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前哨丨辉芒微二度撤单IPO:经销收入真实性、市场竞争力受“拷问”

更新时间:2024-01-12 22:07:56作者:无忧百科

IPO前哨丨辉芒微二度撤单IPO:经销收入真实性、市场竞争力受“拷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梓桐 实习生 陈归辞上海报道

近日,辉芒微电子(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辉芒微”)二度发起上市申请后,历时7个多月,再次主动撤单。

辉芒微成立于2005年6月,是一家Fabless模式的IC设计企业,主要从事高性能模拟信号及数模混合信号集成电路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拥有MCU、EEPROM和PMIC三大产品线。

2021年12月,辉芒微曾申请于科创板上市,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但在2022年1月被监管机构抽中现场检查后,不到一个月光速撤回上市申请。

2023年5月,辉芒微卷土重来,再度发起上市申请,并转战创业板,保荐机构仍为中信证券。此次IPO,辉芒微拟募集6.062亿元,略高于上一次IPO申请5.86亿元的拟募集资金额。募集资金拟用于和产品相关的3个产业化项目、总部基地及前沿技术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在经过两轮问询后,辉芒微再次撤回上市申请。对此,记者致邮件向公司询问此次终止IPO的原因,对方表示暂时不方便回应。

二度撤单引疑虑

首次“闯关”光速撤回,辉芒微被“不幸”抽中监管现场检查大概率是主要原因

事实上,现场检查可谓令企业谈虎色变的监管“大招”。尤其在2021年至2022年,常出现“一查就撤”的现象,2021年被抽中现场检查的企业撤回率达67.39%,撤否率达71.74%,

2022年撤否率为58.82%。可见部分企业上市“闯关”中“闯”的心态。

对于前次撤单,辉芒微在回复监管问询中解释,一个原因是公司彼时受经济周期性下行及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供应不稳定的影响,拟放缓上市节奏,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日常的业务经营中,全力确保供应链和市场稳定。但公司也承认其在前次报告期内存在小部分内控不规范事项,主要包括个别个人卡收支、极少量现金收支及原出纳盗用资金等情况。

另外,受到市场及监管问询关注的是,前次IPO撤回后次月,辉芒微彼时的财务总监、2021年5月方才入职的彭娟便离职。对此,公司承认彭娟的入职与发行人前次 IPO申报具有一定相关性,但系因“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离职。

值得注意的是,辉芒微自“首闯”撤单后,于2022年9月旋即获得华胥基金、越秀金蝉、鸿富星河、越秀智创、红土星河、深创投、远见新欣等7家机构总计3亿元增资,并签订对赌协议。据公司回复,相关对赌条款目前已全部清理。新增资方中,华胥基金由公司董事Robert Yung间接持有、董事高秉强直接持有,鸿富星河由公司经销商客户深圳市鸿富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一股东直接/间接持有。目前,鸿富星河在辉芒微的持股比例为1.6667%。

经销收入真实性遭问询

过去几年,受全球疫情影响,半导体市场持续震荡,自2020年起先是遭遇“芯片荒”,2022年该情况有所缓解后整体行情又逆转为“去库存”,行内企业如同坐上“过山车”。

在此背景下,业绩方面,辉芒微在2021年迎来营业收入、净利润及毛利率的大幅提升,而在2022年则出现明显下滑。

具体来看,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辉芒微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08亿元、5.40亿元、4.79亿元和2.55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7.89%、75.25%、-11.90%和3.90%;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7亿元、1.66亿元、1.12亿元和0.52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71.72%、220.06%、-32.41%和-16.72%;同期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5.65%、50.86%、45.70%和41.88%。据初步预测,2023 年全年预计营业收入为5.04-5.24亿元。

对此,监管在两轮问询中进行了重点询问,要求公司解释相关数据波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据辉芒微的回复,相关波动主要是受下游需求变动、半导体行业供需关系变化等因素的影响。2021年,全球“缺芯”潮带来行业周期性上涨,下游行业需求增加、销售单价上升,在此背景下,公司实现业绩数据大幅提高。但2022年市场“缺芯”态势缓解、需求疲软,公司业绩数据随之下滑。

对于监管在第二轮问询中追问的公司收入和毛利率变化与可比公司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辉芒微解释主要是价格策略上的差异所致。公司称2021年在行业周期性上涨阶段,公司采取进攻型策略,通过控制提价幅度,以相对更低的价格抢占市场份额,同时借助价格策略将重心向粘性更强的8位MCU产品和客户转移。2022年之后在行业周期性回调阶段,公司则采取防守型策略,依靠稳定的客户关系及产品粘性。

与此同时,辉芒微经销收入的真实性也受到监管的重点问询。监管要求其说明的问题包括2022年在其收入整体下滑背景下,对部分经销商销售规模或单价上涨的原因等。

据辉芒微解释,2022年的增量主要是由于经销商新拓展下游客户;该年有7家经销客户的平均销售单价出现上涨,主要是所属期间采购的不同容量产品类型的结构性差异所致。但公司申请豁免披露主要经销商细分采购产品的平均销售单价及毛利率情况。

存货方面,2020年至2022年,辉芒微存货账面价值快速增长。据披露,2020年至2022年,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5,128.87 万元、9,036.84万元和18,495.95万元,占公司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8.10%、16.46%和21.45%,2021年和2022年同比分别增长76.20%和104.67%;同期存货周转率分别为1.88、3.75和4.36。

此外,公司的研发投入、市场竞争力及关联方也受到监管的重点关注。

据披露,辉芒微2020年至2022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 3,538.06 万元、5,618.21 万元和 6,753.54 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11.47%、10.40%和 14.19%,研发投入占比低于可比公司平均值。公司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为1.59亿元,高于创业板上市规则5,000万元的最低标准。

本文标签: 撤单  星河  辉芒  ipo  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