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时,你的第一句话很重要

更新时间:2024-05-15 04:56:31作者:无忧百科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时,你的第一句话很重要


有个妈妈给我们留言问道:“孩子不敢一个人睡怎么办?”

白天无法无天的孩子,到了晚上就抱着枕头吞吞吐吐地说:“我不想一个人睡……”

大人问他为什么,他就说害怕,无论怎么跟孩子解释,孩子都听不进去,睡着之前要么要求大人陪在身边,要么开着灯。

这位妈妈的烦恼,相信很多家长都不陌生。

几乎每个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让成年人无法理解的恐惧:怕水、怕高、怕狗、怕虫、怕鬼、怕怪物……

孩子究竟在害怕什么?他们的恐惧又从何而来呢?

我们今天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害怕的对象也有所不同:

2岁前的孩子害怕与妈妈分离、害怕一个人,害怕太大的噪声和陌生的环境;

2到4岁的孩子,有的会怕黑、怕想象中的怪兽、鬼神;

5到6岁的孩子,有的会怕医生、怕陌生人、怕水、怕闪电;

上小学之后的孩子,恐惧对象就更加复杂了,比如考试、学习成绩和人际交往……

可以说,孩子从呱呱坠地那天起,就开始慢慢体验恐惧,随着他们情绪的发展,令他们恐惧的事物也会随之变化。


孩子的恐惧类型大致有下面几种:

对身体损伤的恐惧 对自然事件恐惧 对动物恐惧 对特殊环境恐惧(如对黑暗、高处、学校等环境的恐怖) 对广场恐惧(指对公共场所恐怖) 社交恐惧

令孩子恐惧的事物多种多样,但恐惧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儿童对某些物体或情境,如黑暗、动物、传说中的鬼怪、死亡、登高、雷电等会产生恐惧,但这类恐惧程度轻、时间短,为正常情绪反应,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说,其中一些恐惧是普遍性的,它提高了人们对危险的敏感度,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它使人感觉到危险的存在,并促使其脱离危险状态。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增加,孩子对事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一旦发现事物是安全的,脑海里的危险信号就会解除,恐惧感也会随之消失。

当然,有很多的恐惧是孩子习得的。

孩子并不是生下来就怕这怕那的,而是通过直接经验和观察学习等途径习得了恐惧。

如有的家长喜欢吓唬孩子、有的家长提供过度保护、有的孩子本身遭遇过小的创伤等等。


当他们重新面对一些事和物时,大脑就会跳出来告诉他们:“小心,有危险!”

比如,有的孩子有过失足落水或是呛水的经历,孩子看到水就唤醒他当时恐怖的记忆。

他们对于水就会有种深深的恐惧感,这就是所谓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再比如,媒体将不安全的事情都展示在孩子的面前,孩子也会从中感到很危险。

有位朋友小时候从某则新闻上看到有人被雷电击中,不幸身亡,她害怕极了。

从此以后,每逢打雷闪电,她就表现得特别恐惧,哪怕长大了,天气不好时,她也只想躲在家里。

诸如此类的经历会让孩子在某些瞬间出现恐惧反应,虽然这在父母眼里像是无理取闹,但这些恐惧往往都是有迹可循的。


对于孩子的恐惧,我们要抱着理解的心态。

一位妈妈带5岁儿子去儿童乐园玩,里面的滑梯比幼儿园的滑梯高很多,儿子站在滑梯上犹豫不决,妈妈在旁边加油打气:“这才多高啊,你怕什么!”

最后爸爸看不下去了,强行把他推下去,孩子吓得边哭边喊:“太高了,我再也不要玩这个了!”

我们太容易对孩子的恐惧不以为然。

当孩子感到害怕时,我们习惯对他说:

没什么好怕的。 你怎么会怕那个呢? 那都是假的。

看似是鼓励,其实是一种残忍的回应:

在孩子最害怕的时候,要求他们大胆和勇敢。

一旦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还会被贴上没出息、没用的标签。


从大人的角度看,床底下不会有怪兽、邻居家小狗不会冲上来咬人、滑梯的高度不会让孩子受伤……孩子的恐惧总是那么荒唐。

实际上,孩子的恐惧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深深地困扰着他。

一个正在体验恐惧感的孩子,脑海中有个报警器一直在鸣叫。

我们劝他别怕,实际上是对他恐惧的嘲笑,轻描淡写的反应,会让他更加没有安全感。

记得劳伦斯·科恩在《轻推:帮孩子走出退缩和焦虑》写道:

帮孩子面对恐惧时,我们当然需要推孩子一把,但是必须推得温柔,推得有耐心。

他用保镖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

假如你对站在总统身边的保镖说:“朋友,你看起来太紧张了,为什么不放松点儿!”

这并不会让对方感受到放松,相反,这种不重视的态度,会加剧对方的焦虑。

帮孩子克服恐惧和焦虑也是一样。

一个正在经历恐惧的孩子,在高度紧张之下,他最渴望的并不是逃跑,而是寻求保护。


我们转换一下视角,作为大人,当我们面对恐惧,手心冒汗,心跳加速时,我们也不想听到亲人朋友指责我们“胆小”,我们希望他们说:

“别怕,我在这呢。”

这是所有经历过恐惧的人所渴望的:被看见、被接纳、被保护。

孩子需要你接纳他的恐惧感,告诉他,你会保护他,会陪在他的身边,这种保护就是心理层面的安全感。

只有这样,孩子内心才能生出勇气,去面对他所恐惧的事物。

正如《儿童恐惧心理学》书中所写:

“恐惧存在的意义就是被克服。

正是因为克服了恐惧,儿童才得以成长并获得独立自主,这对儿童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恐惧是孩子无法避免的一种情绪体验,我们只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一步步地去面对引起恐惧的事物或情景。

如前文所说,恐惧是人之常情,我们也不是非要养育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

所以,帮助孩子克服恐惧的第一步是接纳孩子的恐惧,让孩子感受到你的陪伴和支持。


比如有的孩子怕黑,怕的不是黑暗本身,而是爸爸妈妈离开,只剩自己一个人的感觉,这个时候,任何的呵斥都没有一个拥抱来得有效。

当孩子感到害怕时,我们要懂得接纳孩子流露出来的恐惧情绪,给孩子抱持性的环境。

在孩子胆怯退缩的时候,不要责骂他,站在他这一边,耐心等待,真诚陪伴,必要时给予安慰或拥抱,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适应环境。

爱会使人变勇敢。父母对孩子的理解越多,孩子的恐惧越容易被消化。

孩子只有获得了安全感,他才能迈出尝试的第一步。


第二步,带孩子认识和了解让他恐惧的事物。

孩子路上遇上一只有点凶的狗,不要反复说:“别怕,他又不会咬你。”

而是承认孩子的恐惧,帮助孩子学会去表达感受:“你感到有点害怕是吗?来,我拉着你的手。”

恐惧源于未知,如果我们对恐惧的对象多一层了解,可能就没那么害怕了。

再比如,很多孩子害怕打雷,我们就要和孩子聊聊他究竟害怕什么,引导孩子说出害怕的事物是什么:

是害怕打雷的声音,还是害怕自己会有危险?

在闲聊中,你可以给孩子科普气象知识,教孩子正确的应对措施:

小时候爸爸妈妈也像你一样害怕打雷,长大了就不怕了! 你看看我们长这么大,也没遇到什么危险。 打雷是一种自然现象........

类似这种讨论,可以让孩子把整件事情弄清楚,恐惧警报就会慢慢解除。

消除恐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比起盲目鼓励孩子勇敢,多点耐心去帮助孩子认识恐惧的事物,才更有可能生出勇气去面对它。


最后,日常生活中不要制造恐惧。

成年人对儿童的恐惧情绪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常常喜欢吓唬孩子。

有网友曾经总结了“童年四大阴影”:

拿针管扎孩子的医生、收废品顺便拐孩子的老人、藏在黑暗角落里吃孩子的妖怪、专抓不听话孩子的警察叔叔。

这样的吓唬往往会增加孩子的精神压力,随口一句恐吓,孩子深深记在了心里,成了扎根心底的阴影。

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尽量选择简洁有力的正向的语言,就事论事,温和坚定地帮助孩子,任何的投机取巧,长久看来都是得不偿失。

法国诗人彭沙尔说过:“有爱慰藉的人,无惧于任何事物,任何人。”

好的教育,永远应该以爱为底色。

喜欢今天的文章,记得文末点个“在看”,感谢您的支持。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曹植《洛神赋》

作者 | 钱志亮,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

主播 | 一凡,电台主持人。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标签: 父母  孩子  社交恐惧  心理创伤  

为您推荐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时,你的第一句话很重要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时,你的第一句话很重要,父母,孩子,社交恐惧,心理创伤

2024-05-15 04:56

孕妇冬季吃羊肉的注意事项 孕妇冬季吃羊肉需要注意什么

1、部分病症忌食羊肉经常口舌糜烂、眼睛红、口苦、烦躁、咽喉干痛、牙龈肿痛者,或腹泻者,或服中药方中有半夏、石菖蒲者均忌吃羊肉。2、不宜与醋同食酸味的醋具有收敛作用,不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与羊肉同吃会让它的温补作用大打折扣

2024-05-15 04:31

孕妇吃火锅注意事项介绍 孕妇吃火锅注意事项有哪些

1、选择新鲜食材。吃火锅时应选择新鲜的蔬菜以及肉类,避免食物中毒。2、注意汤底。孕妇吃火锅的话,不要吃红油汤底的火锅,也不要吃中辣汤底的火锅,要保证汤底的清淡和营养均衡,可以用鸡汤、排骨汤等来作为汤底。不过火锅汤底切忌反

2024-05-15 04:28

宝宝吃南瓜饼的注意事项 宝宝吃南瓜饼需要注意什么

1、吃太多也不好当小朋友吃了太多的南瓜,摄取过量的β-胡萝卜素时,β-胡萝卜素会沉积在表皮的角质层当中,因此像是鼻子、人中、前额、手掌、脚掌、眼睛周围指甲旁、关节周围,或身体表皮皱折最多的地方,皮肤会转变成柠檬黄般的颜色

2024-05-15 04:28

7岁孩子每日癫痫发作六七次,上海专家用神经调控技术不开颅治疗

7岁孩子每日癫痫发作六七次,上海专家用神经调控技术不开颅治疗,癫痫,治疗,手术,小宇,开颅,难治性,上海市,神经调控,国际罕见病日

2024-05-15 01:56

倒计时!婴儿观察训练模块最后5席

倒计时!婴儿观察训练模块最后5席,宝宝,婴儿期,咨询师,来访者,潜意识,婴儿观察,训练模块,心理创伤

2024-05-14 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