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十年|每平方公里诞生一家上市公司,“创业张江”为什么能?

更新时间:2024-05-21 15:06:57作者:无忧百科

追光十年|每平方公里诞生一家上市公司,“创业张江”为什么能?

【编者按】

十年追光,上海科创征途势如虹。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上海的发展定位从“四个中心”拓展为“五个中心”。参与研制“天舟”、“神舟”、“羲和”、“祝融”等一批国之重器,推动C919国产大飞机、首艘国产大型邮轮问世……十年来,上海科创累累硕果。

在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十周年之际,澎湃新闻推出“追光十年”特别策划,聚焦上海科创迈向“全球影响力”之路的十个侧面,解析上海打造科技强国建设重要引擎的动力源泉。

首篇关注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主战场——张江高新区如何赋能创新创业。


白浪 设计

420平方公里,共诞生435家上市企业,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家上市企业。

这样的一组数字来自上海张江高新区。这里以上海8%的土地面积,集聚了全市5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70%以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的科创板上市企业,贡献了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 80%的工业总产值。

为揭秘这组惊艳的数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了多家始于张江、兴于张江的企业,他们的管理者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关键词:“综合创新成本低”。

什么是创业者眼中的综合创新成本?创新的政策服务、人才的集聚性、低廉的办公空间租金……一个又一个细节,构成了这个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核心承载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主战场和上海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主阵地。

放眼未来,张江高新区已经开始向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目标进军,计划到2025年,高新区“独角兽”“隐形冠军”企业将超过100家,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占全市85%以上,3-5家园区达到万亿级产业规模,最终打造出主导产业初显、专业服务完善、空间相对集中、生态充满活力的高质量园区。

浇灌源头活水

金融服务,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是必不可缺的活水之源,低成本的金融支持更能为企业带来指数级的增长效益。

凭借游戏《原神》风靡全球的米哈游,就是从拿到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大学生创业基金会“雏鹰计划”的10万元无息贷款开始创业,逐步成长为员工规模数千人的跨国企业。在张江高新区这片创新创业的肥沃“土壤”上,米哈游扎根发芽,发展壮大。

“我在2010年拿到了上海市科委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当时在所有人看来,大学生创业都是很不靠谱的,但15年之后我们回过头去看,有许多大学生创业基金的受益者。”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刘伟说,“当年非常‘不靠谱’的10万元、20万元大学生创业基金,投入产出比可以说相当高。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需要长期支持。”

去年9月,全国首个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载体——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以下简称“模速空间”)在张江高新区徐汇分园正式揭牌。

如何让垂直领域大模型初创企业“轻装上阵”?模速空间在算力、语料、人才、资本等各方面给予的政策支持,让初创企业专注创新研发。

专注算力和数据服务的无问芯穹、星环科技,专注营销垂类大模型的衔远科技,跨图文模态的智象未来……模速空间党委书记张韵介绍,模速空间投用半年以来,已引进大模型相关企业近70家,举办百余场活动,覆盖企业近千家,线上线下参与嘉宾累计8万余人次,营造了浓厚的产业氛围。

陪伴从小到大

2023年11月8日(美国时间),和黄医药首款创新药呋喹替尼在美国获批上市,成为上海首款在美获批上市的小分子抗肿瘤原创新药,并于48小时内开出首张处方。

早在2002年,和黄医药就成为了首批入驻浦东张江的本土创新药企。纵观和黄医药的产业化建设,其经历了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试点到长三角一体化生产,再到“张江研发、上海制造”三个阶段的实践,还成功出海——呋喹替尼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海外销售额约5000万美元,未来有望在欧盟和日本获批。

和黄医药的一名管理者坦言,每一次“出圈”,都离不开张江给予的呵护与政策支持。

“在张江,我们能享受到制度创新后的最快落地。”这位和黄医药企业管理者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创新药呋喹替尼于2016年成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下上海市首个获得创新药许可的试点品种,使其提前三年顺利上市销售。该款新药能够快速走向市场,无疑得益于这一“绿色通道”政策。

2023年,和黄医药在浦东布局兴建的和黄医药全球创新药生产基地正式竣工投产,预计将产能提升5倍以上,实现创新成果在上海的就地产业化。

这是张江高新区对于生物医药企业“好产业不缺空间,好项目不缺土地”重要承诺的兑现,切实解决了企业研发成果没有落地空间的“成长的烦恼”,进一步推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加速跑”。

2018年落户张江高新区闵行分园以来,艾为电子的企业营收从6.94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5.31亿元,2023年芯片产品出货量超过53亿颗;其手机音频功率放大器芯片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

快速增长的背后,艾为电子不仅获得多次专项资金支持,更感受到了园区优质的服务。“园区经常通过闵行区科委及时将政策信息告知企业,在企业需要申报咨询时,提供了贴心的回复。让企业可以享受的政策‘应享尽享’。此外,张江高新区领导和闵行科委领导还会定期来我们企业送政策上门。”艾为电子公共事务负责人表示,未来,期待着园区可以针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有更多针对性的产业扶持政策。

汇聚“最强大脑”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对于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张江高新区作为业内公认的人才聚集高地,吸引了全球顶尖人才,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顶尖人才的集聚,大大提升了企业求才的可得性。

作为上海市首批“工赋链主”企业, 上海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张江高新区虹口分园茁壮成长,致景科技推出的飞梭智纺纺织业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已服务6000多家织厂,连接超45万台织机,覆盖全国超30%的织造产能。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致景科技相关负责人说,上海是多元化人才的聚合地,在这里可以找到纺织行业专业人才、互联网科技人才、金融期货人才等等,为企业的发展构建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时,通过和有“纺织行业的黄埔军校”之称的东华大学合作,企业也逐渐吸引了很多既懂纺织、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加入。

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科委获悉,上海连续12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上海国际科创人才服务中心累计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43.4万份。截至目前,张江高新区企业集聚留学归国和外籍人才超6万人。

张江科创人才通关便利化、外籍人才永久居留等政策、海外人才税收优惠政策、“张江之星”企业培育计划、张江专项资金……政策支持、人才优势、金融扶持、创新氛围等因素的综合叠加,形成了张江创新创业“磁场效应”。

张江高新区最初起源于1991年3月国务院批准的漕河泾新兴技术产业开发区,是首批国家高新区之一。2011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上海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多次扩区和调整,张江高新区目前已形成“一区22园”格局,面积达534.8平方公里,覆盖全市16个行政区。

如今,张江高新区的产业能级正不断提升。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中,集成电路产业成为国内综合技术水平最先进、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产业基地,销售规模达29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策源功能更加显现,细胞治疗、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加速形成,成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张江人工智能岛成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去年底,上海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张江高新区改革创新发展 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新目标。

培土育苗,蓄能成势,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以特色化发展为核心,以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为支撑,张江高新区正从全国创新中心加速迈向全球创新高地,为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动力引擎。


白浪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