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娃“鸡”到顶尖高中算不算成功?北京初代鸡娃王食欲这样说......

更新时间:2023-11-16 10:31:00作者:无忧百科

把娃“鸡”到顶尖高中算不算成功?北京初代鸡娃王食欲这样说......



“鸡娃”是这几年的新词,但出生于1995年的王食欲却说,她也是被“鸡”大的,并以北京第一代鸡娃的身份,出了一本书《妈!那是我的人生》,讲述了自己被“鸡”的那些年的经历。



小学、初中阶段的王食欲,上下学路上都要抓紧时间学习;学习之外,兴趣班补习班几班倒,该有的“鸡娃”要素一个不少。

“鸡”出的结果是:高中顺利考上北京四中,大学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导演,随后去往伦敦大学深造;如今是一名自由职业者,从事写作工作。



她一路名校,有着漂亮的履历和开阔的视野;但从传统“成功学”角度来看,工作却不够“稳定”,人设不够“精英”——正如她自己所说:“我都被鸡到北京四中实验班了,也没有出人头地啊!

对于该不该“鸡”娃,如何“鸡”娃,“鸡”娃的尽头是什么?我们没有标准答案。但通过王食欲的故事,也许让我们对“鸡”娃有新的认识,学到一种更为科学的“鸡”法。



“虎妈”的勤奋与温和

“鸡娃”实在不好意思耍叛逆

王食欲出生于1995年,在她身处的环境中,氛围已经是每个小孩都很着急地去学习,所有的人看起来都有很大的学业压力。

就像韩国一些纪录片中,学生每天到晚写卷子那种感觉”。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王食欲还是母亲,都像被某种神秘力量裹挟着往前走。



韩国高考题材纪录片

在中小学阶段的兴趣班这件事上,母亲柔和的教育方式和以身作则的态度,让王食欲并不排斥各种兴趣班。

第一次兴趣班,是在她四岁时,爸妈为了让她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买回了一台古筝。母亲没有说你必须学,而是:“拜托你去试一试嘛”

就这样,从四岁到十三岁,王食欲学习了将近十年的古筝。王食欲学古筝期间妈妈也没闲着,在陪女儿练琴之前,她会先练习指法。“虎妈”和“鸡娃”共同努力的成果是,13岁时王食欲考到了中央音乐学院八级

除了时间成本,付出的还有巨大的经济成本:王食欲最后一位古筝老师的收费价格为每小时1500元时——那可是近20年前。


王食欲和古筝老师

进入小学后的生活更加忙碌,四年级以前,她每周六都会去青少年宫三班倒:早上华数课,下午古筝课,晚上英语角。除此以外,还学过一年的芭蕾、一年的跆拳道和一年的工笔水墨以及一年的素描。

四年级以后,妈妈给她报了奥数班,她开始在各个中学包办的小学生教辅班穿梭。

尽管如此,碰到北京实行第一年电脑派位的王食欲,还是失去了进重点中学的机会,转而进入一所民办外国语学校念初中。初中三年,她感受到了良莠不齐的生源水平对学校教学产生的巨大影响。

这是王食欲“自鸡”的开始——她拼命学习,上学放学路上的耳机里永远是英语听力;主动要求报辅导班,周末都泡在学而思、新东方、金钥匙、龙文教育等教辅机构里。



在这个过程中,王食欲的妈妈完美地履行了“虎妈”的职责:不辞辛苦地陪女儿一遍一遍学鸡兔同笼和火车追及问题。为了能让女儿记住公式,她又学鸡叫,又学兔子跑;还拿着筷子当火车一遍一遍演练啥叫相遇啥叫追及,为啥火车车身的长度也很重要……

女儿学过的东西,她都学了一遍。不仅如此,她陪着女儿去图书馆自习、辅导时,还顺手考下了多个工程师资格证。

面对母亲的勤奋,王食欲实在不好意思叛逆和反抗。她说:“她让我学,我只能乖乖地学。毕竟她都能做到,我凭啥不行?”



放松时的业余爱好

竟成北京四中敲门砖

进入初中后,休学写小说这个念头成为王食欲的一个“叛逆”愿望。初中三年,王食欲大概每天只能睡六个小时,写小说是她唯一放松的方式。

听女儿说要休学写小说,妈妈心里咯噔一下,看着她说:“妈妈劝你读读《梵高传》。读完了,咱们再讨论你休学写小说的事情。”

然后,把那本欧文·斯通的经典传记小说递给了她,同时把她写的长篇小说《凉烟》和发表了她文章的杂志拿走了,并跟她说:“时间紧迫,就一个月,你必须看完《梵高传》。与此同时,妈妈保证看完你的小说,然后咱们交换意见!但这一个月,学习不能落下,成绩不能下滑!”

休学当然是没有休成,但母亲没有一味地打压女儿兴趣爱好的做法,甚至信守承诺读完了女儿的长篇小说,并给出“读后感”。

这让王食欲接受母亲希望自己走更“稳妥”那条路的做法,随后,继续将写作和学习同步进行。



所幸,这些放松时写下的文章让她受到了北京四中道元班的青睐。在四中的三年,她目睹了全国最好的高中的顶级素质教育。

那时候的四中追捧素质教育,从不要求学生上晚自习,甚至经常下午三四点就放学了。一周五天,每天都必须有体育课,到了高三也是如此。

放学后有各种各样丰富的社团活动,比如桥牌俱乐部、合唱团、模拟联合国、文学社、戏剧社、天文社、观鸟社等等。

作为素食主义者的王食欲拒绝完成课堂上的解剖实验,生物老师同意了她的请求,允许她自学这门课程;

在美国交换期间,她一边上学一边写一本散文集,讲述在美国做交换生的故事。回国后,散文集被出版——在她们班一共18个人,有三个人都在高中时出书了;

高中时和同学走了五个省份,拍了一部尘肺病题材的纪录片。并通过慈善筹款获得了五万块钱,支援农民工友做了洗肺手术。



四中让王食欲看到了更多的选择,感受到了个人意志被尊重。

但即便在素质教育最顶尖的中学,“道元班”也不过是一小群人的“光鲜亮丽”。

一名校友告诉王食欲:“在四中每届有四五百人,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去常春藤,也没有去清华和北大。他们去了其他那些没那么有名的高校,然后努力毕业、努力实习、努力找个会计师事务所、律所、互联网大厂,赚一些在北京刚够生活的工资。

到了30岁,我们还得想办法抓个人结婚、凑个首付买房、生孩子,还房贷、代购一个贵一点的奢侈品包去参加同学会......这是我们这些普通学生的人生。”

这也让王食欲开始思考,四中于所有“鸡娃”家庭来说已是教育高地,但不同人经历的不同四中生活又该如何去定义他们的成败?是否真的存在绝对的标准来评价教育这件事?



你觉得孩子离经叛道

实际上他们更适应当下社会

三年后,王食欲没有像其他四中同学一样出国留学或者冲刺清北名校。相反,选择了一条看起来“离经叛道”的路线: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开始学习拍摄电影。

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编辑、作者,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她最初的爱好。但这按不少家长的理解,可以看作“自由职业”或者……无业。



看似”离经叛道“的选择,在王食欲看来是每个孩子都应该有的“定制化准备”

她回忆起北京四中的前校长刘长铭老师曾说过的话: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

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以工业流水线般整齐划一、高效生产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填鸭和鸡娃教育,恐怕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失去了教育最重要的一块拼图——发现每一个孩子最独特的地方、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人生的支点、为每一个孩子的职业生涯做好属于她的定制化准备。

忽略孩子自我意志,帮他选择一条看似光明的大道,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懒惰。



不知道家长们是否听过“剧场效应”,一个接一个站起来,可明明大家坐下时,是都能看见银幕的。

“就好比考试成了我们的升学出路,加班成了我们的绩效考核标准,”王食欲说到:“我们最终只能用肉体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如今的她常常和身边80后有孩子的朋友聊天,她更希望年轻的家长们让孩子多尝试,多看看,音乐、戏剧、体育、计算机都可以。

“许多家长都喜欢用一种曲线救国的方式,比如你先去学金融,等赚了钱了再去干嘛干嘛。但所有的曲线救国在我看来都是浪费时间。”



孩子如果不喜欢这件事,就是干不好。

她以自己的专业为例,不少家长可能觉得艺术院校出来大多养不活自己,实际上专业水平在线的前提下,艺术专业生挣钱并不比所谓的“好找工作”的专业的毕业生少。

在职业发展上,现在的年轻人和上一代父母焦虑的点已经完全不同。

父母担心60岁退休后,是否能按月领到工资;

现在年轻人即便在大厂做得特别棒,年薪几十上百万,买了房车,家庭美满,也会担心自己过了35岁被裁员,没活儿干。

在她看来,金融、计算机这类大众的学科或许能让孩子有口饭吃,但如今的世界变化很快,这个饭碗能端多久没有人清楚:“与其让他在变动的道路上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为什么不让他在变动的道路上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呢?”

所以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30岁的当口就开始寻找其他的可能性,做自媒体、给人算命、咸鱼上卖设计、接外包工作等等——这家长眼中的“不稳定”行为,实际上才是真正靠“一技之长”吃饭的稳定工作。



在王食欲看来,孩子的生涯教育应该优先于知识教育

在“生涯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们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孩子们会比家长更适应目前的社会,他对于社会的掌握往往比家长所了解得更加多元。

不要关闭孩子了解世界的窗口,哪怕是短视频。同时也多让孩子和同龄人,以及大他三五岁的哥哥姐姐多交流,他们会成为未来互相帮助的最大力量。

王食欲是无数“鸡娃”教育案例的其中之一,现在看来,我们仍然无法用单一的标准来定义她的成功或失败。

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她的升学路径难以效仿——这要求孩子学科学习和素质教育“两头卷”。她也坦言自己属于“幸存者偏差”,或者说,所有进入了名校的孩子都可算作“幸存者”。

对家长来说,“躺平”是比“卷”更难的决定。但如果注定要“卷”,注定要“鸡”,或许我们可以像王食欲的妈妈那样,始终站在孩子的身边,和他共同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和方向。

精致的“鸡娃”教育只能让孩子成为体能优秀的赛跑选手,跳出独木桥思维,早日找到属于孩子自己的赛道才是最保本的“卷”法。

参考资料

·王食欲/永爱《妈!这是我的人生》

·vista看天下:《北京第一代“鸡娃”,给大家讲讲内卷教育的切肤之痛》

文丨嘻排版丨阿乔

本文标签: 鸡娃  高中  初中  韩国  王食欲  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