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进步!虚拟电厂虽然还不挣钱,但商业模式都有了
2024-05-09
更新时间:2024-05-09 05:59:11作者:无忧百科
出品|达摩财经
深陷流动性危机的国厚资产再交出一份大幅亏损的成绩单。
近日,国厚资产发布2023 年度发生超过净资产10%以上亏损的公告。公告显示,2023年度,国厚资产的净利润为-6.68亿元,亏损金额达到上年末(即2022年末)净资产的13. 46%。
国厚资产将2023年度的大幅亏损归因于对长安保险的投资。2023年,国厚资产联营企业长安保险的归母净利润为-7.66亿元,发生重大亏损,致使国厚资产计提其他资产减值损失4.07亿元,净利润出现较大亏损。
国厚资产于2019年入主长安保险。彼时,长安保险因偿付能力不达标收到银保监会的监管函,被责令增加资本金,完成增资扩股工作等。国厚资产遂通过对长安保险增资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截至2023年9月末,国厚资产持有长安保险31.68%股份,仍为第一大股东。
1月31日,长安保险曾发布公告称,将延迟披露2023年第四季度报告及偿付能力等相关信息。然而,直至5月8日,这份迟到的报告依旧未见踪影。
国厚资产在年报中提到了长安保险的大概业绩表现。2023年,长安保险的主营业务利润亏损6.64亿元,同比亏损扩大61%。截至2023年末,长安保险的净资产为-8.63亿元,已经资不抵债。
长安保险的财务困境
2007年9月29日,长安保险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开业,总部设在北京,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2.5亿元。
长安保险在开业之时,身上也是光彩熠熠,其成立是根据国务院“大力发展责任保险”的要求,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十部委共同支持组建成立,是我国第一家专业责任保险公司。
不过长安保险的增长似乎没能达到预期,时至今日,其资产总额也没能突破80亿元。同时,长安保险的盈利能力同样一直令人堪忧,自成立以来,长安保险净利润表现最好的一年还要追溯到2010年,归母净利润为4700万元。
2018年,长安保险迎来重大转折,其因涉足P2P履约保证保险而遭遇了18.33亿元的巨额亏损。当年,不仅保证保险出现巨额亏损,车险、责任保险等品种均大幅亏损,公司或许是借着保证保险的亏损一次性释放历史未决,以期卸下历史包袱。进入2019年,虽然主要险种的亏损的却有所减少,看似公司财务状况有所好转,但在接下来的四年里,保费收入增长疲软,而车险和责任保险的亏损却连年增加,表明公司的财务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自2018年之后,长安保险连年亏损,再无一年实现过盈利。2022年年报数据显示,长安保险应收的代位追偿款仍高达6.72亿元,表明当年的风险并未完全得到解决。
2023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长安保险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双双触底,跌至惊人的-132.48%。在风险综合评级评价方面,长安保险连续六个季度被评定为D类,原因包括公司留存收益为负,核心资本不足,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不达标,可资本化风险大;公司治理得分较低,公司治理较为薄弱。
不仅如此,在投资方面长安保险也陷入困境。2023年前三季度,长安保险财务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05%和-9.91%,较2022年末的0.09%和5.20%大幅下降,对比行业情况,投资收益指标均处于行业末流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对国厚资产对输血也是长安保险亏损的一个主要诱因。资料显示,长安保险持有芜湖芯厚云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天津鑫泽保齐基金部分股权,经穿透后,二者皆由国厚资产控制。其中,长安保险持有芯厚云智1.72亿元的股份已经被司法冻结。
可见,巨额亏损、偿付能力不足以及资不抵债等问题已经成了长安保险目前正面临的严峻挑战,这种财务困局或也让长安保险再次成为监管的目标。
国厚资产33亿债务即将到期
在国厚资产发布超过净资产10%以上亏损公告时,国厚资产特别提及,公司生产经营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本次亏损事项预计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及长期偿债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但国厚资产也早已陷入流动性危机当中。
1月2日,国厚资产连续发布3则公告,分别涉及“债务违约”、“证监会警示函”以及“资产查封冻结情况”。国厚资产公告显示,截至1月2日,公司未能按时偿还包括昆仑信托、东方资产旗下东兴投资等9家金融机构及企业共计2.9814亿元的到期债务。
此外,因涉及多个诉讼,国厚资产名下部分资产被冻结、查封、扣押。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被冻结货币资金6129.96万元,去年仲裁诉讼及查封扣押或冻结案件共8起,涉案金额超20亿元。
事实上,国厚资产的问题从2020年就开始初露端倪。2019年末,国厚资产总资产达到154.4亿元峰值,之后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截至2023年末,国厚资产的总资产已减少至108.66亿元,对比2019年末下降近30%。
2022年,受提前收回不良资产投资,公司投资联营企业亏损及汇兑损益等因素影响,国厚资产业绩出现了大幅下降。
财报显示,2022年,国厚资产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为5.49亿元,仅为2021年的三分之一;同时,净利润也由盈转亏,全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亏损3.57亿元,同比2021年大降193.13%;其中,不良资产处置净收益也从1.18亿元,锐减至-1.3亿元。
2023年,国厚资产的状况仍未见好转,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84亿元,同比下降11.89%,亏损6.86亿元,对比2022年亏损几近翻倍。
为了弥补业绩上的不足,国厚资产加大了旗下资产的处置力度。从业务收入组成上看,2023年,国厚资产的债券投资收入和不良资产处置净收益同比大幅增长,分别增长912.61%和1379.39%。国厚资产解释称,系债权投资类项目处置进度加快和处置资产包收益增加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国厚资产还正面对一笔数额巨大的债务压力。至2024年末,国厚资产将有28.21亿元的有息债务到期,此外,国厚资产还有6.2亿元的境外债券也将在年内到期。
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国厚资产的流动资产仅有9.38亿元,如何在债务到期之前寻求资金渡过难关已成为国厚资产当前的首要问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