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晚、不肯睡真不是孩子的错!可能是家长挖的 4 个坑

更新时间:2023-09-05 06:08:10作者:无忧百科

睡得晚、不肯睡真不是孩子的错!可能是家长挖的 4 个坑


好多家长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只要熬过了婴儿期的哄睡难,等娃长大点自己上床睡觉是水到渠成的事。真相却是:

太~天~真~~

如果说婴儿时期只是「哄睡难」,那么孩子大一点就直接变成了「哄不睡」,丁香妈妈后台留言里的爹妈叫苦不迭。


老母亲已经快熬不住了

越夜越精神,越晚越蹦迪

同款入睡难的娃

9 点上床 11 点还不睡

图片来源:giphy.com

绘本也读了,天也聊了,睡前仪式做足了,娃怎么还是精神抖擞地「熬鹰」呢?这可能是家长无意中埋下了坑。

今天我们就来一次问题大排查,给各位处在「哄不睡」漩涡里的家长支支招。

问题一:

用手机、故事机等

电子产品哄睡

很多家长会在睡前让宝宝看几集动画片,有的家长还会给宝宝看一会短视频、听听故事机。

很多研究指出,电子产品对成人的睡眠影响很大,对神经系统尚在发育中的宝宝干扰就更大了。手机等电子屏幕的蓝光会推迟褪黑激素分泌,让宝宝入睡困难

动画片或者故事机里的故事,情节都很丰富,也会让孩子的大脑过于兴奋或紧张而影响入睡。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看动画片可能无可避免,建议挑在晚饭前看,并严格限制时间(2 岁以下不建议看,2 岁以上每天不超过 20 分钟)。

家长可以在宝宝睡前选择情节简单的短故事,语调柔和地讲述,不容易让孩子兴奋。哄睡时不要频频看手机,以免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问题二:

晚上睡觉前

陪娃玩得太兴奋

睡前过度兴奋和疲劳都会让宝宝更难入睡,即使上了床,也需要很久的时间让自己平静下来,难免要在床上玩一会儿,滚来滚去不睡觉。


图片来源:giphy.com

晚上睡觉前要尽量减少对宝宝的刺激,比如和宝宝轻柔地聊聊天、讲个故事等都可以。

这里还有一个妙招,在睡前半小时或一小时,把家里的灯光都调暗,昏暗的橘黄色,也能给宝宝营造足够的睡眠氛围感。

如果爸妈回家正好赶上宝宝的入睡时间,最好不要打扰宝宝的入睡节奏。可以充分利用早晨的时间和宝宝加强互动,比如起床时先亲亲宝宝,拍拍宝宝;再过几分钟叫宝宝起床,或者充分利用早餐时间和宝宝聊聊天。

既能让宝宝顺利起床吃早餐,又能让家长在每天的一开始,就可以跟宝宝有良好的接触与互动。

问题三:

把睡前陪伴当成任务

催着娃睡觉

睡前给宝宝洗澡、带宝宝洗漱,是非常好的亲子时光。

很多时候家长忙着家务或工作,难免把这段「高质量陪伴」时间当成例行任务,急匆匆赶时间做完,这种情况下即使爸妈的嘴上没有催促,娃也能感受到「紧迫」。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1 岁以后宝宝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家长的催促反而会让娃更抗拒上床睡觉。尤其 14~18 月龄的宝宝,本就处于分离焦虑的「顶峰」,就更期待爸妈的陪伴舍不得睡觉了。

高质量的陪伴并不在于时长,而是需要家长全心全意地陪伴宝宝,比如不要频频看手机。这样的陪伴能让宝宝快速放松下来,宝宝得到了爸妈的陪伴,也就会满足地去睡了。坚持下来你会发现宝宝对这种高质量陪伴的要求并不高,可能半小时足矣。

家长可以放慢节奏,多一些耐心。通过一些小决策让宝宝觉得对夜晚更有掌控力和安全感,比如让宝宝选择自己喜欢的睡衣、睡前故事。宝宝心满意足了,就不会在关灯后用喝水、上厕所等各种借口吸引家长互动了。


图片来源:giphy.com

可以把关灯作为进入睡眠时间的分割线。关灯之后,不再过多互动。家长可以装睡或者干脆直接入睡。对宝宝的各种「无理要求」只做最简单回应,或者干脆不回应。这样宝宝也会被家长的睡意「传染」,比较容易入睡。

问题四:

错过哄睡「窗口期」

宝宝整体作息后移

作息不合理导致宝宝入睡拖延是最常见的坑,特别是 1 岁以后的宝宝。

宝宝 1~1 岁半左右会有一个并觉期,通常会从早上和下午的各一次小睡转变为一次午睡,晚上的就寝时间需要保持不变。但娃午觉睡得足,到了原本要睡觉的时间就可能还是很精神。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如果这时家长觉得「宝宝大了,觉少很正常」,没有遵循原本的作息规律,就会人为推迟宝宝入睡时间。加上 1 岁半以后的娃都比较能「熬」,看起来很精神,可能已经困过头了。

这样就很容易错过夜晚睡眠窗口期,宝宝可能就会 9 点上床 11 点还不睡,越夜越兴奋。

我们分成两种情况,分别给到调整建议:

睡得晚起得晚,午睡时间推迟,导致晚上入睡晚。

表现为晚上 11 点睡,早晨 9 点起床;午睡推迟到两三点,一觉睡到四五点。

改进建议是:早晨 7 点让宝宝起床,午睡安排在 12 点半到 1 点,控制午睡时长不超过 2 小时。

宝宝一时间难以适应新作息,可以每天早晨提前早半个小时叫起,并提早半个小时午睡。用 4~5 天时间来达成一个「7 点起 + 1 点睡 + 9 点睡」的睡眠循环。

睡得晚起得早,午睡时间过长,导致晚上入睡晚。

表现为晚上 11 点睡,早晨 7 点起床;夜间睡眠不足 10 小时,上午精力不够,午觉变成从一点睡到四五点的「马拉松式午睡」。

改进建议是:把午睡控制在 2 小时内,再通过上述提前上床的方法,改善夜晚入睡时间。

针对入睡「老大难」宝宝

2 个步骤改善晚睡习惯

宝宝偶尔一两次睡得晚,整体作息规律并不会被打破,家长们也不必太过焦虑。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如果宝宝入睡拖延、入睡时间晚的情况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除了排查上面的 4 个问题,可以试试下面这个办法,分成 2 步来引导。

计算宝宝每天的总睡眠时长是否充足,排查影响因素

如果睡眠总时长 < 建议时长,则要排查是否晚睡压缩了夜晚睡眠时长,或者午睡时间过长等问题,再去对应调整。

可以参考下面这个「每日睡眠总时长表」:

年龄范围

建议睡眠总时长

新生儿

0~3 个月

14~17 小时

婴儿

4~11 个月

12~15 小时

学步期

1~2 岁

11~14 小时

幼儿园

3~5 岁

10~13 小时

每天提前半小时上床,循序渐进调整作息

可以从当前的 11 点开始,每天提前半小时上床,也就是「10 点半—10 点—9 点半—9 点」,最好坚决执行,不要打破。如果宝宝某一天白天活动多比较累,或者午睡没有睡好,可以再比约定时间提前一些上床。

一开始宝宝不能适应这样的节奏,可以结合年龄、平时睡眠时长来制定提前上床计划,不必拘泥于具体时间点,重点是养成固定的作息规律。

这里还有一点要提醒,想让宝宝早点上床睡觉,宝宝的晚餐时间、洗漱时间也需要对应调整,这可能涉及到整个家庭的生活习惯问题,需要和家人达成一致。

作息调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家长多付出一点耐心,循序渐进,逐步调整,只要坚持,一定可以培养娃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本文专家

王荣

合作专家

美国注册婴幼儿睡眠咨询师

张晓姝

审核专家

美国 FSI 认证婴幼儿睡眠咨询师

策划制作

策划:美丽

监制:大力、阿童木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本文标签: 婴儿  上床  婴幼儿  宝宝洗澡  孩子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