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兔上市后首份财报:包裹量东南亚稳居第一,中国市场开始盈利
2024-03-24
更新时间:2024-03-24 15:56:12作者:无忧百科
作者丨潘磊
编辑丨海腰
图源丨知豆汽车官微
“知豆是那个时代的‘异类’,也是那个时代开辟中国新能源汽车微出行领域的首个车企”。
3月初,“知豆汽车”的官方社交媒体突然发文,表示要在4月份推出一款名为“知豆彩虹”的新车。
据了解,吉利汽车、爱玛科技创始人张剑、知豆汽车创始人鲍文光、金沙江联合创投、三峡资本、深圳远致富海等投资者,在2023年10月共同推动知豆汽车完成战略重组。
知豆复活其实早有端倪。
比如在去年底,知豆发生了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约10亿人民币增至约14.2亿人民币。
今年1月底,知豆的一款新车(即前文提到的”彩虹“)出现在了工信部的新车申报目录上。种种迹象表明,这家曾经有过高光时刻,但也因”骗补60亿“而备受争议的车企,正在重新回归造车赛道。
同时,这也是知豆汽车自2019年走向破产重整以来,最接近成功的一次资本重组。
骗补
知豆汽车在复出小作文中,强调了“那个时代”。
在知豆的语境中,“那个时代”也许指代的是2015-2017年的高光时代。
比如在2017年,知豆汽车的A00级车型D2卖出了4.23万台,超过比亚迪、奇瑞等老牌车企,在国内电动乘用车销量排名第二。
当时,理想、小鹏、蔚来等现在如日中天的造车新势力都还没有推出第一款新车。
“那个时代”给予知豆的红利,可能还在于诱人的补贴红利。
这即是引发巨大关注的“骗补60亿”风波。
根据2017年9月浙江省宁海县人民法院的一份判决书,外界得以真正了解知豆当时迅速崛起的秘密。
判决书披露了一个2015年底的车辆销售订单,该订单涉嫌关联交易。
这份订单总价8341万元,但地方政府能够补贴4124万元。
地方政府之外还有国家补贴,当时的补贴标准是每台车4.5万元。
这些补贴足以占到车辆售价的五成。
所以当时一个流行于媒体的普遍算法是——以知豆汽车终端售价6万元为例,按照补贴规定其每卖出去1台车,还能获得6万元的补贴。
知豆最火的那几年卖出了将近10万台车,所以这就相当于拿到了60亿元补贴。
在这种情况下,知豆“骗补60亿”广为流传。
但后来的情况表明,知豆貌似拿不到60亿。
根据宁波市宁海县人民法院2020年7月发出的一份裁定书,知豆的应收账款14.74亿元、其他应收款26.98亿元、预付款项0.09亿元。
在这其中,12.29亿元为国家新能源补贴款,1.29亿元为地方新能源补贴款,并没有传言中的所谓“60亿骗补”。
对于“骗补”,实际上更多指向知豆总是在技术指标方面“卡线”,以获得补贴。
比如在2015年,相关部门的要求是,要拿到新能源汽车补贴,需要符合续航里程80公里和最高时速80公里以上的标准。
知豆汽车当年推出的两款车,刚好“卡线”符合该标准。
到了2016年,补贴标准由“双80”提升为“双100”,于是知豆又发了一款新车,把最高时速提高到100公里。
推出补贴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但在知豆这里变成了获取补贴的敲门砖。
这也导致了一种情况,即在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后,知豆迅速在市场上丧失了竞争力。
知豆是在2018年突然崩溃。
这一年,新能源补贴门槛达到续航150公里,知豆已经无法匹配这个技术指标,导致当年销量暴跌至1.8万台,仅有2017年的四成。
当2019年新能源补贴标准提升到必须续航250公里以上时,知豆彻底掉队,并走向破产重整。
从“黑户”到微型电动车之王
“知豆汽车”最早在2006年开始造车,以生产A00级小车而出名,堪称最早的“造车新势力”之一。
但当时的知豆汽车也没有造车资质,只能和众泰汽车合作,借用后者的资质。
根据知豆汽车创始人鲍文光的说法,他的造车经历,总结起来经历了“无知,认识,焦急,出口,回归,黑户,小三,二婚,最后获得自主资质”的过程。
鲍文光最早是做电动自行车的电机,创办了一家公司“新大洋机电”。
2005年他想转型,于是就开始进入造车领域。
但他对汽车并不了解,只是觉得纯电动车比两轮电动自行车更有技术含量——这即是他所说的对造车“无知”。
不过较早进入电动车领域,也让他赶上了诸多红利。
他造的小车虽然不能大卖,但也能卖出去。
不过因手中没有造车资质,他的公司在造车方面始终是个“黑户”。
2015年知豆迎来关键转折。
这一年知豆汽车成功地引入了吉利、金沙江创投等重磅投资者,重组了公司。
在新公司中,吉利持股45%成为第一大股东。
背靠吉利后,知豆迅速崛起。
在这家公司的巅峰时刻,曾在短短3年内(2015-2017)卖出将近10万台新车,估值达到12亿美元,成为“独角兽”,而且也获得了造车资质。
知豆由此成为“微型电动车之王”,一度占据细分市场20%的份额。
有资料显示,知豆汽车当时估值高达80亿元。
但危机已经显现。
除了技术无法匹配新能源补贴要求之外,吉利汽车和知豆的合作仅仅维持了一年,就开始和后者保持距离。
这让知豆独木难支。
知豆在2017年推进的B轮20亿元融资,也进展迟缓。
失去补贴的支持和吉利的荫蔽后,知豆迅速被边缘化。
两次重组均失败
知豆虽然遭遇破产重整,但作为一个手握造车资质的公司,不断有投资者看好重组前景。
2019年,知豆就开启第一次重组。
当时,具有南京浦口开发区国资背景的“金米江投资”,有意重组知豆汽车。
当时南京引入了多家造车新势力,包括拜腾、博郡等。
金米江希望通过投资,吸引知豆在浦口开发区落户电动车项目。
天眼查显示,金米江投资的对外投资信息中,被投公司包括知豆汽车。
但该笔投资金额较小,仅有大约104万人民币。
这可能跟重组未能落地有关。
当时,知豆汽车以60亿元估值进行重组,计划在资金到位后开发新车,扩大产品线,并最终在科创板或者主板IPO。
该重整方案受到法院认可。
法院披露的信息显示,知豆的资产大约为4.80亿元,负债本息总额为64.61亿元。
如果能获得60亿元资金,重整基本无虞。
不过因为投资款项未到位等原因,知豆这次重整未能继续推进。
到了2022年,上市公司“银亿股份也曾经推动过一次与知豆汽车有关的战略重组。
银亿股份的计划是,以不超过4亿元资金,推动知豆汽车重整。
银亿最早是一家房地产公司,后来通过收购变成汽车零部件公司。
如果能重整知豆,银亿将可实现第二次转型。
为了表达诚意,银亿还支付了4000万元意向金。
但因为知豆汽车原股东和债权人之间,在一些债权债务问题上未能达成共识,银亿推进的这次重整在几个月后宣告流产,4000万意向金也被退回。
从那时开始又过了大约一年,尤其是引入了爱玛科技创始人张剑,以及三峡资本、金沙江创投等多个投资者后,知豆的重组在2023年实现了突破。
吉利“兜底”知豆
有资料显示,此次吉利主导的重组方案,是由“兰州知豆”负责重组后的生产和销售,“南京知豆”作为本次重组的投资主体。
这跟2019年金米江投资推动的那次重组主体基本一致。
根据天眼查显示的企业信息,“杭州吉铖”是南京知豆最大股东,持股接近60%。
杭州吉铖的合伙人中包括吉利启征,杭州吉知,张剑和鲍文光。
在这其中,吉利启征由吉利100%持股,杭州吉知由吉利控股51%,张剑和鲍文光分别持股33%和16%。
这表明吉利和张剑主导了此次重组。
吉利重组知豆,不仅仅是因为其本身就是知豆的关键股东。
在A00级市场,吉利虽然推出了熊猫mini和熊猫骑士,但存在感略低。
另外,熊猫品牌之前还停产过一段时间。
这让吉利无法和五菱宏光Mini EV形成对位。
吉利主导重组后,完全有实力把自己的技术,输出给知豆。
另有消息显示,随着张剑入股,爱玛将为知豆提供销售渠道。
爱玛在全国有超过1900家经销商,终端门店数量超过3万个。
在资金、技术、产品和渠道都得以解决后,知豆看上去已经补齐了短板。
这次重组也许还能激活一些额外的收益。
因为根据之前法院公布的信息,知豆还有大约13.58亿元的新能源补贴款有望激活。
但现在新能源补贴早已取消,这部分资金能否拿到,不得而知。
目前能确定的是,吉利等投资方都对知豆重新崛起寄予厚望。
据了解,知豆汽车4月份即将发布的新车属于纯电动微型轿车,采用双门四座布局,由国轩高科提供磷酸铁锂动力电池。
公开资料显示,知豆的新车除了在国内售卖外,也会拓展“出海业务”。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