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元营收!海创药业连续四年巨亏,上市保荐人中信证券被质疑

更新时间:2024-04-08 04:52:59作者:无忧百科

0元营收!海创药业连续四年巨亏,上市保荐人中信证券被质疑

作为中信证券保荐发行的创新药研发企业,海创药业自2022年上市以来,频频上演营业收入0元的奇葩戏码。 日前,海创药业披露了2023年度业绩快报,其中,营业总收入再次为0元,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就海创药业历年的财报来看,这几年该公司营业收入都在0值附近徘徊:其中2018年、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56.19万元、422.65万元;但2020年营业收入0元;2021年营业收入0元;2022年上市首年营收为165.1万元;2023年再次取得营收0元。正因为如此,作为上市的保荐机构,中信证券也饱受质疑。



营收0元亏损2.9亿引发市场关注

连续6年亏损,也让海创药业的股价一跌再跌。该公司2022年上市之初发行价42.92元,但上市当天大幅破发,当天收盘30.1元,较发行价破发30%。


海创药业近五日股价走势。

去年5月,海创药业股价冲上高点78.77元后,持续呈下行走势。截至今日收盘,每股股价报29.08元,依然低于发行价。

事实上,作为创新药企业,前期的研发投入往往需要巨额投入,短期实现盈利确实困难重重。根据海创药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该公司净利润-4.89亿元;2021年净利润-3.06亿元;2022年上市首年继续亏损,净利润-3.01亿元;而最新业绩报告显示,2023年净利润为-2.94亿元。

雪上加霜:首个拟上市产品可能延期获批

根据海创药业规划,首个拟上市产品氘恩扎鲁胺软胶囊(HC-1119 软胶囊)预期将于2023年获批上市销售。

但去年10月,海创药业公告称,收到供应商凯莱英通知,其已自行提交原料药登记备案的撤回申请。经沟通确认,原料药登记备案撤回将导致氘恩扎鲁胺制剂申请被动关联撤回。对于撤回原因,供应商凯莱英表示:“主要是在相关指导及专家建议之下,注册工艺路线前移,以及补充一些工艺验证研究。”

作为海创药业的首份新药上市申请,海创药业此前表示,受原料药登记备案撤回申请的影响,预计再次递交申请的时间较前次递交申请的时间延后约7个月。再次递交本品种上市申请后,虽然首次审评中已完成的部分工作可能不会重复进行,但可能会延后氘恩扎鲁胺软胶囊的获批时间。

仔细梳理海创药业的招股书不难发现,海创药业实际控制人为YUANWEI CHEN(陈元伟)、陈元伦兄弟,其中,YUANWEI CHEN(陈元伟)为美国国籍。

自2013年公司成立以来,海创药业一直处于烧钱研发的状态,2020年9月,海创药业获得盈创资本、复星医药、博远资本、建银国际等25家机构投资者认购的C轮定增融资,融资规模近10亿元。

作为肿瘤、代谢性疾病等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的企业,截至2020年底,海创药业仅拥有95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67人,行政和管理人员28人,生产和销售人员情况不详。到2021年6月,该公司研发人员为80人,行政和管理人员为33人,其中博士和硕士人数分别为10人和31人,总占比约为36%。

根据公告显示,海创药业核心产品之一的HC-1119软胶囊50%的项目权益,系从四川海思科受让取得。这也让海创药业自身是否具备充足的研发能力,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发行保荐人中信证券被业界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海创药业发行保荐人的中信证券,近期也频频陷入风波,且多在IPO以及投行业务相关领域。

1月12日,证监会连发6条监管处罚,分别是针对中信证券、中德证券、万和证券,以及这3家券商的6名保荐代表人。原因就是这3家券商及6名保荐代表人保荐的可转债项目,在证券发行上市当年发生了营业利润“腰斩”,甚至直接亏损的情况,违反了《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207号)第七十条的规定。

本次监管处罚正是因业绩“变脸”,在往年对保荐代表人出具监管措施的基础上,首次对保荐机构也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

3月22日,深交所罕见深夜发布公告,称对中信证券启动现场督导。原因是联纲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纲光电”)及其保荐人中信证券,在交易所已经发出三轮审核问询及监管函件的情况下,仍未能对相关问题予以充分说明。

在此之前,有媒体曾质疑该项目第二轮问询回复里,关于实控人持股占比问题有部分举例内容或值得商榷,该质疑引起广泛关注。3月27日晚,“中信”词条一度登陆热搜榜单第二。彼时,中信证券发表声明称,有自媒体、个人账号等发布和传播相关虚假不实信息,并表示“将保留追究发布和传播不实信息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3月26日晚,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作为天山股份重大资产重组的独立财务顾问,就业绩承诺未实现的情况向广大投资者发表了致歉声明。根据《业绩承诺补偿协议》,业绩承诺资产各方在2021年度、2022年度及2023年度的承诺累计净利润数为355.18亿元,但实际累计净利润数为137.27亿元,据此计算,上述业绩承诺资产业绩承诺完成率仅38.65%,不足四成。

就在今日,有媒体报道称中信证券近期对超过100位总部投行股权业务人员实施调岗,此举旨在减轻IPO降速带来的人员压力。尽管薪酬未发生变化,但末位淘汰制实施意味着被调岗员工需要在新岗位上面临业绩考核的挑战。连续未达标的员工可能面临降薪或劝退的风险。

从年报数据来看,2023年中信证券完成A股主承销项目140单,相较2022年的 166 单下滑15.66%;主承销规模2779.13亿元(现金类及资产类),同比下滑26.15%。其中IPO方面,2023年完成34单,较2022年的58单,下滑41.38%,主承销规模同比下滑66.62%,降至500.33亿元,IPO承销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22.31%大幅下滑至14.03%。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2日,含撤回、被否、终止注册在内,共78家企业IPO项目终止。其中,因公司及保荐人主动撤回申请的企业为76家,占比逾九成。从撤回数量来看,中信建投撤回9家,中信证券和民生证券均撤回7家,中金公司撤回5家,撤回量相对靠前。

在严把IPO准入关的基调下,中信证券将如何提升执业质量,把好入口关,当好“看门人”,中信证券的投行业务又将如何发展来企稳“投行一哥”的市场地位,南都记者将持续关注。

采写:南都记者 于典 发自上海

本文标签: 上市  ipo  中信证券  海创药业  中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