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南存辉:推动发展设施光伏农业 助力新农村发展

更新时间:2024-03-06 02:58:13作者:无忧百科

政协委员南存辉:推动发展设施光伏农业 助力新农村发展

(文/夏峰琳,编辑/徐喆)过去一年,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绩斐然,带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我国光伏产业正通过技术创新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成为能源转型中的主角,也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观察者网获悉,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围绕绿证绿电市场机制、碳排放权的金融属性、生态农业与绿色发电相结合等议题,就如何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建立户用光伏参与绿证绿电市场机制

近年来,户用光伏作为分布式光伏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有效利用农户建筑屋顶,在带动乡村经济创收、促进乡村人口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户用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1.18亿千瓦,农村区域累计安装户数超过500万户。机构预测,我国农村地区可安装光伏开发潜力巨大。

202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明确将分布式光伏、地热、水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纳入绿证核发体系。这也意味着,户用光伏有望通过绿证交易,拓宽项目收益来源,推动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水平不断提升。

不过,南存辉表示,目前户用光伏参与绿证绿电交易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其提出,建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进一步优化绿证核发及交易机制,加快研究制定聚合代理模式参与绿证市场的相关政策,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专业代理机构将分散的户用光伏电站聚合起来参与绿证核发和交易,解决农户积极性不高、开发和交易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升绿证市场的参与度和活跃性。

南存辉同时建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应加快完善绿证核发监测和计量体系,打通绿证核发平台与电网数据,提升绿证核发效率。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电量第三方核证机制,实现分布式电站自发自用电量的绿证核发,全面落实绿证全覆盖。

提高用地使用期限,推动发展设施光伏农业

随着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的扩大,关系新能源开发的土地利用空间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南存辉看来,发展设施光伏农业可实现原有土地的增值,将生态农业、绿色发电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在获取高效农业、绿色发电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但目前设施农业光伏发展在政策、经营、接入、成本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在《关于推动设施农业光伏发展的提案》中,南存辉表示,设施农业光伏作为一种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农业大棚棚顶进行光伏发电、棚内发展农业生产的光伏系统工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我国浙江、江苏、山东等光伏大省均具备农、林、牧、渔各业。

然而你,在各业全面发展同时存在土地资源贫乏的问题,从土地禀赋资源上实际对地面光伏的发展并不友好,而发展设施光伏农业可实现原有土地的增值,将生态农业、绿色发电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在获取高效农业、绿色发电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

“但是,目前设施农业光伏发展在政策、经营、接入、成本等方面仍面临挑战。”南存辉表示。

因此,南存辉建议,自然资源、农业农村、能源、电网等相关主管部门协同推动,扶持与推动设施农业光伏业态发展,出台设施农业扶持、土地整改补贴等相关扶持政策,明确可利用的存量设施农业大棚,提高设施农业用地使用期限至25年以上。

南存辉还建议,支持进行农网改造建设,配置台区储能、变压器扩容,增强电网接入承载力,提高电网的稳定性,耦合小而散农光项目的接入,满足乡村电气化需求,助力新农村发展。

完善市场机制,明确碳排放权金融属性

今年2月,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775号国务院令,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首次从“行政法规”层面明确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各项基础性制度,为全国碳市场的有序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围绕“绿色低碳”话题,南存辉提交了《关于明确碳排放权金融属性 推动碳金融稳健发展的提案》。在南存辉看来,作为落实“双碳”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认为,《条例》公布首次从“行政法规”层面明确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各项基础性制度,为全国碳市场的有序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南存辉表示,明确碳排放权的金融属性,有助于增加碳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通过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引导更多资金投入到低碳、绿色产业,从而有效推动我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同时,他建议,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进一步扩大碳市场的覆盖范围,会同相关金融主管部门鼓励金融机构探索碳金融产品创新,挖掘碳排放权价值,创新金融形式,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