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郑州济南青岛,谁是北方第三城?

更新时间:2024-04-23 03:47:44作者:无忧百科

西安郑州济南青岛,谁是北方第三城?

原创 刘博团队

若按大江大河来划分我国经济版图,从北到南,依次可分为海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和珠江流域。其中,黄河流域经济实力相对较弱。

黄河流域及其周边主要大城市有四座,分别为西安,郑州,济南,青岛。北京、天津之后,北方第三城之争也锁定在这四个城市之中。

那么,哪座城市是北方第三城?或者说黄河流域哪座潜力城市能扛起未来经济振兴大旗?

01

全国GDP数据排名中,青岛位居全国第13,郑州16,济南19,西安22。

若单拎出北方地区2023年GDP十强,青岛、郑州、济南和西安四城,紧随北京、天津之后。



从资金总量上,我们再看这四个城市在全国的地位。

资金总量,即金融机构本外币金融存款余额。

我们认为,资金总量指标比GDP更重要,一是GDP相当于一年创造的财富增量,资金总量相当于历年创造财富中的留存量,对比更直观;

二是资金总量不是考核指标,所以它真实度更高。

一个地区能汇聚多少资金,显示出这个地区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



资金总量上,西安位居全国第12,郑州15、济南16、青岛20。

从资金总量指标上看,西安是排这四个城市第一的。

我们再来看四大城市的科创指标,这不仅是新质生产力的生动表达,也是决定城市发展天花板的关键因素。



西安,在发明专利单年授权量、总量和人均量上,都位于领先地位。青岛在发明创新上的成绩弱于西安,但强于济南和郑州。

在发明专利总量上,西安约等于青岛+济南的总和,可见其科创实力之强。

从资金总量和科创指标上,我们认为,西安正成为北方第三城。

虽然西安在GDP指标上还没有达到北方第三,但是西安的实力肉眼可见的突出,在资金总量上西安甩开郑州约四千亿,领先济南和青岛,而沈阳和大连两大北方城市压根没有出现在资金前20强名单之上。

02

其他维度的一些指标,我们也来看看。

我们以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GDP、一般预算收入、常住人口和小学生人数五大指标,分2023年时点数和近五年增长率两个维度,来看看四大城市的具体情况。

先看时点数据。



可以看出,2023年西安在资金总量和常住人口绝对值上,遥遥领先,但在GDP和全市一般预算收入上,又是垫底。青岛在GDP和一般预算收入上领先,常住人口和小学生在校数又落到第三名。

为了方便观察,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做个简单的加权分析。

五大指标各占20%的权重,直接把每项指标每个城市的排名得分相加,得出的分数越少,排名越靠前。那么我们可以得出,2023年四大北方城市综合实力排名:

1、郑州9分(小学生数排名第1+另4个指标排名第2)

2、西安12分

3、青岛12分

4、济南17分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郑州是NO.1,因此我们还需要结合增长趋势数据来观察。

下面是四大城市近5年的增长情况。

近五年的资金总量增长情况看,山东的青岛和济南增长最好,西安也不错,三城都录得60%以上的增长率。对比之下,郑州的资金增长稍慢半拍。



GDP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四大城市的增长排名相一致,都是济南第一,西安第二,青岛第三,郑州第四。





郑州这几年面临一系列增长困境,比如河南省GDP挤水分,郑州的经济跟着“缩水”,而青岛作为计划单列市,在山东省里的地位并不是很高,也面临着增速放缓的问题。

再看常住人口增长,不同的城市发展战略,在人口增速上有所体现。

山东比较注重城市平衡发展战略,希望大家一起齐头并进,所以济南和青岛的人口增长速度,比搞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陕西西安、河南郑州略输一筹。



小学生人口数,有的城市未公布2023年数据,所以选取2017年到2022年数据。

济南和西安增长率差不多,都在40%左右,郑州青岛则在20%上下,这不仅体现了济南和西安的后续人口结构更为健康,也可以看出近五年有不少年富力强的父母来到这里工作,或者把家安在这里,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按照同样的分析方法,我们得出四大城市近五年增长排名:

1、济南8分

2、西安10分

3、青岛15分

4、郑州17分

综合以上时点数据和增长数据来看,北方四大城市综合实力排名得分为:西安22分,其次是济南25分,郑州26分、青岛27分。



这个分数,排除了单项数据的波动,是一个综合测评打分,相对准确。

所以,我们可以说,截至目前,西安在黄河流域四大城市中发展更好一些,具有扛起经济发展大旗的潜质,也是当下实打实的北方第三城。

03

为什么西安这么强?

首先,西安获得一系列国家级和省级重大发展战略支持,在省内经济和人口上占有绝对的领先优势。



公元前221年,赳赳老秦人,共赴国难,以一股“拧劲儿”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首次统一,今天,他们依然安土重迁。

可以看到,2023年,西安的经济首位度和人口首位度都在30%以上,是妥妥的经济和人口双强省会城市。

郑州在经济首位度上仅此西安,人口首位度略低于自己的经济首位度。河南地处中原腹地,交通四通八达,不论北上京津,南下武汉,还是东渡山东都易如反掌。

青岛在人口和经济上的首位度都大于济南。

如果说青岛是海洋风情,那么济南就是泉水文化,齐鲁第一城之争从来都未停止。从19世纪末直至本世纪初,“上青天”(上海、青岛、天津)一直是中国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城市,青岛的城市美誉度很高。

当下,济南全面推进“强省会“战略,青岛则开始发力“青岛都市圈”,政治中心VS经济龙头,谁都不能全维战胜对方,还将继续缠斗下去。



其次,R&D经费投入强度(占GDP比例),西安2021年达到5.05%,仅次于北京和深圳,高居新一线城市首位,而同期济南、青岛、郑州的科创经费投入强度低于3%,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落后。



西安的基础科研实力,虽未得到充分曝光,但却很有实力。

不仅集聚了中国航天三分之一、航空四分之一的科研单位和生产力,是中国兵器工业重镇,整座城市国防科技实力仅次于北京,位列全国第二,还是全国唯一拥有完整卫星产业链的城市。

另有高等教育学校63所,“211”高校7所,各类科研机构460多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6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4家、企业技术中心23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7个。

2022年底,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在西安“入列”之前,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仅有五个,分别是: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武汉和成渝。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则有四个,分别是:北京、上海、粤港澳和合肥。

武汉、成渝和合肥,目前仍是“单中心”,而西安,成了继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后全国第四个“双中心”城市。

“双中心”对城市综合科研实力的要求非常之高,必须是科技创新和基础科学研究“两手都要硬”的“王者”。

西安聚焦电子信息、汽车、航天航空、高端装备和新材料新能源等特色产业,致力于构建“中国制造之城”。在“双中心”战略支持下,这些领域的发展势头强劲,未来潜力巨大。

当然,意识到自己科创落后的郑州,最近也有动作。

郑州在官方文件中首次“喊话”济南、青岛,在今年“头号任务”科技创新方面,郑州提出,

要强化与济南、青岛、洛阳联动,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争创以郑济青洛为核心的鲁豫国家区域科创中心。

这意味着,两个经济大省要从之前的“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发展”,合力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如果鲁豫国家区域科创中心一旦获批,首先惠及的应该是以青岛为代表的科创能力较强的城市。

河南必须大力弥补科技创新短板,将“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放在十大战略首位并落实,才有可能解决创新资源与经济规模不匹配问题。

总的来看,陕西具有战略大后方的国防意义,西安在科研方面已抢占先机。河南、山东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省份,具有承南启北、以东带西、突破发展的关键作用,国家对其发展也日益重视,未来在区域科创中心建立上也会给政策和资源。

如果说,西安正成为北方第三城,那么,未来北方第四城将在郑州、济南和青岛的比学赶超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