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的最高套路:走孩子的路,让孩子无路可走
2024-01-03
更新时间:2024-01-03 21:05:53作者:无忧百科
当常规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不奏效时,不妨来一波“反向育儿”。
毕竟养娃这件事,就像闯关打怪兽,玩的就是斗智斗勇。
作者 | 沐风
在网上,有位妈妈分享了自己的育儿小妙招。
她有个女儿叫Tina,特别黏人,就像个小尾巴一样,不管她走到哪都要跟着。
而她因为工作的原因,要经常出差,不能陪伴女儿左右。于是,她便想到了一个方法:
反过来黏女儿。
每次,只要和女儿待在一起,她就各种抱女儿,亲女儿,表达对女儿的思念和关爱。
也正是这个黏女儿的过程,让女儿内心充满了亲密感和安全感。
渐渐地,女儿便不再黏着她了。
留言区,很多网友都觉得她这个教育方法不错,直呼“又学到一招!”
走孩子的路,让孩子无路可走,这其实就是最近很火的“反向式育儿”。
虽不按常理出牌,但这种“逆向”的养育方式,却常常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撒娇示弱,孩子更强大
综艺《不要小看我》中,傅首尔作为嘉宾,需要帮助一个叫雷雷的孩子完成爬山的任务。
可才走到山脚下,雷雷就开始闹脾气,不愿意走了。
傅首尔尝试了很多种方法跟他沟通,都不起作用。
于是,傅首尔干脆一屁股蹲坐在地上,喊道:“我也不想走了!”
这波操作直接给雷雷整不会了,愣了几秒后,他不仅不再哭闹,反而催着傅首尔起来爬山。
但任凭雷雷怎么拉扯,傅首尔就是纹丝不动,还不断地撒娇、示弱:
“我也坚持不了了,我太累了,我还要帮你拿书包。”
雷雷只好承诺不再吵闹。
在之后的登山过程中,雷雷还越来越积极,一直冲到了最前面。
傅首尔后来总结说:吼叫解决不了问题,对孩子撒娇示弱,反而能走进孩子内心,让他自己做选择,你将收获惊喜。
是啊,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挫折和挑战,退缩和闹脾气是常见的表现。
这时,父母不妨像孩子一样弱下来,把孩子往前推,反而能更好地成就孩子。
教育家卢勤的儿子小时候胆子小,一打针就哭,有次更是哭得小肩膀直打颤。
于是,卢勤便也跟着哭了起来,儿子一脸疑惑:“又没扎你,你哭什么?”
卢勤说:“妈妈也胆子小,看见你一哭就害怕。”
儿子转而显出一副无奈的样子:“嗨!你们女人太胆小。算了吧,以后你甭进去了,我一个人进去!”
第二天,儿子果然壮着胆独自去打针,表现得特别勇敢。
卢勤说,父母是高山,孩子就永远是小草,如果换个位置,父母做小草,孩子就会长成高山,顶天立地。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引领。
走孩子的路,不是不负责任,而是通过示弱,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让孩子逐渐变得自信强大。
装傻充愣,孩子更好学
很多父母在辅导作业时,经常孩子一提问,就下意识地做出解答。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依赖心理,越来越懒得动脑。
我女儿以前写作业也是这个情况,还没有写几分钟,就问这个那个。
有时候刚讲了一题,遇到类似的题,她又不会了。
我跟她商量,遇到难题时要先思考,尝试解题。
结果她却满不在乎地说:“你直接告诉我不就好了嘛,干嘛还要我费那个功夫?”
女儿的话犹如当头一棒,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后来再遇到女儿问我时,我就假装不知道,对她说:
“你这题可把我难住了,我也不会,怎么办呀?”
“还有这题,怎么解的呀?你教一下我呗。”
次数多了,女儿知道指望不上我,自己反而慢慢学会了思考,归纳,总结。
所以呀,父母们千万不要去当孩子的参考答案,而是要笨一点,傻一点。
学着把问题还给孩子,反过来向孩子讨教,孩子才能在探索与思考中逐渐激发出学习的兴趣。
《聪明的妈妈像傻瓜》一书的作者袁梅就经常装傻。
每次儿子一问她问题,她就假装被难住的样子,反过来问儿子怎么解决,还不断鼓励儿子去找到答案来教自己。
就这样,在她有意的“培养”下,儿子的学习探索欲爆棚,没事就喜欢考她,在家当“小老师”。
想起一位教育家说的话,激发孩子内驱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成为小老师。
所以,教育孩子,父母不妨试试转换角色,放低姿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让孩子充当小老师教自己。
这种“我比父母厉害”的成就感,就是提升孩子学习的信心和热情的最好动力。
不讲道理,孩子更好说话
教育孩子,很多时候父母说再多都没有用。
尤其是孩子到青春期以后,叛逆,不讲道理,喜欢跟父母对着干。
这时,不管你说得再多,再正确,在孩子眼里都是错的。
怎么办呢?
网上有一位爸爸,为了让叛逆女儿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合理,便走上了模仿女儿的道路。
大冬天,女儿非要穿小裙子上学,说教没用,爸爸便直接换上了女儿同款的“小短裙”。还一边抖臀,一边幽默道:“呀!撞衫啦。”
女儿要穿露脐装,爸爸也奉陪到底,一边拍着大肚子,还一边转了个圈,问女儿好不好看?
女儿整了条高腰裤,把脚脖子都露出来了,爸爸说她穿得“磕碜”,却反被女儿怼“不懂潮流”。
爸爸便不再多说,直接屁股一翘,裤子一提,也整了个“潮流”。
就这样,因为爸爸的搞笑模仿,每次都把女儿看得好气又好笑,只好乖乖穿回平常装。
一场场潜在的亲子冲突,就这样被轻松化解了。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不懂道理,只是比起正不正确,他们更想去尝试,去体验一下。
所以,与其各种说教,破坏亲子关系,我们不如闭上嘴,迈开腿,帮孩子提前预演。
就像留言区一位妈妈分享的,女儿跟她说要染绿发,她虽然一万个不同意,却还是陪女儿去了理发店,并且自己先染上了。
果然,女儿在看到她一头绿油油的头发后,若有所悟地说确实不好看,便放弃了染发这个想法。
之后,女儿还提出过想抽烟、喝酒,她都没有指责、打骂,而是赞同道:“那一定很带劲!”然后就带着女儿去买烟买酒。
妈妈抽的第一口烟,被呛出了眼泪,女儿喝的第一口酒,被辣得直咳嗽,母女俩看着对方的囧样,一直哈哈大笑。
之后,女儿便再也没有提出乱七八糟的要求。
儿童心理学Rudolf Dreikurs说:“如果真的想改变孩子的行为,家长需要用行动,而不是语言。”
所以,与其费劲和孩子讲大道理,不如让孩子真切体验一番。
走孩子的路,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用一种以退为进的方式,给孩子尊重和理解,让孩子自己去悟得其中道理。
摆烂偷懒,孩子更勤快
曾看过一个视频。
女儿每天吃饭、上学都磨磨蹭蹭,妈妈怎么催都不管用。
不堪折磨的妈妈,无奈选择了摆烂,不催也不管了,就陪着女儿一起磨蹭。
哪怕就要迟到了,哪怕女儿都急哭了,不断地催着她快点,她依旧学着女儿磨蹭的样子,不紧不慢地换好几次衣服。
而这一招也确实立竿见影。
女儿深刻意识到了拖延的坏处,第二天一早起来,不管干什么事都十分利索,甚至吃饭时还不忘提醒她,要早点准备好,早点出发。
太操心的父母,养不出勤快的孩子。
适当地偷懒摆烂,反而是对孩子的成全。
这不是不负责任,而是一种教育的智慧,通过“感同身受”的方式,让孩子从中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所以,当孩子做事磨蹭时,要懒得催促,学着孩子一样磨蹭,让他体会下着急的感觉,从而学会时间管理。
当孩子不愿做家务时,要懒得动手,学着孩子一样不干活,让他感受一下乱糟糟的感觉,从而学会独立。
当孩子做错事时,要懒得说教,学着孩子一样搞砸事情,让孩子从中学会解决问题,从而学会成长。
俗话说,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遍会。
教育孩子,有时候就要用魔法打败魔法。
你懒一点,孩子才能勤快一点;你当孩子,孩子才能得到锻炼,学会自我负责。
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好的教育,不是一直保持“原则正确”,甚至“铁面无私”,而是以合适的手段,去做正确的事。
“走孩子的路,让孩子无路可走”,不是为了泄愤,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不是真为了跟孩子较个输赢。
而是用逆向思维,兼顾正向引导。
背后隐藏的,是对孩子的鼓励、信任、理解、尊重、放手。
这种别样的力量会激发孩子成长的能量,让孩子变得更加自律、独立、自信。
点个赞吧,学习逆向思维的“教育魔法”,帮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