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生活10年发现:中国孩子卷成绩,欧美孩子卷社交、卷个人形象
2024-05-10
更新时间:2024-05-10 16:22:33作者:无忧百科
看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中西方教育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下文的妈妈带女儿去德国慕尼黑参加舞蹈比赛,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差异——一次比赛,孩子们学到的远远不止舞蹈……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悠悠妈德国育儿(ID: yoyomadeguo)
文丨悠悠妈 编丨袁梓曦
上一周带悠悠去慕尼黑参加舞蹈比赛,四天三夜,感觉不止是参加比赛,更像是参加了一次夏令营活动。
S老师事先给孩子们订了酒店,订完了才通知家长:孩子们的房间已经订好了,家长如果想来的话请自己订房间... 也就是说孩子和家长并不住在一个房间! 孩子们住的是双人间。谁跟谁住一间房呢,需要我们家长张罗吗?
S老师果断说不需要。每个小孩子都有一对一的固定大姐姐照顾,小的和大的住一间房。
自从悠悠得知她可以和15岁的K姐姐住一间房,她就激动无比!
每天早上起床,是K姐姐负责她的起居,帮她梳头化妆。比赛要求的发型连我都不会梳,幸亏有K姐姐帮忙搞定!
比赛期间,S老师不让我们过多接触孩子。
第一天早上在酒店吃早餐时,然然想坐在悠悠旁边,结果S老师说我们不应该打扰悠悠,让悠悠跟同伴们一起吃。 而我和然然应该和其他家长一起坐得离孩子们越远越好。
有个妈妈站在8岁孩子的房间门口提醒她可以把随身物品装进背包里,被S老师撞见了,结果被提醒:“让孩子们自己做,不要妈妈一直提醒...”
到了比赛场地,我恰好看到孩子们从后台出来,好奇驻足观察了一会儿。结果被一个有经验的德国妈妈拉着走开:“别站在孩子们旁边看,站哪都行,就是别站孩子们旁边...”
第一场比赛结束后,孩子坐一桌,家长坐一桌,在室外吃午饭。我看到小孩子和大姐姐的关系非常亲密,吃完后小的都坐在大的腿上,由姐姐们抱着。这群小娃也太会撒娇了吧!
30个孩子,酒店一层楼都快被我们包场了。她们在过道上坐着听S老师讲第二天的安排,晚上一起在酒店房间串门玩耍,玩到12点才睡。
这哪是比赛,更像是参加夏令营啊!比赛只是夏令营中的一个项目罢了。
第三天完全没有比赛,我本以为可以忙里偷闲带悠悠在慕尼黑逛一逛,没想到S老师说孩子们都留给她,家长们自己出去玩!
这一天S老师带孩子们团建、吃饭、练体能,安排小的去游乐场玩,大的在另一边练舞。
听悠悠说完我惊讶极了,这真的只是舞蹈老师吗?她做的已经远远超出了舞蹈老师的范畴,她完全就是孩子们的心灵导师啊!
殊不知,S老师带孩子们参加比赛四天,她出时出力,不仅不额外收我们的钱,还要支付自己酒店房间的费用。她的现任丈夫也跟着她一起陪同孩子们比赛。
只有真正热爱教育,爱孩子,才能做到如此不计回报地付出,用爱发电!
难怪每次一起吃饭时,都有家长主动为S老师买单。好几位家长自己从四五岁起就是S老师的学生,现在她们的孩子也纷纷成为S老师的学生。
一位老师哺育两代人,学生们对她的不离不弃又何尝不是双向奔赴呢。
第三天晚上大孩子们有比赛,没法照顾小孩子,由我们家长代管。
吃完晚饭后我们家长安排几个小孩子先一起睡一个房间,等到晚上11点大姐姐们回来了,再来房间把小的们抱回各自的房间。
期间我去查房时,发现悠悠已经很困了,她看到我问的第一句话居然是:“妈妈,K姐姐还要多久回来呢?我想和她一起回自己的房间睡觉......”
那一刻,当妈的感觉自己一点也不被需要啊......比赛的这几天悠悠黏K姐姐比黏我还多!
最后一天早上10点还有比赛,K姐姐早上5点就起床了,化妆梳头打包行李,还帮悠悠打包了一部分东西,6点半叫醒悠悠梳头化妆,再一起出动和大家一起共进早餐。
整个早餐时间,我都只能和别的妈妈一起远远观望自己的孩子。S老师倒是坐在孩子们旁边。
出发去比赛前,悠悠把打包好的箱子交给我,全程完全不需要我做啥... 你可能要问了,既然悠悠都不需要我照顾了,还要我们父母去干嘛?这个问题我也问过S老师。
她说父母主要是在紧急情况出现时才需要出现,比如万一孩子身体不舒服,她安抚不了,只能找妈妈安抚。除此以外,我们做父母的都应该 leave the kids alone!
记得有天下午比赛结束后,阳光明媚,大家提议一起去外面吃冰淇淋。
虽然是大晴天,但气温也只有16度左右。
看到悠悠只穿了一件薄薄的T恤,坐在我身旁的S老师对坐在两米之外、另一桌上的悠悠说:“把外套穿上,天气有点冷。” 悠悠听了S老师的话,自然是乖乖穿上了外套。
我和S老师打趣说:“如果是我告诉她穿上外套,她肯定不穿!她总是说太热了!你一说要她穿,她立刻就穿上了。”
“孩子都是这样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要你们父母这几天不要干预孩子的原因。如果是你跟她说穿上外套,她可能会跟你对着闹一场,这对她的情绪不利,还会影响比赛。交给我来管孩子,反而容易多了。” S老师说道。
一个人同时带30个孩子,还能把孩子们的身心都照顾到,甚至都不放过细节。在S老师眼里真的是处处是教育。
我完全可以感觉到,她带孩子们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比赛结果,而是为了比赛体验。她以一己之力撑起了30个孩子的“夏令营体验”,孩子们学到的远远不止舞蹈...还有社交沟通、团队精神、相互照顾,以及集体带来的温暖。
我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说欧美的孩子也很卷,只不过卷的项目不同。
这话还真不假!中国孩子卷成绩,欧美孩子卷社交、卷个人形象。而S老师做的,其实是给孩子们创造社交的机会,不仅限于与同龄人的社交,还有和大好几岁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社交。
她显然知道培养社交能力的重要性,才会这么安排。而孩子们在每一次社交中的谈吐和待人接物都是个人形象的一部分。
这次我和其他妈妈连续相处了四天三夜,也对她们有了更多了解,这才发现原来和悠悠一起跳舞的孩子,都不止学跳舞一项特长,小提琴、钢琴、游泳、网球等等,每个人至少两个特长。
有孩子带了书,晚上几个娃挤在一张床上睡觉,还能把书拿出来看,可见阅读习惯多么好了。
我问一个上了中学的孩子妈妈:“最近一个月频繁跟学校请假去参加舞蹈比赛,孩子错过的课时需要之后补上吗?”
结果这位妈妈说:“不需要补,我女儿学习成绩很好,几乎门门都是1分,偶尔请假不影响她学习。”
后来,我从这个女孩口中得知她参加了学校了NIM Leistungsgruppe,这是学校为对N(自然科学)、I(信息学)和M(数学)方面特别感兴趣的孩子开设的培优课程。
讲真,要是按照刻板印象的话,我真的不会想到这个女孩对NIM感兴趣。
在我眼里,她是舞蹈学校跳舞跳得最好的孩子,长得还特别漂亮!跳舞时她的面部表情十分传神,特别有感染力。每次看表演我都被她的表情牢牢吸引,眼睛完全无法挪开!
就是这么一个爱跳舞的孩子却在学校擅长自然科学、信息学和数学,这再次验证了S老师的那句话:“舞跳得好的孩子,数学也学得好!”
不过,这位德国妈妈倒没有夸自己孩子聪明,而是谦虚地说:
跳舞培养了女儿的自信和自律,当她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她知道学一遍没学懂就多尝试和练习几遍,她相信自己多试几次就会了,不会轻易放弃。这是跳舞练习新动作教给她的成功经验,她可以迁移到学校学习上。
她说得太好了。 其实学不学得好,不光是聪不聪明的硬件问题,又不是读博士那个难度!决定中小学学习成绩好坏的更重要因素是:学习意愿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这些软能力并不是逼着孩子整天趴在学习中能解决的,那么做更有可能起到反效果。不妨换个思路,从学习之外的活动中去培养! 培养一个兴趣爱好不仅是学习一项技能,更是一种全人教育。
中国孩子卷不卷社交、卷不卷个人形象?也许在学校暂时看不出来,但没人能否定进入职场后社交和个人形象的重要性吧。
国外的孩子不是不卷成绩,而是在卷成绩的同时,还要卷社交和个人形象。 那是因为他们的教育者和父母从一开始就认为这些和成绩同等重要。
当然,我个人不觉得这是卷。
培养一个全面发展、人格完整的孩子,只要提供充分的锻炼和体验机会,这些能力就会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展出来。正如S老师做的那样。生活中处处是教育,千万别觉得没把时间花在学习上就是浪费了。
优秀的教育者懂得用生活完成教育,润物细无声 ——S老师再次让我见证了这一教育理念的深刻与成效!
作者简介:本文来自公众号:悠悠妈德国育儿(ID: yoyomadeguo)作者:悠悠妈,在荷兰交换遇见爱情;拿国王全额奖学金独闯沙特读研;在爱尔兰工作三个月从临时工晋升为项目经理,只身一人扛过孕期。现居德国养育两枚混血女娃,9岁悠悠高敏感害羞,2岁然然莽撞倔强。丈夫马克思是个外表爷们、内心细腻温柔的德国社会学家,一开口就能给悠悠妈贡献不少写作素材。公众号“悠悠妈德国育儿”,分享中西合璧家庭的生活感悟和文化碰撞,以及第一手的德国教育经验。代表作《儿童情商训练课》、《跟着德国妈妈学育儿》。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