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首超国外,工业机器人国产替代加速,这些企业功不可没

更新时间:2024-04-23 20:05:01作者:无忧百科

销量首超国外,工业机器人国产替代加速,这些企业功不可没

在智能制造转型趋势下,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十分旺盛,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工业机器人自主化水平并不高。可喜的是,据机构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达到52.45%,从销量口径上首次实现对外资品牌的反超,展现了中国制造业的实力和潜力。



全球第一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视觉、云计算和运动控制等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工业机器人已成为现代制造业领域的前沿科技成就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一个国家现代工业的发展水平。工业机器人主要由伺服系统、控制系统与减速器三大核心零部件组成,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是新兴技术的载体、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装备。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和人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工业机器人凭借高精确度、高稳定性及低成本等独特优势,成为了替代制造业中繁重、乏味或有害环境下体力劳动工作的理想选择。从汽车、机械加工、电子电气到食品、物流等多个行业,我们都能看到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在巨大的需求推动之下,行业规模也在持续扩展。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到195亿美元,同比增长11%。

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尤为旺盛。自2013年起,我国已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并保持这一领先地位至今,已长达11年之久。

从机器人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不过虽然有庞大的市场体量,但我国长期以来却不是一个机器人强国。日本发那科、安川、瑞士ABB、德国库卡这四大国际品牌凭借数十年的技术积累和工业化生产经验,市场占有率长期在50%以上。而在技术门槛最高的精密机器人减速器领域,日本品牌哈默纳科、纳博特斯克占据了全球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市场70%左右的份额。

国产突围之路是艰难且充满挑战的,但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企业已经成功实现了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的目标。

据该机构公布数据显示,我国国产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持续快速增长,2023年达到16万台以上,已超过外资品牌;此外,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占市场份额首次超过50%。具体来看,除多关节机器人外,SCARA(平面关节型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Delta(并联机器人)等主流工业机器人的国产化份额均超过50%。

在2023年的增长基础上,GGII预测今年工业机器人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并预计2024年市场销量有望突破32万台。

从内外资厂商的增速对比来看,自2020年以来,内资工业机器人厂商的增速表现更优于外资厂商。特别是在2023年,以埃斯顿、汇川、埃夫特等为代表的国产厂商销量同比增长22.76%,而外资厂商销量却同比下滑10.56%。



由以上数据可看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工业机器人领域已逐步实现国产替代。另据机构数据显示,我国本土厂商不仅市场份额迅速增长,并开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根据IFR的数据,202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出口量再创新高,达到11.83万台,而进口量仅为8.24万台,显示出明显的本土优势。从移动机器人到协作机器人,中国智造在出海进程中不断成长,已然成为全球制造业崛起的重要推动力。

国产龙头不断涌现

随着机器人国产化的加速趋势,近年来行业中涌现出了一批国产龙头企业,这些本土企业在打破国外垄断、推动工业机器人自主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产谐波减速器龙头企业绿的谐波(688017.SH)表示,公司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谐波啮合齿形“P型齿”结构,率先突破精密谐波减速器技术封锁,实现工业化生产和规模化应用,成功打破国外品牌垄断,带动国产应用端成本大幅下降。目前,该公司已实现减速器全产业链覆盖和规模化生产,国内市占率超60%,排名第一。

机器人整机龙头埃夫特(688165.SH)如今已跻身国产机器人第一梯队,坐稳国产喷涂机器人头把交椅。该公司是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50强,同时也是国家机器人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重点单位。

在低压伺服系统这一细分领域,步科股份(688160.SH)是国内领军企业,该公司在移动机器人应用端具有显著优势。据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唐咚介绍,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低压伺服系统开发的公司之一。目前,该公司在国内移动机器人核心动力部件的市场占有率超过40%,并占据国内低压伺服领域市场份额第一。据4月19日公布的机构调研记录,该公司近期发布了第五代低压伺服系统,采用了更先进的算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