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和导师关系微妙,双方都要把握好分寸,避免两败俱伤
2024-01-20
更新时间:2024-01-20 10:31:04作者:无忧百科
125页的举报材料、11名学生的共同署名,某部属全国重点大学爆出来的“研究生举报导师学术不端”的瓜是真的大啊。虽然现在学校没有给出最终定论,但大概的结局大家都能猜到,毕竟涉事的黄老师已被停职,正在接受进一步的调查。
1)
研究生导师是培养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他们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所带研究生的水平。但因为研究生是成年人,导师的职责又是“引导”研究生,所以导师带研究生跟授课教师教学生不一样,导师和研究生双方的“独立性”会更强。
不过,导师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研究生的发展前途,得罪了导师,别说科研水平能不能达标,就是顺利毕业都很难。在这种情况下,有项目和课题的导师让研究生免费给自己打工,是很常见的。
当然,给导师打工,不只是为导师创造价值,研究生在参与项目和课题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但研究生导师就不是单纯的导师了,他们跟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很微妙。
可以说,导师跟研究生双方既是师生关系,又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还是“合作伙伴”的关系。
有些导师非常负责,认真指导自己的研究生,他们把“师生关系”放在首位;有些导师行政职务多、科研项目多,手上有许多资源,但没有时间过问具体事务,就把科研任务和项目全压在了研究生身上,他们跟研究生的关系更像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有些导师资质普通,他们跟学生一起推进课题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合作关系。
导师指导研究生无可厚非,可是如果导师不仅不指导学生,反而把学生当成免费劳动力随意压榨,并经常性窃取学生的科研成果,那就走向一个极端了。
前文提到的黄姓导师,就被学生举报存在“打压学生、论文不当署名、学术造假”等问题。学生这么做是冒了巨大风险的,他们很可能被某些权威人士定性为“刺头”,进而影响学业乃至个人前途。但学生们的决心很大,他们表示:为了之后的学生有一个正常学习和毕业的机会,即便自己毕不了业也值了。
2)
判断事情的对错,不能凭别人的三言两语,也不能只看单方面提供的材料,因此被停职的黄姓导师,学术不端行为是否如学生说的那样严重,还不能下定论。但现在已经是两败俱伤了,无辜的学生们“精神肉体都很疲惫”。
事实上,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的唯一办法就是“双方均要把握好分寸”。导师可以要求自己带的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但不能长期“无偿用工”,应该给少许补贴,起码不能让学生“既干活又掏钱”。就算是资金紧缺,不得不“无偿用工”,也应该以某种方式给予补偿。至于学术不端行为,则是碰都不要碰的。只要涉足“学术不端”,就远远越过了那个“分寸”,出了问题就必须要被严肃查处。
研究生同样要把握好分寸,他们要跟导师保持一些距离,该热情的地方要热情,该拒绝的地方要拒绝,而且不能把学业和生活混在一起。
有些研究生缺乏分寸感,主动参与导师的家庭事务。他们可能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与导师建立比较好的私人关系,殊不知好的私人关系是把“双刃剑”。遇到一位优秀、善良的导师,好的私人关系会让你获得一些帮助,能更上一层楼;但若遇到的是一位平庸、天天想着赚钱的导师,那就苦不堪言了。
另外,在遇到“被打压”的情况时,研究生也应该有分寸,不能意气用事,要保护好自己,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鱼死网破”的方式与导师抗争。
“分寸感”很重要,它让我们尊重彼此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尊重彼此的隐私和个人空间,尊重对方的意见和看法,也让我们保持一定的警惕和距离,保持适当的沟通和理解。没有“分寸感”,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就会变得没有规矩,很多简单的事情就会变得越来越复杂。
今日话题:你身边有朋友在读研的时候被导师“打压”吗?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王轶老师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