于产业源头数字基建的缺失,以及供应链能力的不足。而拼多多在供应链能力的发力,成为农产品线上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之一,诸如生鲜冷链物流等基建设施与技术的完善,让农产品出村进城的“上行”成本持续下降。这反而成为拼多多支撑其电商价值的新支点。
而拼多多对于农业领域的深耕,还在向着更深处去。同样是在第一季度,拼多多支持举办了多项农业科研赛事,又携手高校团队推出“科技小院”计划扶持高质量农业科研项目,从源头助力农业转型。与此同时,其“农云行动”在持续深入安徽、云南等多地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带,提供电商专场培训与一对一定向指导,鱼渔皆授。
如果将发力农业作为拼多多电商撮合与履约价值的延伸,那么多多买菜的“二次创业”则是其业务方面的延展。农业的持续投入降低了多多买菜的物流履约及采购成本,转而成为平台的内生价值,惠及农民和消费者两端。而不追求短期利益的投入,反而形成较为深厚的行业壁垒,又无疑是“用户价值”逻辑的延续。
就结果来看,目前多多买菜已覆盖国内除西藏外的30个省级行政区,提货点开进了全国70%的行政村。这也印证了拼多多专注长期价值创造、积累内生价值的正确性。
除此以外,拼多多作为平台的另一面,是由众多用户、商家、服务商与平台共同组成的商业社区,互相依存又同生共长。也无外乎拼多多第三个百亿项目会是“百亿生态”。在完成用户需求的基本满足与平台基建的初步完善后,“百亿生态”的出现,本就是为优质商户和商品提供的资源倾斜,从而助力优秀商家获得高质增长,提升平台整体的生态质量与效率。
百亿补贴、百亿农研、百亿生态……几个百亿项目背后,还有各类不同维度的投入辐射。而6年走过,一个看似悖论的情况出现了,不追逐短期利益的拼多多,反而连续获得意料之外的增长——在本次一季度财报中,营收增幅超过1倍,高于市场预估。市场反馈,印证了拼多多专注长期价值创造、积累内生价值的正确性。
三、对话:时隔六年之后
最初的那份致股东信,是拼多多对自己未来形态的一种预设,或者说期许。时值其创立三年,上市前夕。之后,拼多多以出乎行业意料的方式迅速崛起。
而在当时,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拼多多能够迅速成长却未曾昙花一现的关键在于,所谓“实惠”并不是营销噱头式的策略,而是能够为此前未曾被覆盖的广袤群体,实际交付的真实价值。
自定义为公众机构的拼多多,切实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而在过去的六年里,又以更符合市场发展与社会需要的方式,用同样的商业逻辑一一作出回应。这一场无声的对话里,这六年的经营动作是解题思路,财报的亮眼数据是阶段性答案,再度对外展示出拼多多的底色。
需要认识到的,电商行业在历经玩家大洗牌、模式再创新的几轮席卷后,开始了“二次发育”,竞争和机会都在加速涌现。而陈磊在电话会议中的原话,证明了拼多多本身并不焦虑。“公司业务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有波动的。但我们相信,只要持续专注长期的价值创造,所有业绩波动最终都会回归我们不断积累、增长的内生价值。”
逻辑正确,方向正确,结果正确。而拼多多的实践与状态,又为商业利益与社会价值如何平衡的命题思考,提供了一种持续在演进的新样本。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