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通资管董事长马晓立:创业创新初心不改,奋发有为建设金融强国

更新时间:2024-03-13 20:36:30作者:无忧百科

财通资管董事长马晓立:创业创新初心不改,奋发有为建设金融强国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一参一控一牌”政策落地,吹响了券商资管加速“公募化”的号角。近年来,券商加快布局大资管赛道,截至2023年底,券商资管子公司数量已经扩容至30家,仅2023年就有5家资管子公司获批成立。“后浪”奔涌而来,市场竞争加剧,较早转型的“前浪”也在积极筹划,希望在未来的竞争中继续保持优势。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了解到,券商资管公募非货管理规模前三的财通资管近日获得母公司财通证券的增资,注册资本从2亿元增加至5亿元。

在“净资本”为王的时代,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资本金充足无疑是做大做强的基础。 财通证券总经理助理、财通资管董事长马晓立对中国基金报记者表示,此次增资有利于提高财通资管的财务稳定性和综合竞争力,为公司多元化业务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据了解,财通资管是财通证券开展资产管理和公募业务的核心阵地之一。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公司公募管理规模超过1100亿元,非货公募管理规模约为1000亿元,在157家公募管理人中排名前30%(具体排名46/157),在券商资管中排名第3。

马晓立指出,财通资管将以此次增资为契机,秉持创业初心和创新精神,深入贯彻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强化与母公司的合作协同,夯实“一主两翼”多元业务格局,做深做强公募业务,做好做实资金、资产之间的连接与赋能,为投资者财富的保值增值贡献力量。

深耕主动管理,打造持续进化的投研一体化平台

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目标指引。

金融起于为人民服务,兴于为人民服务。国有金融机构是建设金融强国的中坚力量。马晓立指出,作为浙江省属国企财通证券的全资子公司,财通资管始终将自身业务发展融入到国家战略、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母公司战略规划当中,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发挥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展现国企的担当作为。

据财通资管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自2014年底公司成立以来,累计服务投资者超过1860万户,旗下产品累计分红超过600亿元。

对于资管机构来说,主动管理能力是为持有人持续创造价值的基础。记者了解到,财通资管较早开始在主动管理领域的探索,在成为独立子公司之前,就已经布局权益和固收业务,并且一直致力于提升投研能力。从投研团队的配置来看,固收投研团队超过60人,权益团队超过30人,FOF、量化等投研团队在同等规模的管理人中也属较高配。

过去两年,权益市场表现低迷,为公募权益业务发展带来不小阻力。谈及对当前A股投资的看法和财通资管权益业务规划,马晓立表达了乐观态度。他表示,当前宏观环境正在发生较大变化,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增速换挡,产业格局面临重塑,再加上人口、国际地缘政治、全球竞争等问题交织在一起,让市场情绪时有波动。但展望未来,中国仍是全球内需增长最有潜力的市场,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和高效的供应链,同时具有庞大的工程师红利,中国经济前景依然光明。

“最困难的时候,往往是孕育希望的时候。权益投资需要逆人性,业务布局其实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在权益投研方面的投入不但不会减少,还会进一步强化。”马晓立称。

记者注意到,尽管近两年市场低迷,财通资管仍一直在扩充权益投研队伍,除了自主培养的多位研究员陆续输送到基金经理岗位上,还从大型券商资管、基金公司等机构引进了多位核心投研人员。

对于权益业务未来规划,马晓立指出,将围绕“体系化”做文章,进一步夯实投研基础,完善科学的投研体系框架,打造不断进化的有战斗力的投研团队,全面推进权益投研的系统化升级,以更好地适应持续变化的市场环境。

其一,进一步完善团队的梯队建设,打造强战斗力的专家型研究团队,营造畅所欲言、共进分享、平等客观公正的团队文化。在深度研究、价值投资的科学方法论的理论共识下,鼓励投资风格的适度多元。

其二,推行矩阵式团队协作模式,实现团队对于创新的快速学习迭代能力以及跨界融合的协作研究能力,为投资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高效研究支持。

其三,加强高质量的投研双向互动,鼓励投资端为研究团队赋能。在统一的价值观理论基础上,不断迭代进化投研框架,各司其职,在内部共识的投研框架体系下高效互动。

如何留住优秀投研人才和激发团队潜能,是各家管理人共同面对的课题。对此,马晓立表示,人才是资产管理机构最重要的资产。公司积极探索市场化、长周期、多维度的考核评价体系与收入分配机制,包括拉长绩效考核周期、设置结果与过程等多维指标、实行薪酬递延等,多措并举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核心人员个人利益和客户利益、公司长期发展相互绑定。

用活金融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7月份,财通资管向证监会提交了QDII资格申请资料,9月底获得受理。这意味着,财通资管启动了海外业务布局,向国际化迈出了关键一步。

公募基金、券商等机构“出海”一直备受关注。尤其近几年,在基金互认、跨境理财通、ETF通等新机遇之下,机构“出海”的步伐明显加快。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已有超过20家基金公司在香港设立子公司,一些公司还在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另有52家基金公司、23家券商和券商资管子公司获批了QDII业务资格。

在马晓立看来,资管机构“出海”展业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出海”符合国家战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另一方面,居民配置向金融资产倾斜、利率长期下行的趋势下,境内资金进行跨市场分散配置的需求与日俱增。

“通过与境外优秀资产管理机构合作、交流、竞争,促进公司不断提升自身在投研、风控、客户服务、运营支持等方面的水平,对于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马晓立谈道。

记者了解到,财通资管开展海外业务布局的第一步,拟落子在FICC上。

所谓FICC,即固定收益(Fixed Income)、外汇(Currencies)和大宗商品(Commodities)的缩写。在财通资管的语境中,第一个C代表广义的跨境投资,包括“走出去”和“投回来”两个方面。具体而言,一是依托沪深港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以及未来的QDII业务牌照,积极探索“走出去”;二是结合母公司财通证券所在地浙江的侨乡资源优势,进一步丰富资金端。

对于FICC的着墨也意味着海外资产将作为财通资管“固收多策略”的重要加项资产,这也延续了其一直以来以稳为先的业务发展思路。固收业务是财通资管的传统强项,产品线较为丰富,在中短债、固收多策略等细分品类上拥有不错口碑;而跨境投资能够进一步丰富可投资产、拓宽收益来源,同时分散风险。

马晓立表示,对于境内机构而言,与外资机构的竞争不可避免;以全球化战略为依托,将高水平“走出去”与高质量“引进来”相结合,不断拓宽中国资产“朋友圈”和公司发展能力边界,才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对接资金和资产,引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

金融与实体经济是利益共同体,二者共生共荣。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券商资管拥有先天优势。

马晓立坦言,券商资管本质上具有一定的中介属性,一头连接着资金端,另一头串联资产端,可以在“投资”与“融资”两个领域同时展业,在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证券公司体系内,券商资管不仅可以获得来自证券公司本体的销售渠道支持、发挥优质产品供给和资产配置能力,还能与投行等业务板块协同联动,发挥金融“活水”效应,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例如,财通资管“一主两翼”业务格局中的“两翼”,包括ABS、REITs等投融联动类业务和股票质押、员工持股计划等资本市场创新业务,都可以与母公司相关条线开展协同联动。

据了解,财通资管在资产证券化领域的竞争力日益凸显。Wind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财通资管新发38只ABS产品,合计规模达320亿元,同比增长超30%,发行规模在纳入统计的87家券商资管或基金子公司中排名第11;截至2023年末,公司成立以来已发行119只ABS,合计规模达962.70亿元。2023年1月被上海证券交易所授予债券市场“资产证券化业务优秀管理人”。

同时,财通资管的公募REITs也已起步,2023年中标两单项目,并已快速搭建起专业团队。

在资本市场创新业务方面,截至去年末,财通资管已经为100多家上市公司及其股东提供股票质押、员工持股计划、股东增持等定制服务。

马晓立指出,与传统公募基金管理人的业务结构不同,投融联动类和资本市场创新类业务可谓是券商资管的特色,是能够做出差异化的重要方向。券商资管善于筛选资产,具备资产定价的能力,同时在资金端能够实现需求的匹配,促进券商资管整体业务的闭环。未来财通资管将进一步强化在产品供给、资产配置等方面的能力,发挥“ 两翼”业务对主动管理的补充作用,探索多元化、差异化发展新模式。

永葆创业精神,加快推进公募化发展

金融行业本质上是基于信任的行业。对外经营信任,对内经营人才,是金融机构最核心的工作。换句话说,要在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的同时,积极防范风险,以专业化的投资和服务赢得投资者的信任。

马晓立表示,“守方圆,知进退”,这六个字可以较好地概括财通资管稳步发展的经验。

据悉,财通资管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主动管理+风险防控”双核驱动的发展战略,苦练内功的同时,强调严守底线。而在战术上,结合公司的资源禀赋,在充分验证每一项业务的可行性和风险点后再决策和实施,谋定而后动。

立足自身优势,做好公募化转型,是券商资管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马晓立指出,公募业务是公司未来的主战场,将继续加大投入,在产品、人员、投研、销售、品牌等方面全面发力,推进公司从“小而美”到“小而强”,最终实现“大而强”的目标,坚定走多元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首先,结合自身特色,秉持“精品化”思路,不断完善公募产品线,丰富共富产品创设供给,加速布局ESG、养老FOF、浮动费率产品等,从最擅长的领域开始锻造“拳头”产品,守住核心能力圈。

其次,积极推进全球化和业务多元化,在做深做强固收业务的同时,大力培育权益业务,鼓励价值观和理念一致基础上的百花齐放,允许不同风格的产品和不同个性的人才存在。

最后,加强品牌建设,拓宽销售渠道,做好客户服务,不断提升在公募投资者及零售渠道中的品牌认知度。

企业管理仅有底线思维还不够,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持续发展的引擎。财通资管的发源地浙江,可以说一直站在创新创业的潮头。在与记者的交流中,马晓立表示,2024年是财通资管成立的第十个年头,当前公司将自身定位为“从资管到公募的持续创业者”,希望葆有创业激情,勇于开拓进取,持续创新迭代,最终实现“打造最值得信任与尊重的资产管理公司”的愿景。

“我们创业的目标和初衷,是为客户、为行业、为社会持续创造价值,发挥专业所长,主动承担国有金融机构的义务和责任,这既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助力共同富裕的时代要求,也是建设金融强国的核心要义所在。”马晓立如是说。

编辑:小茉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