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万股引发的“血案”,600亿硅业巨头董事长因0.11%股权纠纷被举报,合盛硅业家族持股近80%

更新时间:2023-11-15 00:38:31作者:无忧百科

130万股引发的“血案”,600亿硅业巨头董事长因0.11%股权纠纷被举报,合盛硅业家族持股近8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贝贝 见习记者 何一华 北京报道

吃瓜,浙江一名富豪董事长被实名举报!

日前,合盛硅业董事长罗立国被前总经理方红承举报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关于事情的源头,股权纠纷一事,双方各执一词,上演了一出罗生门。

为了解事情真相,《华夏时报》记者联系到了方红承表弟童建彭,对方表示,股权纠纷一共涉及130万股,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合盛硅业,董秘办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经历董事长被实名举报事件后,合盛硅业两日股价共下跌3.19%,截至11月14日收盘,股价报收55.50元/股,市值为656.1亿元。

股权纠纷罗生门

11月12日,在“方红承冤案家属”公众号上,署名为“孙丽辰”的作者,发布了一篇《实名举报浙江千亿富豪罗立国:以搬迁上市企业要挟市领导干预司法、陷害忠良》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关注。

文中称,方红承原系合盛硅业总经理,在合盛硅业工作十年之久,2018年12月,方红承离职后,罗立国一直拒绝兑付上市前即已签订协议,给方红承应得的公司股权。

根据文章的爆料,2015年9月,罗立国通过持股平台公司与方红承等经营团队骨干成员签订股权激励协议,约定公司成功上市后兑现相关股权权益。2017年1月因担心方红承跳槽,罗立国将其名下的部分股权有偿转让给方红承,并由罗立国代持,这笔股权属于方红承的投资。

随着事情的持续发酵,11月13日早间,合盛硅业发布澄清公告,就相关问题进行回复。公告指出,罗立国为了鼓励方红承能够长期服务公司,与其约定,在满足全职勤勉服务于公司满五年、不损害公司利益、不与公司同业竞争等条件后,给予一定数量股份增值的现金奖励,条件不成就则方红承不享有任何权益。

合盛硅业方面称,双方形式上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但方红承实际没有支付过对价,相关股权也未过户。事后,方红承不足两年即从公司离职,且公司经自查发现其涉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违法行为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因此认为方红承不满足奖励条件。

由于双方在股权纠纷一事中各执一词,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合盛硅业,公司董秘办表示,“股权纠纷的事情不方便讲,一切以公告为准吧。”

11月13日午间,一个名为“浙股”的公众号发布一篇名为《方红承:愿天下再无“卸磨杀驴”的惨剧》的文章,方红承在文中表示,2015年股权激励事件中,自己的股权激励数量为30万股。

为确认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记者联系到了方红承的表弟童建彭,对方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浙股”公众号内容属实。此外,关于2017年股权代持事件,涉及数量为100万股,“本来是126万股,后来方红承要买房子嘛,就要回去26万股。”

根据童建彭的说法,股权激励和股权代持两项加起来一共是130万股,记者查询到,截至2022年底,合盛硅业总股本为1182206941股,也就是说,本次引发关注的股权纠纷中股票数量占总股本的比例约为0.11%。

董事长家族持股占比78.59%

2023年三季报显示,合盛硅业前五大股东分别为宁波合盛集团有限公司、罗燚、罗烨栋、富达实业公司、罗立国,持股比例分别为46.24%、16.28%、15.18%、3.72%、0.89%。

天眼查数据显示,合盛集团三大股东分别为罗烨栋、罗燚、罗立国,持股比例分别为57.3537%、24.9263%、17.72%,合计持股100%。记者了解到,罗烨栋、罗燚为董事长罗立国子女。综合来看,截至三季度末,合盛硅业董事长家族持股比例达到78.59%。

刘志耕告诉记者,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高,说明大股东对公司很有信心,在重大问题上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决策时间短。

有意思的是,合盛硅业最近两次定增均由董事长子女罗烨栋、罗燚全部认购,并未引入外部投资者。

2020年5月19日,合盛硅业发布定增预案,定增价格为18.88元/股,募资金额25亿,2022年5月20日,公司再次发布定增预案,定增价格为66.3元/股,预计募集资金70亿元。两次募资金额95亿元,全部由实控人子女认购。

定增的钱是哪里来的?记者就此致电合盛硅业,对方表示自己是新来的,定增股份的事情不太清楚。

记者注意到,合盛硅业实控人家族股票存在质押情况。根据公司11月11日发布的股票质押公告,合盛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罗立国、罗燚、罗烨栋直接持有的合盛硅业股份中处于质押状态的股份累计数为 421973800股,占其合计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45.42%,占公司总股本的35.69%。

关于上市公司质押股票的资金用途,知名财税审专家、江苏四维咨询集团首席咨询师刘志耕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用于弥补公司融资难,以缓解公司现金流不足的问题,从而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二是可以用来扩大经营规模,如用来投资新的生产经营项目。

需要指出的是,合盛硅业定增时市场存在较大争议。有投资者统计,2021年6月25日,25亿定增完成时,投资者账面盈利达到253%;2023年1月19日,70亿金额定增完成后,浮盈金额达到26亿多。彼时多有“利益输送、打折买股”的声音出现,但是前一轮定增限售期满后,合盛硅业实控人子女并没有做出减持动作。定增前罗立国家族持股比例76.43%,定增后达到78.59%。

一体化路上“狂奔”

公开资料显示,合盛硅业主营产品为工业硅和有机硅,工业硅是多晶硅的主要原材料,成本占比为30%-40%,通俗的说,合盛硅业处于大全能源、通威股份等硅料企业的上游。目前,合盛硅业正朝着一体化方向布局,是业内唯一同时具备工业硅、有机硅、多晶硅、光伏组件等全产业生产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2023年三季报显示,合盛硅业实现营业收入198.86亿元,同比增长8.81%,归母净利润21.85亿元,同比下降52.03%。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9.49亿元,同比增长50.67%,环比增长28.02%,归母净利润4.02亿元,同比减少60.15%,环比减少48.4%。

在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对公司一体化策略提出质疑,表示组件价格降低到1元左右,公司是否应该重点做好某一环节。记者也就此以投资者身份询问董秘办,对方表示“公司之前处于比较上游的位置,进军光伏全产业链也是考虑到成本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但是光伏企业还在大力扩产,一体化布局的公司也越来越多。

对此,上海有色网史真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是由其行业特性决定的,光伏产业链非常单一,多晶硅的唯一下游就是硅片,硅片的唯一下游就是电池片,企业一体化发展是提升公司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能够有效提升抗风险能力。“比如说,企业只做硅片,但是下游电池片短缺,那么做硅片的企业业绩也不会好。”

大家都做一体化是否会造成同质化严重呢?史真伟表示,并不是什么企业都能做一体化的,一体化对企业的技术、人才储备、资金实力、质量都有很高的要求。“我感觉光伏行业有点像手机电脑,每个季度都有新品发布,你搞异质结、我搞钙钛矿,大家都在一体化,但是一体化的路子不太一样。”

隆众资讯光伏分析师方文正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产能过剩更多的是旧的技术产能过剩,新技术产能没有问题。此外,产能出清的过程也是行业大浪淘沙、优中选优的一个过程。

合盛硅业一体化布局也在持续进行中。三季报显示,合盛硅业固定资产219.08亿元,在建工程328.42亿元。公司多晶硅产能规划40万吨、光伏玻璃150万吨、组件20GW、单晶电池片装置20GW等等。

如此大规模扩张,让合盛硅业的财务报表不太好看。截至三季度末,合盛硅业货币资金为16.34亿元,长期借款达到233.26亿元,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63.25亿元,有息负债达到296.51亿元。

对此,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联系合盛硅业,对方董秘办表示,除了新疆东部合盛外,其他的项目贷款都已经拿到了,“后续会跟着公司产业进度进行投放。”

刘志耕指出,从董事长家族股票质押情况及有息负债达296.51亿元的情况来看,该公司严重缺乏流动资金,有可能会因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其固定资产竣工后能够给公司带来较好的收益,则会逐步缓解该公司的资金困境。

在今年5月份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合盛硅业董事长曾表示,“等年底我们多晶硅产品出来,卖10万元/吨就行,即使明年卖7、8万,我们还能赚。我一条线10万吨,人家一条线1万吨,我的运行成本比它便宜1-2万元/吨,它关门我还可以撑着,是这么计算的。”

隆众资讯数据显示,目前多晶硅价格已经下跌至6万元/吨附近,目前价格是否还在公司成本线上方?合盛硅业董秘办表示,公司新疆中部产能还在爬坡阶段,测算的价格没有实际意义,不适合对外公布。

责任编辑:张子鹏 主编:张豫宁

本文标签: 持股  合盛硅业  股权纠纷  公司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