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跌5年,卖房还债!2024最“老实”国货,为何敢自曝家丑?
2024-01-03
更新时间:2024-01-03 14:31:20作者:无忧百科
上周的考试成绩出来了,果然如我所料,很不理想。
为了防止生闷气伤身体,我赶紧去拖地搞卫生,用沉迷家务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初中经常考试,为啥我对一次考试成绩这么敏感?
话说我天天叭叭叭地说个没完,基本都在劝家长把心放宽,为啥自己这会儿心就这么小了呢?
其实,我敏感的不是成绩,而是成绩背后始终难以解决的问题。
初中以后,每次周日发任务表,下周的安排都是明明白白。
如果有考试,考什么老师也都会说的清清楚楚。以考代学,老师是在告诉你怎么通过复习来实现学习的阶梯式进步。
最开始,我都是把任务安排打印出来,给娃,让他放到书包里。
毕竟如果有考试,哪怕当天中午有空看一下笔记或者课本,这都是好的学习态度呀。
然而,娃每次都是把任务表随手一丢,根本不看。
因为考前从来不复习,所以他的考试结果都很揪心,忽上忽下,就像坐了过山车。
后来,为了他能上点心,我都是在考前一晚上告诉他,你们明天有什么考试,你复习一下呀。
当然了,在玩了游戏、吃完“满汉全席”后,他的学习时间经常不够,能做完作业就不错了,根本就不可能有时间复习。
如今,马上期末考了,我看着真着急,就想push他一下。
上周某晚,我说你明天必须留一点时间,复习语文,后天要考试,咱们把基础知识过一下。
但是第二天我生病了,根本起不来床。督促娃复习的任务就由爸爸去完成。
爸爸很配合,工作忙了一天,还愿意陪娃,怎么说也是个合格的老父亲呀。
当晚,父子俩其乐融融地复习了20分钟,就收工睡觉了。
今天一看考试结果,悲剧了。
我把老师发的成绩截图发给爸爸,他一直没有反应。
以我对他的了解,他不会觉得孩子和自己有问题,反而可能会觉得我多事,“不就是一次考试吗?”
呵呵哒,很多爸爸都这么豁达!
(原谅我经常写文挤兑爸爸们,然鹅,推荐家里其他人加入会员,以及年底提前交会员费的都是爸爸:)爸爸们的优点很多,这里属于挑刺哈)
这就是我,一个鸡娃老母亲经常要面对的无力感:
拖着一个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加上一个总是不了解形势,反应滞后一拍的爸爸。
只能自己惊涛骇浪地神伤,让那俩人觉得莫名其妙。
这也是很多鸡娃老母亲需要面对的困境。
孩子和爸爸多半不知道初二形势的严峻,或者知道形势严峻,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转化成具体的行动,但是他们又不愿意被“控制”。
嗯,费力又操心的我们,被定义为“控制”,真的挺委屈的。
昨天看了一个初三娃家长发的帖子,深深共情了她的无力感。
一个从小兢兢业业培养规划认真负责的老母亲,面对一个14岁习惯一片混乱的初三男孩子,担心着急,却毫无办法。
如今的升学考试,退一步海阔天空,但也可能就此踏入深渊。
孩子习惯不好,不够踏实和努力,我一直觉得这种情况是因为在孩子小时候,我们没有更加用心地培养导致的。
孩子如果小一点,或许一切都来得及,或许情况会不同。
但是早上我遇到一个熟人,她家有俩男娃,都从小就用心培养,开发思维,带着运动、培养习惯。
但是老大尚可,老二就一言难尽。
我们听到父母们对孩子各种不满的时候,总觉得是父母的问题,尤其是“爱与自由”的理念普及了之后。
而实际情况是,父母们可能是用尽全力之后感到无能为力了,才会坦然地说出“随他去吧”这句话。
因为这宣告了我们养娃育儿的某种失败。
而人,其实是不愿意承认失败的。
我们以为,只要自己尽力,孩子长大是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实际上,随着孩子长大,我们心中的各种期待一个又一个地破碎,最终不得不承认,人算不如天算。
有些事情,你就是无能为力。
一颗争强好胜的心,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褪去虚浮,开始勇敢面对现实,接受孩子是独立个体,差异显著,努力不一定就有好结果。
越发觉得女性的不容易,爸爸们有更广阔的世界,可以以事业工作之名,不管孩子。
妈妈们不管自己工作如何,孩子的事情都脱不了干系。
在夫妻关系之中,现在出来很多所谓的心理学课程,主打pua,告诉你既然改变不了对方,那就改变自己,这样能让自己舒服些。
这种洗脑,就像做手术打了麻醉药,刀切在身上都感觉不到痛。
在亲子关系中,因为爱,也因为基因里面托举下一代的本能,妈妈们会自动把自己调节为永远在进行自我反省的一方。
努力-打脸-生气-反思-更努力,如此循环往复。
经常有会员家长私信我,说高老师,你是我们的光,看了你的大实话,我们就不那么焦虑了。
实际上,我经常会很沮丧,但我努力回避去看清很多事情的本质,不让自己太清醒明白,这样才能无脑地快乐一点。
确实,改变不了外部环境,就只能麻醉自己。
老公孩子都是身外之人,孩子有自己的人生命运,我们只能尽力去影响,但是很难彻底改变,习惯就好。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每一次考试成绩的时候,就会特别焦虑。
就像开车,你看的距离太近,容易颠簸出车祸。你把眼光看的稍微远一点,这时候就能开的比较稳。
带孩子也一样,少看太具体的东西,多看看整体,焦虑就能缓解不少。
当然,如果你现在是个80岁的老奶奶,走过了生育培养一个孩子的全流程,再去看40多岁的妈妈们的各种焦虑,你会淡淡地说一句:
“你们的这些焦虑都毫无意义”。
唯一有意义的是过好当下的每一刻,这一刻的轻松快乐都是真实的。
说来说去,鸡娃也不过是生活体验的一部分。
生活本身最重要。所以,我们还是要回归正常的生活,不要为了鸡娃过度牺牲丰富人生体验的机会。
孩子怎么都会长大,端着他自带的饭碗行走世间,就像我们现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