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银河 E5 申报图公布,定位紧凑型纯电 SUV
2024-04-16
更新时间:2024-04-16 05:58:46作者:无忧百科
点击 “简七读财”,发送消息“理财小工具”
免费领取“40个赚钱工具资源包”
晚上好,我是简保君。
前段时间,我分享过朋友父亲不幸患癌的经历——
朋友的父亲从国企刚退休没几年;去年发现消化功能不好,马上去医院做了检查。 结果发现是肝癌中期。 朋友父亲在岗时,单位给买了终身重大疾病保险,这次患病满足了理赔条件,赔了30万元。 一开始朋友觉得这笔钱,大概率能覆盖治疗费用的自费部分,现实却是不仅医疗费要花钱,请假陪床、雇人、特殊营养等都需要花钱;再一算,30万元最多够用半年。
后台有些留言说,看完感觉很焦虑。
实际上,在人生的沟沟坎坎里,很多事情都像「小马过河」,同一件事,放在不同境遇中,当事人的体验可能完全不同。
就像朋友的经历,虽然照顾父亲很辛苦,也要自费一部分医疗费用,但是相比更多人来说,这已经不算「抽中最差的牌」了:
朋友的父亲是国企退休,有稳定的退休金、医保、还有一份公司出钱购买的重疾险;目前病情可控,预后效果良好。
唯一遗憾的是,朋友父亲没有一份医疗险或者防癌医疗险,不然自费的医疗费用,也能赔掉。
01
其实,很多自己主动买保险的朋友,第一份保险,往往是医疗险。
因为两个原因:
一是,便宜,好上手。
30岁男性买份百万医疗险,一年只要200多元;而如果买一份保额30万元的重疾险(保障至70岁,分30年交),每年最低保费也要2000元。
所以,从保费端,我们在买重疾险时往往会更谨慎,需要更多时间做决定;而医疗险就好上手得多。
二是,花最少的钱,把最大的风险兜住。
有些朋友对住院医疗险1万元免赔额颇有微词,觉得花费在1万元以下,这份保险根本就「不划算」啊。
事实是,恰恰因为有1万元的免赔额,才给了大多数人上车的机会。
根据上海公立医院住院花费数据来看,件均住院花费在1.8万元左右,社保报销后,患者自费在8000~9000元左右;如果地区和医院的级别下降,那么平均花费大概率还要降低。
那是不是意味着,很多住院案件会被1万元免赔额卡住呢?
是的。但这绝非坏事。
首先,保险公司的风险测算肯定不会让自己亏钱,所以同样的保障下,0免赔额的方案,保费会涨10-20倍;而一份2000块的医疗险,对大家来说就相当辣手了。
其次,1万元大概率咱们都掏得起,而更多的医疗费就不好说了。
最后,医疗险是实报实销的保险,不管你买几份,买多少保额,都是根据你的实际花费来进行报销;简单说,越复杂、给家庭带来更大负担的病症,就赔得多,病情比较轻时,就赔的少。
而这种「轻」和「重」,往往也不是我们自己认为的,是需要经过医学检查、治疗给出的结果。
02
我们有两个出险用户的案例,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当事人已授权)。
A用户是一位宝妈,孩子出生后就买好了重疾险+医疗险,这两项加起来,一年保费1400元。
两年后,孩子不幸罹患神经母细胞瘤(属于少儿特疾),触发了重疾理赔(买了50万保额,叠加上额外赔,最后赔下来160万元);同时,小朋友的治疗费用,医疗险继续报销。
A用户的这份医疗险有个优惠政策,重疾住院0免赔,因此,社保报销后,直接走医疗险的理赔就行。
而且,这份医疗险保证续保6年,就算出险了,也能继续用,至少5年内A用户不需要担心孩子每年几十万医疗花费的问题。
C用户是一位父亲,他给全家都买了重疾险+医疗险。
三年后,C用户不幸患甲状腺癌,触发了重疾理赔(买了50万保额,叠加上额外赔,最后赔下来81万元);但C用户的医疗险就没有赔到。
C用户的医疗花费,经过社保报销后,需要自费5000多元;但他选择的这款医疗险并没有「重疾0免赔」的条件,而是重疾住院与一般住院共享1万元免赔。
即使这样,C用户依然感到庆幸:
一是,保险买得早,派上了用场;
二是,自费部分可控,几千块钱自己能负担得起,毕竟已经拿了81万的重疾赔付;
三是,甲状腺癌预后效果好,在重疾里算存活率很高的病症了。
每每写到这些真实的案例,都难免感慨世事无常。
这两位用户的境遇当然值得我们共情,与此同时,也很庆幸他们因为自己的认知,给自己的家庭早早织就了一张「托底系统」。
03
通过这两个案例,有四点想跟大家分享:
1)几百块的医疗险,遇事儿真的有用;
2)医疗险和重疾险无法互相代替,有条件最好都上车;
3)一点小差别,可能就会带来很不同的结果:
比如说,重疾住院0免赔和重疾住院&一般住院共享1万元理赔额,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优先选前者。
再比如说,保证续保20年、保证续保6年、无保证续保这三个条件中;肯定要优先选保证续保时间长的。
就像A用户如果当时选没有保证续保的产品,在孩子出险理赔后,很难说接下来保险公司是否会给续保,毕竟给续保就意味着,这一年的医疗花费保险公司又得包了。
4)家庭保障,需要迭代。
很多朋友在配置完家庭保障后,就放起来了;其实随着家庭成员、家庭收入、经济形势的变化,需要适当调整我们的保障方案。
就像C用户在配置时,没有选重疾住院0免赔方案;
而A用户在配置时,也没有选保证续保20年的方案。
并非他们不想选那个更好的选项,而是彼时并没有这个「更好选择」。
随着市场的变化,新产品也带来了一些新的规则。
比如,之前买了保证续保6年的产品,现在也可以选择通过「转保」换成保证续保20年的产品。
以及,身体条件没那么好的朋友,可以专门找些核保宽松条件的,甚至是既往症患者定向的医疗产品。
虽然说起来很轻松,但在实际的配置中,大家会发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那怎么才能挑一份「扎实有用」的医疗险呢?
基于这个初衷,我想做一期以「医疗险」为主的「7天健康险训练营」课程。
根据不同人群的年龄、职业、健康情况,帮助大家系统学习:几百块的医疗险,究竟怎么选、怎么用?
感兴趣的话,欢迎扫码锁定席位~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