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饮料“营养选择”分级试行,A、B阵营等级更优

更新时间:2024-04-16 01:29:01作者:无忧百科

上海饮料“营养选择”分级试行,A、B阵营等级更优

(文/解红娟 编辑/马媛媛)饮料行业进入“健康化”时代。

近日,上海试行全国首个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等4种成分含量,评定等级从高至低,标识ABCD四级,推荐程度逐步递减。

据悉,首批参与分级的饮料企业目前已经评审完毕并公布,第二批评审结果或将于5月份出炉。

从消费认知及及政府推荐标准来看,AB阵营的产品是健康程度更高的饮品,属于优等生,将成为消费市场最具竞争力的饮品类别。

按照上述营养等级划分,不含任何代糖,以及含有适量代糖但整体非乳源性糖分每100ml处于0.5g~5g的饮料重点被划分在AB两个阵营。其中,非乳源性糖≤0.5 g/100ml、饱和脂肪 ≤ 0.75 g/100ml、反式脂肪 ≤ 0.3 g7100ml、不使用非糖甜味剂的被归为A;非乳源性糖 0.5~5 g/100ml、饱和脂肪 0.75~2.5g/100ml、反式脂肪 ≤ 0.3 g/100ml的被归为B。

以元气森林举例,旗下茉莉花茶、麦茶、枸杞红枣水均符合非乳源性糖≤0.5 g/100ml、饱和脂肪 ≤ 0.75 g/100ml、反式脂肪 ≤ 0.3 g7100ml、不使用非糖甜味剂的要求,属于A档饮品。

但在现实生活中,中国饮料市场的现状是C类产品居多。据不完全统计,统一企业、农夫山泉、娃哈哈、可口可乐、康师傅等品牌主推饮料仅集中于C类,其中,康师傅饮品的C类产品最多,合计共8种。


因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上海饮料分级政策虽是试行,但是也让消费者的选择成本变低,未来饮料市场AB级别的产品或将持续增加,这会鼓励企业持续创新,寻找优质原料,让消费者受益。

数据显示,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22.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996亿元,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或将达到7489亿元。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传统饮料企业、新势力品牌、跨界玩家纷纷入局健康赛道已屡见不鲜。目前,百事、可口可乐等传统饮料企业都在含糖饮料之外开辟无糖赛道,饮品新势力元气森林从品牌创立之初就开始布局无糖赛道,在行业内占据了先发优势,目前其无糖产品在整个产品矩阵中占比已达70%以上,无糖饮品更覆盖无糖茶、无糖气泡水、无糖功能性饮料等细分赛道。

“企业在饮料健康化转型方面的自觉,为此次上海饮料营养分级政策落地提供了土壤”,一位不具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不过我们也看到,事实上尽管低糖、无糖饮料引起了很多企业的注意,但对很多传统饮料企业来说依然发力不足,高糖饮料依然占据其产品矩阵的核心地位”。

“赛道转型依然任重道远”,该分析人士指出,“这其中的阻力除了重新制定产品战略、打出品牌口碑、更新销售渠道等带来的巨大成本之外,产品的研发成本同样不容小觑。”以代糖“赤藓糖醇”为例,这是一种可应用于食品饮料加工领域,对人体安全系数更高的天然代糖,但同时其成本相比此前饮料企业习惯使用的安赛蜜、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都更加昂贵。据了解,在以元气森林为代表的饮品企业将该代糖应用到饮料添加之后,正在有更多追随者将其作为饮料增甜的更优方案。

“这肯定会带来饮料行业转型的阵痛,但赛道一旦转换完成将会是一片新的天地”,对于此次饮料分级举措,该分析人士依然表示乐观。

专家认为,作为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探路者和时代的先行者,上海在饮料分级领域的探索一方面印证了饮料健康化趋势的不可逆转,另一方面则将对市场上的饮料品牌企业产生重大影响,重新思考自身产品定位和发展战略或将成为很多饮料品牌接下来必须要重视的课题。

上海市疾控中心危害监控所营养健康科主任臧嘉捷表示,目前官方还在持续收集来自饮料企业的多元化建议和意见,后续将在综合考虑行业建议的基础上持续完善“营养”分级标识标准,力求兼顾真实的企业状况和市场需求,找到有助于饮料行业健康发展的平衡点。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