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我GT Neo6 SE首发6000nit无双屏 首销1699元起
2024-04-11
更新时间:2024-04-11 19:58:58作者:无忧百科
(观察者网讯)据《日本经济新闻》10日报道,自今年3月起,中国小麦买家大规模取消或推迟美国和澳大利亚订单的情况引起关注,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中国买家此举正对小麦市场产生显著影响。芝加哥小麦期货价格于4月9日维持在约每蒲式耳5.5美元,尽管相较于3月中旬创下的近三年半最低点小幅回升,但整体仍处年初以来下跌10%的低位。
报道援引日本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专家的话分析称,普遍观点认为,中国买家此举可能旨在规避高价采购。自去年中国买家大举购买美澳小麦以来,由于俄罗斯廉价小麦供应充足等因素,小麦期货价格已大幅下跌,较去年7月峰值降低30%左右。
综合美媒报道,3月中旬左右,中国买家连续取消了部分美国及澳大利亚小麦的采购合同。特别是对美国小麦进口的“撤单”累计达到了50.4万吨,这一数字相当于2023年美国全年对华小麦出口总量的一半还要多(中国海关总署数据为92.6万吨),也创下1999年美国农业部开始统计以来最大规模的进口订单取消。
澳大利亚方面被取消或推迟了约100万吨的小麦订单。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澳大利亚是我国最大小麦进口来源国,共进口693.9万吨。
中国买家取消的美国小麦订单 截图自彭博社
《日经新闻》称,中国买家并未说明取消订单的原因。日本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的Ruan Wei分析表示,普遍观点认为,“可能是买家为了避免以过去签约的高价采购,正在低价重新购买”。
报道称,去年河南在麦收期遭遇历史罕见“烂场雨”影响该省粮食收成,中国小麦进口需求随之增加。综合郑州报业“正观新闻”信息,当时由于阴雨过程与河南多地小麦成熟期高度重合,造成长时间、大范围土壤偏湿,小麦成熟收获进程被延迟,部分麦田出现发芽、霉变、倒伏等灾情。
在与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出口商签订了大规模的小麦进口合同后,俄罗斯小麦丰收增加了廉价出口,小麦市场价格应声下跌。待交货时,中国买家签订的合约价已经大大高于市场价格。
彭博社早前报道称,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在主要出口国的小麦报价全线下跌之际,美国的小麦价格仍偏高,中国买家可以选择从其他更便宜的来源购买。芝加哥农业市场调研公司“AgResource Company”的首席谷物分析师本·巴克纳(Ben Buckner)表示,中国买家取消了这些订单,“说明他们已经从其他国家获得了更便宜的小麦”。
澳大利亚农业咨询公司Episode 3驻堪培拉的怀特洛(Andrew Whitelaw)也对路透社表示,中国买家可能是在小麦价格高点时买入,“取消购买或许是因为看跌”。
他称,无论买家这么做是为了再次以更低的价格买入,还是因为需求减少,市场仍持看跌态度。据报道,目前一些取消或推迟采购的中国买家已同意支付违约金。
另据德媒援引自市场观察机构“标普全球大宗商品”(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的报告称,基于中国气象局今年3月公布的数据,如果今年不出现意外极端天气事件,中国今年将迎来高质量小麦丰收季,大部分冬小麦种植区已安全度过冬季休眠期,作物生长阶段“基本近似于或优于去年同期”。
据中央气象台5日发布的全国农业气象月报,3月全国大部农区上旬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中下旬持续升温,月内大部时段温高光足,土壤墒情适宜,利于冬小麦返青起身和苗情转化升级,也利于油菜开花结荚和前期受冻较轻的油菜恢复生长以及设施果蔬生长;江南、华南、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春播区未出现长时间低温天气,早稻、春玉米、春小麦等播种较为顺利。
全国冬小麦平均气候适宜度变化 图自中央气象台
日本丸红经济研究所高级分析师Li Xuelian还认为,考虑到中国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和当前国际环境,中国对粮食进口的控制优化不会是一个短期行为。
《日经新闻》特别提到,中国已转向强化粮食安全战略,去年年底通过的《粮食安全保障法》即将于两个月后正式施行,其核心目标包括扩大国内粮食生产,控制进口规模,实现采购来源多元化。
报道称,中国的目标是最终实现小麦和大米的完全自给自足,这意味着与主要用作动物饲料的玉米等其他谷物相比,小麦进口削减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强。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1月18日公布的数据,中国2023年小麦进口量总计为1210万吨,同比增加21.5%。
据《经济日报》介绍,小麦是我国两大口粮之一,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小麦连年丰收,库存充足,完全实现自给自足,但高端优质品种供给不足。进口小麦主要满足优质品种调剂需求,还有一部分流入饲料领域。小麦饲用需求增加和国内外价差倒挂,是去年我国小麦进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
此外,进口小麦和进口大米、玉米存在替代关系,进口小麦大幅增加,能有效补充大米和玉米进口量下降对国内饲料市场的不利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小麦进口是优化市场结构的必然产物,合理利用国际资源有利于更好保障国内小麦供应安全。推动进口来源地多元化,牢牢掌握进口主动权和稳定性,能避免小麦进口来源地过度集中带来的进口安全风险。
目前,我国除了从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美国等进口小麦外,还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1月下旬,中国海关总署还在境外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注册登记名单的在线系统中纳入了阿根廷小麦企业,中国有望首次接收阿根廷小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去年宣布通过始于2016年的“中俄新陆路粮食走廊”增加对中国的粮食出口,去年年中随着首批271吨俄罗斯大豆运抵满洲里口岸,该走廊开始定期粮食运输。项目运营期间,每年经满洲里口岸运抵的俄罗斯粮食预计将达到800万吨。
去年下半年,中俄还签署了两国历史上最大的粮食供应合同,未来12年内俄罗斯将向我国出口7000万吨的谷物、豆类和油菜籽,价值约257亿美元。据《环球时报》报道,一家满洲里中俄农业合作代表企业的负责人补充称,通过中欧班列,从俄罗斯相关粮食产区运送到满洲里只需要不到10天的时间,安全且有保障。
综合港媒《南华早报》报道,在解决两国铁路轨距不同导致的陆路运输困难前,俄罗斯粮食出口中国主要通过海运,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与此同时,俄副总理阿布拉姆琴科还在圣彼得堡经济论坛期间透露,俄政府正积极同友好国家就农产品贸易本币结算进行谈判。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