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校长突然辞职,创史上最短任期纪录!曾身陷“学术抄袭”丑闻......
2024-01-04
更新时间:2024-01-04 08:32:14作者:无忧百科
Diana拍摄,受访者供图
我们习惯将拿到名校录取的offer来作为一个故事的结尾,就像“王子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事实上,是否能驾驭海外留学的柴米油盐、人际关系、学业压力,才是另一场挑战的开端。
本文作者:沈眉庄。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孩子能申请到一所排名靠前、专业有前景的美国顶尖大学,是很多留学家庭最渴望的事。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大家纷纷在标化考试、背景提升、GPA上下功夫。海外升学越发演变成一场变味的“洋高考”,倡导个性化的国际化教育,异化成没有尽头的“军备竞赛”。
即便在这种模式下,我们也不乏听到“六边形战士”被多所名校“脆拒”的案例。哪怕进了名校,也有不少成绩优秀的孩子,会出现各种不适应。
Diana拍摄,受访者供图
难融入美国课堂的自由讨论,沦为同学眼里的“书呆子”;自由带来的“副作用”,挂科、逃课,乃至被退学;由于无法适应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抑郁、焦虑、深受情绪困扰……诸如此类案例不绝于耳,让人思考国际化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什么?
拿到offer的那刻,绝不是教育的终点。孩子是否能适应海外课堂?是否能够发掘潜力主动成长?是否能够找到长远目标?以终为始规划教育,成为家庭和学校关注的焦点。
Diana拍摄,受访者供图
高中时,Diana成绩并不优秀,甚至可以说是“学困生”。高二时转学狄邦华曜学校后,美式教育让她如鱼得水,最后申请到UICU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2024年USNEWs排名35位)新闻专业。
图源:UIUC官网
不仅如此,她作为班上唯一一名中国学生,啃下了大二、大三学生才选的高难度课程,并取得了全A,学期3.92绩点(满分4.0)的成绩。
回顾自己在美国留学的4个月,Diana意识到美国大学选拔标准,和国内国际化高中培养人才目标存在错位。
“卷标化成绩是没有意义的。”她说,比起我们在意的一分、两分,能否在美国大学脱颖而出并“幸存”下来,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被我们忽略了。
Diana在狄邦华曜学校,受访者供图
*为方便阅读,本文以第一人称撰写
视频:Diana升学心路
傻眼!
班上只有我一个中国学生
我出国前英语还是很不错的,从小读双语学校,狄邦华曜学校也是美式课堂,对于英文授课并不陌生。而且UIUC的中国留学生含量特别高,我本来以为适应大学学习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当我走进新闻学系的教室时,就傻了眼:一个班25个同学,我是唯一的中国留学生!英文再好,也比不上人家英语母语,更不要说用英文采访和写作了。刚开始真的很崩溃,同学们的语速太快,我听不懂、也插不上话。
而且,刚开始我并不知道,美国大学很多热门课程是要拼手速抢的,我第一学期因为时差原因,错过了第一轮次选课时间,等到第二批选课开放时,留给我的选择就不多了!
我也不想被动等到开学,别人退课再去补位,就硬着头皮选了2门难度比较大的课程——Human Biological Variation和Intro to Health Communication,但实际上,这两门课在我高中阶段的生物和人文课上,就涉及到相关内容。
Diana拍摄,受访者供图
总之,刚去的第一个月,我压力挺大,生怕自己能力不行,生怕小组活动会参与不进去。
如果是过去的我,我应该会很内耗吧。我高中前受到的教育是“打压式”的,大家对错误的容忍度很低。如果你做错了,老师会很严格地批评你,同学也不太愿意跟你合作,觉得你拖了团队的后腿。长此以往,你一旦觉得自己没把握的事情就不敢做,错过很多机会。
但狄邦华曜学校不是这样,或许美式学校文化就是如此。大家都觉得做错是很正常,再做一次不就行了,这种“松弛感”大大缓解了我的焦虑。
Diana在狄邦华曜学校,受访者供图
到了美国,我发现外国同学更是将“不怕犯错”做到极致!跟美国同学的沟通时,我说自己是来自中国的学生,他们大部分都是伊利诺伊州的本地学生,还一个劲地夸我非常有勇气。
我担心自己说英语有口音,他们告诉我:口音、语法一点都不重要,我们彼此能聊天,就没有任何问题。在同学的鼓励下,我越来越敢展示自己不够流利的英语,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
如果说在狄邦华曜学校,羞涩的我渐渐地变得勇敢表达自己、展示自己。在美国,我简直掉进了E人的“海洋”,变得越来越E,脸皮也越来越厚。
Diana拍摄,受访者供图
我们新闻学专业课的作业是采访一名陌生人并写稿。我对这个作业实在太没底了!首先我对采访还不那么熟悉,其次还要用英语对话,再者说我也很害怕被陌生人拒绝。
我在脑海里过了一遍自己接触过的陌生人,想起我曾经在学校附近遇到的一位老人家,他自学汉语,想要跟我练习口语,彼此加了联系方式。我鼓起了巨大勇气,给他打了电话,问他是不是能够接受采访,没想到他爽快答应了。
我对他进行了40分钟的英语采访,跟他聊学习中文的动机、途径和方法,最后写了一篇报道。后来我才知道,同班同学很多也做不到去采访“陌生人”,他们绝大部分采访了自己的家人,而真正采访陌生人的,连同我在内也就3名同学而已。
我依然不习惯美国校园的“派对文化”,比起夜夜笙歌,我更享受一个人拿着相机到处拍照,或跟三五好友说走就走去拍摄星空。我意识到:融入,并不是一定要跟大家玩在一起,有一样的兴趣爱好。融入,是指这种文化能让你感到舒适。可以玩在一起,不玩在一起也没有任何人会指责你。
Diana拍摄,受访者供图
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合群的女生,在狄邦华曜,他们只会觉得你这个人挺“特立独行”的,你知道美国文化中最不缺“特立独行”的人,渐渐地我释怀了,觉得这挺酷的。
Diana供图
很多家长会担心美国的安全问题。就我在伊利诺伊州的第一个学期体验来说,我所在区域临近商业街,离教学楼也比较近,几乎不会有不安全的感觉。我在学校食堂吃饭,住在学校宿舍,比起学习上的挑战,生活上其实挺省心的。
内卷?
完全没有必要
在加入狄邦华曜之前,我在一所魔都知名的国际高中W上过一年学。这所学校升学成绩很好,几乎每年都有爬藤成功案例。
仅仅待了一年,我就感受到强烈不适——内卷、紧张、迷茫,周围同学对GPA和分数的渴望,对同伴的提防,让我产生各种负面情绪。
我身边的同学都非常卷,在宿舍里偷偷开灯学习,生怕比别人学少了。我的室友凌晨5点起来学习,自习到晚上10点。高一时,学校还没开AP课程,有同学已经考出了3、4门AP成绩。
你要说他们是为了什么理想、目标在学,并不是的,他们只是很在意大学的排名,想要一个超高的标化成绩,完成完美履历。
Diana拍摄,受访者供图
标化成绩有那么重要吗?去了美国之后我发现根本不是这样的。
我托福成绩并不高,我到了UIUC后发现身边比我托福成绩高的留学生太多了。我们会聊起高中卷标化的场景,为了这5分10分,大家付出了200%的努力,最后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是否有必要?更多 被推着走,被规划的好的人生,我们自己的想法在哪里?快不快乐,以后又会怎样?都是很多人来美国前没有想过的问题。
我初中毕业时成绩挺差的,GPA才2.8(满分4.0),从狄邦华曜毕业时,绩点是4.27(满分4.5分)。成绩上来了,但也谈不上学霸,但那又如何呢?
现在的我,会为了期末考试复习到废寝忘食。我室友说,期末那几天跟我说话,我都听不到——或许这就是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到目标后的转变吧。
我人生第一个分水岭发生在狄邦华曜学校,我在申请文书中将转学经历和体会写了进去,聊到了我的内耗、聊到了我对内卷的看法、聊到了我的“不合群”,这种自省的能力,或许让招生官看到了我的潜力,成为我被录取的原因之一。
Diana的摄影作品
自律
找到方向有多香
在申请大学时,很多同学会冲着排名,为了某所学校去设计活动,做人设的打造。也许在申请时管用,但会造成一些“副作用”,比如说进了某所大学后,发现根本不是自己喜欢的校园氛围,选了某个热门专业后,又完全读不下去。
我对摄影的爱好最初特别单纯,就是想要记录美好,分享生活,很纯粹的文艺女青年。在升学方向上,我很早就想过自己要往摄影方向发展。但具体怎么走,申请什么专业,我是迷茫的。
我在申请季没有找校外的申请机构。原因是,我在校外机构咨询时,聊到自己关于专业选择的困境时,收到的建议更多是提升标化成绩,规划职业前景,规划升学活动……更多是“术”方面的建议,我不想让自己变成升学游戏上的一颗棋子。
狄邦华曜的学校升学指导老师跟我聊了很多,她问我为什么喜欢摄影,怎么规划未来,要不要把摄影作为我的专业。
她发现,我对摄影专业过分“乐观”的认知,会影响我对专业选择的客观性。在她的建议下,我开始关注新闻方向。拍摄对象也从风景,偏向人文。
Diana的摄影作品
总之,狄邦华曜的升学指导老师听到了我内心的想法,关注我的兴趣所在,把我当作一个“人”的发展给我建议,而不只是完成一张扁平的升学成绩单。
这种关注让我的目标感变得更强。我比同龄人更早确定了学习目标,减少了不必要的内耗,更积极主动去学习,最终让我拿到UICU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录取。
Diana的摄影作品
到美国后还有一点很多同学会感到不适应,就是突如其来的、大量的自由。没有教授会管你上不上课、考试成绩如何、如何管理时间,一切都靠自己。如果从管头管脚的学校,一下子到了美国,很可能会放松,甚至放纵。
狄邦华曜学校的管理介于海外大学和国内高中之间,对学生有要求,会关心我们的学习状态,至于你的习惯如何、节奏怎样,你是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就像我学习是要看状态的,我状态不好的时候,宁愿躺平。如果状态来了,我一口气学几个小时都不疲倦,效率会很高。
对我来说,完全自由的美国大学,我适应得就比较快,也容易找到可以帮助我的人。这跟当时在狄邦华曜学校受到的训练也不无关系,学校一直鼓励我们: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要勇敢做选择(Voice和Choice)。
到了美国后,我也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比如选课时找导师沟通,当自己有关于专业、未来方面的困惑时,我向UIUC生涯规划中心的老师求助。虽然我还有很多问题都没想明白,但我走出关键一步,就已经在向前的路上了。
1月13日
狄邦华曜校长分享会
暨校园开放日
- 近距离了解这所纯正的美式学校是如何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教育?
- 探讨什么是着眼当下,放眼未来的教育?
若想咨询或预约其他时间参观学校,
可以扫描以下咨询码
⬇️⬇️⬇️
以上内容包含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