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AIGC营销赚(省)钱的关键?
2024-04-11
更新时间:2024-04-11 01:58:55作者:无忧百科
(文/李沛 编辑/徐喆)刚刚过去的3月份,储能市场状况大概可以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来形容。
在需求侧,锂电储能新项目密集上马,根据集邦咨询数据,2024年3月国内新增储能中标量4.6GW/12.8GWh,其中EPC项目新增中标量4.3GW/10.5GWh,平均储能时长为2.4小时,同比增长246%/312%,环比增长182%/219%,与此同时,国家与地方层面的储能项目扶持政策也在月内不断出台,独立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构网型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均有新探索,国家能源局3月18日印发的《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更是明确提出要“深入落实《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化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行的政策措施。压实地方、企业责任,推动电力需求侧资源参与需求侧响应和系统调节...推广综合能源站、源网荷储一体化等绿色高效供用能模式。因地制宜探索实施新能源微电网、微能网、发供用高比例新能源应用等示范工程”。
但在供给侧,不少厂商感受到的还是跌跌不休的市场“寒意”。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普遍性供求失衡下,储能项目中标价持续刷新下限,上月新疆立新能源奇台县12.5万千瓦储能系统设备采购中,许继电气4小时储能系统0.56元/Wh的中标价震惊业界,考虑到储能电芯市场行情仍无明显企稳迹象,类似的震撼恐怕在今年还将不断上演。
海水与火焰交织的市况下,从系统集成商到电芯企业,所有参与者似乎都有着身不由己的矛盾心态,面对无底线的价格内卷,参与其中往往意味着赔本赚吆喝,甚至本就无法覆盖成本的收入,也僵卧在应收账款科目里可望而不可及,但不参与似乎也是浪费了难得的商业风口,更是将增量市场份额拱手让给竞争对手,毕竟“你不做有的是人做”,当一个锂电储能项目动辄涌来上百家乃至更多投标者,即便其中绝大多数厂商有保持健康毛利率的共识,往往也难以制约一部分玩家基于自身商业或非商业考虑的“孤注一掷”。
“同归于尽”式的价格战,是否就是锂电储能业仅有的选项?答案当然不应该是,也完全能够不是。
为价格战辩护的种种解读,其暗含前提其实是储能技术已经没有了差异化空间,同样是磷酸铁锂材料体系、同样是方壳电芯、同样是液冷RACK设计、同样是PCS电气架构架构,从同样的供应链拼凑一个看起来差不多的解决方案之后,厂商能做的文章似乎只能是某个技术指标5%、10%的循序迭代,而这样的产品差异化,也的确是过去一段时间的行业常态,也就难怪在凌厉的低价打法面前难有还手之力。
然而储能电芯和系统,真的已经没有突破性创新的潜力了么?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本周,宁德时代发布了其名为“天恒”的新一代储能系统,作为新型储能产业萌芽期就已深度参与的玩家,“宁王”的新产品,恰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
在官方宣传中,天恒储能系统的紧凑性恐怕会首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标准20尺集装箱内,该产品实现了6.25MWh级的高能量,据称单位面积能量密度提升30%,整站占地面积减少20%,20尺和6.25MWh的组合,意味着系统能量甚至超过很多目前市面上40尺、45尺集装箱柜规格的额定参数,即便较比亚迪去年推出的魔方储能柜系列中B5365等高端规格,也有15%以上的能量密度提升。
相近体积下如此之大的性能进步,已绝非电池簇和机柜结构设计创新所能达到,主要依托的或许正是其搭载的“储能专用长寿命零衰减电芯”,官方透露其实现了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的超高能量密度—430Wh/L,作为对比,去年宁德时代推出的磷酸铁锂“神行电池”,其公开的电芯体积能量密度为420Wh/L,这意味着宁王对磷酸铁锂材料体系的“挖潜”,又达到了新的深度。
对于产品特性的设计权衡,宁德时代储能事业部CTO许金梅在发布会上也补充了一些重要信息,包括天恒方形电芯规格是基于系统产品约束开始定义,首先基于标准20尺集装箱空间,扣除必要的热管理系统、消防配电空间,结合PCS的电压范围和电芯本身电化学特性如最佳内阻宽度,最大浸润高度,最终得到电芯最优尺寸范围。许金梅还强调:“体积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集装箱内需要留有一定的自由体积确保电芯热失控时,内部可燃气体不会形成高浓度触达爆炸阈值”。
依靠超高能量密度电芯,宁德时代成功找到了这多维设计约束一个相当完美的折衷点,在笔者看来对行业同样具有借鉴价值的,还有这种立足于终端用户、终端系统需求自顶向下的理念。
此外,宁王此次推出的天恒储能系统,据称还实现了容量和放电功率的“5年零衰减”,这同样是一个堪称惊人的技术特性。
众所周知,尽管循环寿命一直是磷酸铁锂较之三元体系的一种本征优势,但具体到储能应用场景,以储能电站资产持有者的眼光看,其寿命和全生命周期投资成本仍然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不少储能电芯虽然号称具有万圈乃至两万圈循环寿命,按照年调用次数折算足够使用数十年之久,但在实际应用中,保持在备用状态的电池本身无时不刻不在经历日历老化,不可逆的SEI膜生成与沉积持续损害着电池容量,因此往往在三五年内储能电池性能和安全性就已经无法保证,业主不敢使用,使得即便期初采购价格极低,项目测算的收益率(IRR)往往也如镜花水月。
正因如此,宁德时代敢于喊出“5年零衰减”,的确称得上长寿命锂电池的一个技术里程碑,根据官方宣传资料,其天恒储能系统采用了仿生SEI和自组装电解液技术,“为锂离子清除路障”,具体技术细节值得后续进一步挖掘。
系统安全性,同样是宁王新一代产品着重打造的一大卖点,据称其电芯单体失效率做到了行业领先的PPB等级,“延展到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运行,可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带来全生命周期IRR的显著提升”。
抛开其后的商业宣传不提,电芯单体失效率,的确是宁德时代足以自傲的优势,其“极限制造”的质量控制能力有多强,不妨听听友商的评价。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就曾在行业活动上,讲过一个商用车领域的小故事:“比如说我们做公交车电池,刚才展示的一个数据让我们很汗颜,商用车宁德时代的市场占有率是80%多,当年做公交车的人很多,但是现在都跑了,为什么跑?赔不起”。
在他看来,这个小故事所折射出的,正是质量能力的重要性,而这个维度的比拼,容不下丝毫投机取巧。正如刘金成所言,“你想做电池就要想到10年质保、20年质保,你行不行?你行你就活得下去。所以在这个行业要有长期主义,你的优率多少,你做到几个9,决定了你能不能赚钱,能不能持续发展。这都是细活,做得好的公司脱颖而出,做得不好的公司就会苦苦挣扎”。
这样的比拼,在海外市场尤其重要。
当下,为了逃离价格战漩涡,越来越多储能厂商转而涌向海外市场,然而只是简单切换一个“大环境”的结果,却可能是更充分暴露厂商自身经营上的痼疾和短板,“外卷”生态也会快速和“内卷”趋同,一如欧洲户储市场过去两年上演的一幕。更令人忧虑的是,如果产品性能夸大宣传、忽视质量管理和售后服务等习惯做法延续,那么国内储能企业出海的步伐越快,越可能给企业自己带来重大风险。
事实上,这样的风险已在美国这一海外最大储能市场明显暴露,随着10414号总统令授权的两年豁免期即将结束,美国光伏产业利益相关方近期正进一步加大政策游说力度,试图推动一揽子对华新能源产品贸易的严厉管制,甚至有呼声要求补收豁免期进口产品的惩罚性关税,把法不追溯既往的原则践踏在了脚下。
在这些杀气腾腾的讨论中,作为新能源公用事业项目日益不可或缺的元素,储能同样已被频频提及,涉及的政策提议包括对《通胀削减法案》的储能系统本土制造补贴同样施加FEOC(受关注外国实体)要求,甚或将涉疆法案效力延申覆盖储能系统产品。
对于埋头“外卷”又缺乏地缘风险警觉的企业,或许正应如海博思创董事长张剑辉日前在某行业活动上所告诫的:“要充分考虑地缘政治的风险,很好的基础可能一夜之间就没有了。”
无论挑战来自何处,产品品质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值得一次次被强调,这也是锂电企业穿越重重周期风雨的根本依托。
参照经历多次大周期考验的光伏产业历史,随着价格信号主导的市场出清不断深入,锂电储能产业价值钟摆终将从成本转向差异化,而这一转折点,恐怕恰恰会出现在价格内卷最痛苦的阶段,宁德时代天恒储能系统的发布,或许已吹响了储能系统技术差异化的号角。可以预计,随着诸多第一梯队储能厂商的跟进,储能电芯一个更令人振奋、更为“性感”的技术创新阶段正在到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