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科技七巨头”四连跌 去年的雄风不再?丨全球连线
2024-01-05
更新时间:2024-01-05 16:08:56作者:无忧百科
文/夏峰琳 编辑/徐喆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诸多跨界追光者开始放弃或削减其光伏项目。然而,观察者网注意到,在一众跨界光伏的公司中,华东重机(002685.SZ)不仅不惧行业产能过剩风险,豪掷80亿投资光伏,而且在转型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刷新了TOPCon电池平均量产效率,将无数深耕光伏行业的大拿甩在身后。
细究之下,华东重机此次坚定跨界光伏背后或与其迫切需要通过转型扭转经营困境有关。观察者网注意到,在“追光”之前,华东重机尝试过多次影视行业等多次转型,但均成效不佳,还造成大额商誉减值,公司在2020年-2022年连续净利润亏损。
为了给光伏事业回笼资金,华东重机还打折出让资产。看似华东重机正在演绎一个绝境求生的故事,但细究之下华东重机的重生之路疑点重重。首先在累亏数年之后,华东重机家底并不雄厚,能否撑起80亿元的投资规模?其次,两大项目产能相同为何投资金额相差巨大?再次,在光伏上下游各环节产品价格下探的背景下,华东重机能否实现原本就高于行业主流的收益预期?观察者网多次致电华东重机证券部,但是截至发稿前,未有人接听。
多次转型失败后,押注光伏
华东重机原本是专门生产集装箱装卸设备的知名企业,产品主要包括各种规格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通用门式起重机和门座式起重机等专业港口装卸设备,2012年在深交所上市。
然而,上市次年,华东重机就遭遇了全球贸易增长几乎陷入停滞的状态,同时国内市场需求也有所减缓,受此影响公司当年利润下滑严重,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7.49%。此后的2014-2016年,公司业绩看起来有所复苏,但是对比历年数据,其主业利润规模已经缩水。
通过并购外延式扩张,是华东重机当时给业绩加量的方法。2016年,公司拟筹划进入影视行业,拟收购中视合利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北京青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交易价格分别为10.40亿元、4.30亿元。
其中,中视合利主要从事影视剧版权交易业务,青阳传播主要从事媒介代理业务、媒体平台销售、企业媒体咨询业务以及品牌与内容互动营销。但在2016年10月,公司宣布终止该项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进入影视行业失败,华东重机并购转型之心未死。2017年4月,华东重机披露,拟向周文元等多位股东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润星科技100.00%股权,由此进入高端数控机床行业。值得一提的是,该笔交易对价为29.5亿元,增值率高达624.98%。
高溢价收购往往伴随着高额的业绩承诺,润星科技也不例外。彼时,公司承诺2017年至2019年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1亿。润星科技也如约完成,2017-2019年广东润星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9亿。
然而随着业绩承诺期的结束,润星科技随即由盈为亏。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润星科技净利润分别为-2.36亿元、-1.58亿元、-1.4亿元及-6702.73 万,亏损金额累计超6亿元。
业绩承诺未完成,华东重机计提巨额商誉。受润星科技“变脸”和主营业务下滑影响,2020-2022年,华东重机连续三年的营业收入同比下滑,从2019年的136.87亿元骤降至2022年的14.76亿元;也连续三年净利润亏损,亏损累计金额达26.6亿元。
对于这个业绩“包袱”,华东重机已经预备将其甩掉。这也意味着,华东重机转型高端数控机床以失败告终。
今年以来,华东重机的业绩仍不乐观。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16亿元,同比下滑31.02%;对应归母净利润亏损约8126.92万元,同比下滑616.67%;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约9195.73万元,同比下滑991.23%。
在此背景下,华东重机将目光投向了近几年热钱不断涌入的光伏行业。今年4月,华东重机成立了无锡华东光能,计划斥资80亿元进入光伏行业。而转让润星科技,主要意图也在于回笼资金拓展光伏电池组件业务,进行业务结构转型升级。
账上3.69亿元,撬动80亿元投资项目?
华东重机表示,为抓住光伏市场技术升级的战略机遇期,计划至2024年建设30GW N 型高效光伏电池片产能,至2025年建设50GW N型高效光伏电池片产能。观察者网注意到,自官宣以来,公司已经披露过两个光伏项目。
一个是位于沛县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总投资20亿元,主要生产“3.5+6.5GW182/210mm”大尺寸TOPCON、HJT电池片。另一个是位于安徽省亳州市投资建设“年产10GW 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60亿元,新建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10GW产能的项目,后者的投资规模是前者的三倍。
就华东重机的财务状况来看,完成上述投资对公司来并不容易。
据华东重机三季报,截至2023年9月末,公司流动资产总额还不到20亿元,其中货币资金余额仅3.69亿元。此外,公司还有短期借款1.42亿。
由此可见,以华东重机当前的家底,想要完成80亿元的投资项目,还有很大缺口。而公司大手笔跨界“追光”扩产也引来了监管的关注。深交所也对其发出问询函,要求说明公司短期内是否存在大额资金缺口及其他相关障碍,是否可能导致有关项目无法实际推进或者进展不及预期的情形。
对此,华东重机回应表示,公司其它业务运营正常,按合同预计有大额货款收回,公司流动资金足以满足。上述光伏项目工程贷款已与几家金融机构谈妥合作,有能力获得融资,短期内不存在大额资金缺口及其他相关障碍。后续光伏项目公司将根据项目实际需求,以各种方式筹集资金。
而项目官宣后,华东重机并未过多披露进展,仅在三季报中透露了最新进度。其中,徐州沛县10GW项目,于2023年7月13日完成首批设备进场,2023年8月8日启动投产,且首期产能由 3.5GW 超预期提升至4GW。亳州10GW项目则在有序推进中。
产业链价格下跌,预期收益对半砍
华东重机虽然转型光伏行业时间不长,但是已经屡屡传来令业界震惊的消息。
据其10月31日披露的三季报透露,公司首期4GW高效N型TOPCON电池片平均转换效率已达25.85%,产品良率已达96%,年度目标为97.5%。仅仅20天后,华东光能微信公众号再传捷报,截至2023年11月18日,公司N型TOPCon光伏电池的平均量产转化效率不断刷新纪录,达到了令业界瞩目的26.1%。
而这一数据几乎将一众光伏行业老兵甩在了身后。根据2023年12月4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跟踪梳理的当下主流企业电池转换效率情况显示,天合光能平均量产转化效率为25.8%,晶澳科技、阿特斯最高量产转化效率为25.6%。
为何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惊艳的成绩?华东重机表示,一方面公司聘请了朱治国、王国文,蒲天,王华,程帝军等多位光伏人才,两一方面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行高效太阳电池的产业化、提效以及降本工作。
不过,市场对于华东重机这一人才队伍略有质疑。而质疑的焦点在于,从上述五位技术人员的背景来看,其光伏人才队伍以以朱治国为核心搭建起来。而朱治国本人在加入华东重机之前,供职于爱康科技。而爱康科技是HJT路线的拥趸。切换至TOPCon技术路线后,短期内仍取得超过通过诸多同行的成绩似乎略显费解。
然而,在技术大牛的加持下,华东重机对于光伏项目未来的收益充满信心。
其中,沛县项目方案显示,公司预计现有厂房2023年8月底2GW投产、2023年9月底3.5GW电池片全部投产,其余6.5GW力争在184亩厂房装修交付之日起6个月内投产;同时预计该项目可实现年开票销售收入100亿元,年缴纳税收2亿元。
亳州项目则预计,自项目公司投产之日起,第一个完整会计年度内实现80%的产量;自第二个会计年度起实现100%产量且每年度实现开票收入不低于100亿元,每年度缴纳税收总额不低于2亿元,吸纳就业总人数不低于1000人。
由于这两个项目都是10GW电池片产能,换言之,华东重机的预期是,项目投产后的每GW电池片带来收入为10亿元。换算过来,电池片价格为1元/W。
与之对比,同期,行业龙头TCL中环(002129.SZ)也发布了可转债募资公告,公司拟募集资金138亿元用于年产35GW高纯太阳能超薄单晶硅片智慧工厂项目和25GW N型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工业4.0智慧工厂项目。其中,TCL中环预计,公司25GW N型电池项目达产后,年平均营业收入约为146.46亿元,对应每GW收入仅为5.86亿元。
此外,自2023年初以来,光伏产业链上下游经历了一轮集体价格跳水,电池片价格由年初的1.2元/W一路下行。
1月3日,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新能源研究中心最新报价, M10电池片主流成交价为0.37元/W;G12电池片主流成交价为0.38元/W;M10单晶TOPCon电池人民币价格为0.46元/W。也就是说,项目还没有建完,预期收入就在5折以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