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大手笔入局,首批中证A50ETF迎开门红
2024-03-13
更新时间:2024-03-13 08:00:38作者:无忧百科
中国基金报记者 冯尧
大众与江淮汽车的合作又有新进展。
3月12日,江淮汽车披露公告宣布,该公司与大众中国共同向双方的合资公司增资65亿元。这也是近四年内,大众中国第二次以增资的形式,加码与江淮汽车的合作。
两年内投入65亿元
江淮汽车公告显示,该公司与大众中国拟按股比同比例向双方合资公司 大众安徽增资65亿元。目前,大众安徽由大众中国持股75%,而江淮汽车持有剩余25%股权。
按照这一股权比例,江淮汽车将以现金出资16.25亿元,大众中国以现金出资48.75亿元。 本次增资完成后,大众安徽的注册资本将从73.56亿元增加至138.56亿元。江淮汽车与大众中国双方的持股比例不变。
根据公告,此次增资出资期限为2024年至2025年,由江淮汽车与大众中国同步分批支付到位。
江淮汽车方面称,本次增资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公司和大众中国的战略合作,助力大众安徽增强其综合实力及抗风险能力,符合公司股东利益。
在2022年年报中,江淮汽车曾提及,与大众合作取得新进展,大众安徽首台预量产车型已于2022年12月下线,研发中心一期已投入使用,二、三期及零部件产业园建设按计划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与江淮汽车成立合资公司外,大众中国还是江淮汽车第一大股东江汽集团的股东之一。
为了与大众深度捆绑,安徽曾引入大众参与江汽集团的混改。2020年5月,安徽省国资委、大众中国和江汽集团签署意向书,大众中国通过增资方式获取江汽集团50%股权,安徽国资委持有50%股权,并控制江汽集团。
经营状况难言理想
大众安徽也是江淮汽车与大众在“蜜月期”的产物。早在2016年,江淮汽车和大众签署合作备忘录,宣布成立一家集研产销为一体的合资公司。
到了2017年,江淮汽车和大众中国正式成立大众安徽的前身——江淮大众合资公司(简称江淮大众),股比为50:50。按照当时规划,这家合资公司致力于纯电动汽车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
不过到了2020年底,江淮大众的股权结构生变。彼时,江淮汽车和大众中国分别完成了对江淮大众新股权的认购,合资公司的总注册资本从20亿元增加至73.56亿元。其中,江淮汽车方面增资金额为12.85亿元,而大众中国增资金额达到52.17亿元。
双方也就此打破了50:50的股权平衡,大众中国持有合资公司75%的股权,并接管合资公司管理权。而剩余25%股权由江淮汽车持有,这一持股比例也延续至今。同时,江淮大众也正式更名为大众安徽。
而且,当时大众方面曾承诺,在中国法律允许且取得许可前提下,优先考虑在大众安徽生产大众B级车、C级车等插电混动汽车和燃油车。上述产品组合框架达到预期目标后,相当于再造一个新江淮。
按照当初约定,合资公司到2025年目标产量为20万~25万辆(总收入300亿元),到2029年达到35万~40万辆(总收入500亿元)。
早在2018年,江淮大众发布全新品牌——思皓。次年,江淮大众首款车型思皓E20X正式上市。只不过,这一品牌在市场上的存在感并不强。而大众安徽随后多年的经营状况也并不理想。
这一点从江淮汽车近年来的财报中可窥豹一斑。过去两年,江淮汽车在大众安徽身上并未收获投资收益。
记者翻看江淮汽车过往财报发现,在2023年上半年,江淮汽车在大众安徽方面确认的投资收益为-1.73亿元。在2022年全年,这一投资收益为-2.36亿元。而在2021年,该投资收益则为-1.33亿元。
根据此次公告,大众安徽截至2023年末的净资产为41.82亿元。而在2022年底,这一数字为59.82亿元。在更早的2021年底,其净资产为70.05亿元。由此可见,大众安徽近几年来经营状况并不理想,净资产逐年缩水。
积极在华寻求“伙伴”
反观大众方面,在过去一段时间,旗下电动车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也同样不理想。
在2023年年中,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奥博穆表示,“大众集团的业务高度依赖中国,但是纯电动汽车产品在中国市场没有竞争力。”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大众在中国市场上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9.18万辆,同比增长23.2%。尽管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放到整个市场层面看,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49.5万辆,大众汽车的新能源汽车占比仅为2%。
在这一背景下,大众在中国开始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去年7月份,大众与小鹏汽车签署战略技术合作和少数股权投资框架协议。而去年年底,大众汽车斥资50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小鹏汽车4.99%的股份,正式入股小鹏汽车。
在今年2月29日,大众与小鹏汽车再次共同宣布,双方签署平台与软件联合开发技术合作协议。根据此次签订的技术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合作初期共同开发两款特供中国市场的大众汽车品牌中型车,首款产品为SUV车型。上述两款B级纯电车型都将于2026年上市。
编辑:舰长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