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国家支持鼓励民营企业的政策更多了,方向也更明确了

更新时间:2024-03-04 05:26:04作者:无忧百科

刘永好:国家支持鼓励民营企业的政策更多了,方向也更明确了



32年,201份提案或建议。今年,他继续将“民营经济发展”摆在“一号位”。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艳艳

编辑|李薇

图片来源|受访者

7点刚过,刘永好就起床了。冬日的新疆,天还没亮,外面零下20多度,大雪濛濛。刘永好陪着二哥,一路踩着雪去工厂检查。

走路是刘永好锻炼身体的方式,每天至少一万步,长年累月,风雨无阻。这让他收获了更好的身体。尽管今年已经73岁了,他的身子骨依然硬朗,满头黑发,目光有神,步履轻快,思路清晰,没有一点“古稀老人”的垂暮之态。工作起来,他更是“超长待机”,与人谈话半天也不觉得累。

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感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是刘永好的价值观。他温和亲厚,关注潮流科技,也乐于提携年轻人。揣着鹌鹑蛋走街串巷的创业往事尘封良久,但坚韧、勤勉、不服输的信念早已刻入老一代民营企业家的骨子里,并深深影响着企业发展和后辈人的道路。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带来了6份提案。3月1日,刘永好现身媒体沟通会,就“民营经济发展”“猪周期”“消费信心”“乡村振兴”等话题建言献策,还就“老一辈企业家精神”“企业传承与接班”等外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今年是刘永好履职两会的第32年。从上世纪90年代起,刘永好已连续七届参加全国两会。算上此次提案,他已提交提案或建议的数量达201个。从最开始的“私营企业有希望”开始,刘永好一直在为民营经济发展鼓与呼。这一次,他继续将“民营经济发展”摆在他所有提案的“一号位”。

刘永好认为,民营经济活力是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受内外部环境影响,民营经济活力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作为企业我们在想,我们自身怎么过冬,怎么在低谷期生存下来,怎么排除万难做得更好,为周期的上行、为新的格局到来做好充分准备。”刘永好说。

他建议,针对社会影响力比较大的重点行业头部企业,建立“一对一、点对点”的绿色沟通机制,通过“一企一策”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对于符合条件企业给予特殊时期的金融和资金支持,不在特殊困难时期抽贷,在新增贷款和发债担保增信方面给予支持。



刘永好感受到,最近一年来,国家支持鼓励民营企业的政策更多了,方向也更明确了,“从中央部委到各地方机构都在发文件,体现了国家支持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心。”他亦坦言,相比国企央企,目前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还是略高,因此,他倡导金融机构一视同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1982年,新希望诞生。1995年,新希望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集团化民营企业。40余年间,新希望跨出四川的崇山峻岭,向着全国和国际发展。作为中国农牧与食品产业龙头,新希望现拥有农牧与食品、化工与资源、地产与基础设施、金融与投资四大产业集群,是“世界500强”企业。

“尽管今天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多——猪周期底部、亏损压力,但大家都觉得我没有任何焦虑。我一样吃饭,一样睡觉,我还有个好习惯,一倒在床上基本上10分钟就能睡着。我想这跟心态有关。有人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我觉得或许有一定道理。”刘永好说。

前不久,知名企业家宗庆后不幸去世,引发社会各界对宗老的悼念。人们感念老一代企业家给世界带来的改变,还有他们留下的精神火种。作为同一时代的人,刘永好和宗庆后创业开始时间差不多。

“宗先生身上的企业家精神是什么?其实是家国情怀。”刘永好对《中国企业家》说,这些企业家都经历过比较苦的日子,对实业更有感情、更珍惜,对回馈社会也比较努力,做了不少公益事业,“我们都是社会发展的受益者、参与者、推动者和建设者”。

刘永好说,人总会有走的那一天,宗老这一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在这个时代成就了他的企业。没有改革开放不可能有他,“我们要感恩时代,感恩国家,感恩老百姓、消费者。宗老是浙商,我们川商也非常能战斗、能打仗,一样勤奋、一样有担当,我们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以下为采访内容的核心要点:

1.一个是产能有所提升,一个是消费略显不足,供需匹配有所变化是导致猪周期拉长的原因之一。

2.我相信我们国家经济稳定向好的基本格局不会改变。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那么多年,现在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转型期都有一个适应和调整期。

3.保证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所有企业被一视同仁地对待,是我们很多民营企业的一些基本想法。

4.我希望国家给农民养猪一些支持,特别是加大生猪育肥猪保险制度。国家还可以给这些参保公司一定补贴。

5.我们从宗先生身上看到了老一代民营企业家精神——朴实、勤奋、拼搏、不甘、不怕输、努力、以身作则、有担当。这些精神在很多老一代企业家里都能看见。

以下为刘永好的采访内容实录(有删减):

谈“猪周期”:“往上走的几率要大一些”

刘永好:相比以前,这轮猪周期明显拉长。按照正常规律,大概四年左右一个周期,现在应该是进入上升阶段了。但今天情况有所不同。

一方面,因为以前以散户、小户为核心,而今天,中国养猪业规模化、体系化已经逐步占上风,规模化养殖已经占到60%以上,他们投了很多钱,不甘心倒下,还在不断努力提升管理能力,这就使得猪周期的周期或许有所拉长。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管理提升和政策落实,养猪效率逐步提升,同样母猪情况下,产的猪崽多,产的肉就多。另外,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我们的消费增长不够。

所以,一个是产能有所提升,一个是消费略显不足,供需匹配有所变化,也是导致猪周期拉长的原因之一。

我相信,随着经济发展,随着老百姓消费信心的提升,消费上去了,猪的销售就好了。当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猪肉消费也会提升,我还是看好的。我总体认为,低谷已经连续近三年,再来三年的可能性很小,往上走的几率要大一些。我们一些朋友也在研究,估计今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回到成本线以上的可能性还是蛮大的。

谈“消费信心”提升:“小河有水大河满”

刘永好:提升消费措施有很多,有的地区发行一些消费券或购买券,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对未来预期的提升。微观上看,消费提升就是我们的工资提升了,下馆子多消费一些了。当我们得到表彰得到肯定,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上市了,收益增加了,这些都是好事。

我相信,中国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拥有14亿人的巨大消费市场,基础设施完善,任何国家都不能比拟,我相信我们国家经济稳定向好的基本格局不会改变。另外,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那么多年,现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期有一个适应和调整期。



我相信国家会尽快进入高质量的新的发展期,我有信心,当高质量发展期到来的时候,我们老百姓的消费预期一定会提升。老百姓消费预期提升,意味着我们企业的销售就好了,意味着国家GDP增长了,竞争力提升了。这都是相辅相成的,小河有水大河满,这种格局是有可能实现的。

谈“民营经济立法”:“我看到相关部门正在努力”

刘永好:我觉得为民营经济立法是好事,是大事,是推动国家高质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推动民营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也有积极作用。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希望国家(为民营经济)立法。

保证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所有企业被一视同仁地对待,是我们很多民营企业的一些基本想法。我们是法治社会,立法保证民营企业基本的权利,规范他们的行为,这是一个法治社会必须的。我看到相关部门正在努力,未来可能要推进出台关于民营企业立法的工作。

谈“资产负债表修复”:聚焦主业,抱团取暖

刘永好:我们的上市公司叫新希望六和,饲料业已经做到世界第一,它是新希望的主业,饲料业从来没亏损过。近几年,养猪业做了不少投资,负债率就提升比较多。现在猪周期进入底部三年了,亏损比较多。这种情况不但新希望有,全国都是一样的。

养猪是农民的基本产业,怎么保护这些散户、这些农民朋友的收益,希望国家给农民养猪一些支持,特别是加大生猪育肥猪保险制度。国家还可以给这些参保公司一定补贴。很多企业由于投资比较多,加上猪价连续亏损,负债率相对比较高,如何修复资产负债率,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新希望六和作为上市公司,这几年在全力以赴做几件事。

第一,在猪周期底部的时候,怎么越冬?聚焦主业,抱团取暖。我们把禽产业和国企、央企合作,原来100%是自己的,现在自己占49%,国央企占51%。国央企拥有资金能力,融资成本和格局都比较好,这样资产修复就显得比较好,另外通过这个调整,也有一定的收益来提升资产修复等等。

第二,我们加强管理,狠抓现金流,通过数字化深入科技的导入,使我们的管理效率更高,特别是在数字化方面,我们正在做养猪场数字化灯塔工程的改造和示范,减少病害影响,提升养殖效率。另外就是六费管控,把以前的差旅费、办公楼适当减少。低谷期磨练内功,不断降低成本。

第三,我们还适时瞄准新的热点、赛道,做一些新的布局。比如,加大冷链物流投资,用新的合伙人机制,共创共担,提高积极性。我们的冷链物流已经做到中国头部,靠数字化科技,通过人、车、货和时间、空间的全在线和支付体系来完善冷链物流的现代化的运行。

我们还在科技育种方面下工夫。

我觉得要有积极的心态,而不是在低迷期焦虑、躺平,我们内部提出不焦虑,不躺平,我们要有活力,要有创造力,要通过新型的机制和科技导入,强化管理,增产节约,多手段提升我们的能力,修复我们的资产负债表。

谈“农文旅融合”:“农业也有魅力”

刘永好:以前大家谈到农业,觉得插秧好辛苦,但农村也是有魅力的。前些年我到日本考察发现,日本农业土地极少,农人很多。我去走访好几个农场,结果发现他们并不是专职农民,好多是在城里面退休以后,回去从事休闲农业,有的是农业的情怀,有的是抱着对农村空气环境、乡愁的热爱,他们把新的科技带到农村去,做一些发展,这个时候,他在农村就不单纯是农民。

第二,我关注他们在农村具体做什么。一般他们的规模做得不够大,科技水平高,水果、蔬菜非常有特色,卖得也特别贵,他们种植的水稻做成的米饭,味道也特别好,价值也很高。我们中国的农业正在向农文旅方向迈进,所谓农就是种粮食、种蔬菜、种水果。文旅就是乡村旅游,将农村文化和景观结合起来作为旅,这是农业发展的新格局和新方向。

随着智能化、AI技术和农业科技的发展,将来种粮的人越来越少。我看报道说十年、二十年以后,全球只要10%人生产的产品,就能满足所有人消费。我相信有可能,因为随着AI技术的发展,有很多机器人(可以替代人类工作)。不同国家情况不一样,但更多的是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文化,更好的旅游,这个时候,农业将更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我们做的很多培养计划,都跟农文旅相关。

谈“老一代企业家精神”和“传承”

刘永好:我和宗庆后先生是好朋友,他比我稍微大一点,我们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创业时间我们都差不多,方向不一样,他做饮料,我们从事农业。

首先我认为,我们从宗先生身上看到了老一代民营企业家精神,朴实、勤奋、拼搏、不甘、不怕输、努力、以身作则、有担当。这些精神在很多老一代企业家里都能看见。当然今天时代不一样,我们不能要求现在的年轻人都像老一辈那样去吃苦、节俭,但这些企业家的精神是长存的。



宗先生身上的企业家精神是什么?其实是家国情怀,这些企业家都经过比较苦的日子,对实业更有感情、更珍惜,对回馈社会也比较努力,做了不少公益事业。我们都是社会发展的受益者、参与者、推动者和建设者,我们是相同的,他有很多观点我是认同的。

人总会有走的那一天,宗先生这一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在这个时代成就了他的企业。没有改革开放不可能有他。我们要感恩时代,感恩国家,感恩我们老百姓消费者。宗老是浙商,我们川商也非常能战斗、能打仗,一样勤奋、一样担当,我们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另外谈到传承。现在民营企业都面临传承问题,改革开放快四十五年了,创业初期企业家好多都五十岁六十岁了,到了要谈传承的时候了。

好多企业家希望我和他们做一些交流,他们和我说,因为家庭条件比较好,他们子女不太喜欢做这些苦哈哈的实业,更愿意做艺术性、文化性、投资性的,这些光鲜、轻松、时尚的事儿。我觉得这些年轻人,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正常的,人各有志,现在做电商,做文艺明星,做一些投资,仍然能够出人才。

总体来说,老一辈企业家的家国情怀,慈善公益之心,或者是脚踏实地,认真做事的习惯,这种还是值得传承的。怎么样接好班?

我认为,第一,传承要早,早培养这些年轻人,让他们愿意去做事;第二,传承要带;第三,传承要放,放手让他去做,让他得到认同,也接受失败的检验;第四,传承要有团队,不是传一个人,是传给一个体系,传给一批年轻人。这是我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我觉得每个企业的传承都有不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